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所以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不要浪费,我也特别听话,平时爸爸、妈妈给我的零用钱我都放在“小猪猪”储钱罐里,从不乱花,等积攒多了,我就拿来买学习用品。
星期天,家里来了一些客人,爸爸买了几瓶啤酒招待客人。饭后,我赶紧把空酒瓶存放到一个角落,再加上平时自己喝的牛奶盒、饮料瓶以及家里的一些废旧的报纸和纸箱,竟然有一大堆呢!我整理好后,请爷爷帮我的忙,把这些废旧物品卖给了废品收购站。收购站的阿姨直夸我是个懂事又节约的好孩子,我数了一下手中的钱,竟有3元8角整呢。我可高兴了,美滋滋地把钱塞进了“小猪猪”罐里面。
这次我得存多点,因为我准备给一直带我、关心我的爷爷买份礼物,感谢爷爷对我的疼爱!我也会随时准备着把这些钱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
真好,废旧物品一卖,即得了钱,又帮妈妈把家里收拾干干净净,更重要的是还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这不是一举三得吗?所以我会一直坚持我的勤俭节约行动的。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作文 篇2
口号一遍遍的喊,生活还在继续,铺张浪费的事迹还在蔓延,究竟这罪恶的根在哪,我们到底又应该做些什么,我们继续在探讨,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认知。
口号在喊,但不够响亮,口号深刻,但不足以深入人心,口号几乎摆在人们看不见的角落,节约的故事也很少发生,这是必然的,也是可以想象的,那一条条大字横幅形同摆设,不足以打动人的内心,也很不容易才能被人们看到,这是我们宣传工作的悲哀!
大字横幅摆在人们不注意的地方,宣传标语写得像只刚出生的乌龟一样不引起人们的.注意,难道也是节俭吗?需要在这方面节俭吗?这方面节俭了,其他铺张浪费还会引起别人注意吗?还会有人节俭的故事发生吗?我们领导都已经不敢喝万元以上的茅台躲在角落里唱国歌了,我们这些普通人还不知道节俭吗?一个人节俭一点没什么,但是我们亿万人齐上阵,那势力谁可以阻挡,我们可以享受这样的生活真是幸福啊,有些地方连面都吃不起了。与他们相比我们毋庸置疑我们是幸福的,但是幸福之下有多少百姓在叹息,我们不在乎那一点粮食什么的吗?那是秋收万颗子,农夫犹饿死的结果啊!
希望引起社会的注意!勤俭节约沿承我们中华民族美德!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作文 篇3
节约是避免不必要开支的科学,是合理安排我们财富的艺术。——题记
生活中的节约不论大小,节约就在我们身边。一粒米、一碗饭、一毛钱、一滴水、一丝线,这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节约。
托·富勒曾说过:“知道什么时候该花钱,什么时候该节约,你就不必整天忙忙碌碌,也就永远不会变成穷光蛋。”
小时候,我们总唱:“白米饭,香喷喷,吃饭不忘种田人。粒粒米,来不易,串串汗珠换来的。好儿童,要爱惜,吃饭不丢一粒米,人人见了都欢喜。”
其实,我们还知道一个节约粮食的故事,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它是一首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现在,我们开始节约。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水电,节约自然资源,节约一切我们该节约的东西,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更健康,并且要继续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
我们一定要节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哦!
在人群中,最富有的人是勤俭节约的人,而最贫穷的人却是那些铺张浪费的人。——后记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作文 篇4
“校有校规,家规家规”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么你想不想知道我的家风呢?
我的家风是大海上的灯塔,照亮着我这个漂泊的人找到停靠的海岸;也是那回家路上的一盏盏路灯,指引着我前进。我的家风就是勤俭节约。
奶奶从我记事开始就教导我,一定要勤俭节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忘记。一开始我只是陪着奶奶点头,并不知道什么是勤俭节约。有一次,奶奶罚了我,我才知道勤俭节约的意思。刚开始吃饭的时候,我总是只吃一点点,碗中还留着一半的米饭放在那里。奶奶看见了,用责备的眼神看着我,罚我抄了十遍的《悯农》,并教导我,以后不能有剩饭,要学会勤俭节约。这时,我才明白奶奶口中所说的勤俭节约是什么意思。以后,我就再也没剩过饭了。我开始学着奶奶一样,用洗菜的水拿来拖地板,用洗衣服的水拿来冲厕所,出门随手关灯、拔插头,尽量少用空调,多开窗户……直到现在,我已经养成了好多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了!这都要感谢奶奶,我也是一名环保小卫士了。
请各位朋友们跟我一样,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人民素质全面提高!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对不对?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作文 篇5
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学会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这些一定要铭记在心。老师也常常教育我们勤俭节约是中华的第一大美德,是中华的一箱宝贵财富。
勤俭节约对我们大家来说都不陌生,可有谁仔细领悟过这四个字,看看食堂那一堆堆的剩饭。大家都是吃了一两口,吃不下就倒了。这样很浪费。大家应该吃多少,舀多少。不应该铺张浪费,应该已节约为本。有句古诗这样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所以在家里,就有点宠着我们。大人们做的饭菜虽然不是香甜可口的,但有的却很好吃。而我们却是吃也不吃一口。是煮着这样,要吃那样。这样不是铺张浪费吗?以后我们一定要学会勤俭节约。不挑食,不浪费。
我生活的家庭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家庭,妈妈告诉我,洗菜用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衣服用的水其实可以用来冲厕所。饭后可以出去玩,散散步,打羽毛球,这样既节约了水,电,又锻炼了身体。这不两全其美吗?虽然以上几点我没有全部做到,但我会加油的。
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做的事。大家共同努力吧。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作文 篇6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告诉我们要节约粮食。大家都知道该节约粮食。但很多人都不能像节约粮食那样节约生活中的其他用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宋朝文学家苏轼是勤俭持家的模范。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先把所有的钱平均分成12份,一个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这些钱只准剩余,不超支,剩下的钱放在竹筒里,已备不时之需。
看!苏轼多么的节约钱财呀!我在生活中也是非常节约的呢!每当到了新的学期,我们就会发新书。每次我都会给他们包上书皮,以免让他们受伤。但是从二年级开始我就没买过新书皮,我一直用一年级留下的旧书皮。每次到期末我都把旧书皮拆下来,擦干净。准备下学期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衣物破了不要扔,可以补一补。文具坏了不要丢,修修继续用。因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别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所以请不要浪费,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吧!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作文 篇7
我看了《新时代好家风》这本书,知道了很多关于家风、家规、家训的故事,比如黄业珍以“善”待人,庞富英以“孝”传家,曾子为诚而杀猪……这些都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美名永流传。
虽然我不太清楚家风是什么,但是爸爸妈妈用行动让我明白了很多。
有一次,语文老师叫买个采集本给课上做笔记。在超市里,妈妈叫我买个硬壳的,这样放进书包不容易折坏。我东瞧瞧,西看看,眼睛一闪,看到个外壳很漂亮很精美的本子。我高兴地对妈妈说:“我要这个,妈妈?”妈妈看了看价格皱着眉头说:“这个那么贵,要这个吧。”我看了下妈妈手上的本子,这么难看,到处都是正正方方的方格,颜色不是灰绿色就是灰色,丑死了。“我不要这个,那么难看。”我很不高兴地说。“我们买本子不一定要好看的,实用就可以了,我们要节约用钱。”听了妈妈的话,我很不情愿地买了这个本子。
原来啊,我的家风是勤俭节约。我希望我的家风能世代代传承下去,家风是种正能量,我们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要从每个家庭做起弘扬民族精神。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作文 篇8
苏轼为官40年,精打细算过日子,从不乱花一分钱;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艰苦朴素成为美谈。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的奶奶也用一只“小书包”教会了我勤俭节约。
有一天,我看到我的书包破了一个口子,我没在意。过了几天,放学回去,我把书包放在桌子上,看到书包的口子变大了,我大喊!奶奶过来说:“没事,奶奶帮你缝。”就这样,我帮奶奶穿针引线,奶奶帮我缝上了书包,可能是因为书包太硬了,我看到奶奶缝得十分费力。我对奶奶说:“要不你别缝了,这个书包我用了一年了,也脏了,让妈妈给我买个新的吧。”“不用了,多漂亮的书包呀!不能因为一个口子就扔了呀,太可惜了。”奶奶说,接着,奶奶戴上老花镜,中指带上了顶针,一针一线地开始缝了起立。不一会儿,书包就缝好了,我拿过来一看,“呀,好棒啊!”原来的口子不见了,奶奶说:“一会儿把它刷干净就跟新的一样了。”听了这句话,我很感动。
通过这件小事,奶奶教会我勤俭节约的美德。今后,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我也要像奶奶那样,勤俭节约从一点一滴做起,形成一种习惯,把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下去。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作文 篇9
勤俭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多少人沐浴着“勤俭节约”的芬芳。成功是靠勤俭节约来的。
勤俭,是一叶扁舟,它能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节约,是层层阶梯,它能助你登上人生的巅峰。
中国伟大的数学家陈景润,不仅勤俭而且节约。陈景润在厦门工作时,挤在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小公寓里,每天不停地演算着。当时,国民党特务在厦门搞鬼,民兵们不得不出来巡逻,整顿秩序。一次,民兵注意到有一个小房间整晚都闪着微光,连续几晚都这样,招来了民兵的怀疑,于是持枪执行检查。当民兵们敲开门的时候,才发现是陈景润。其实,是陈景润学习到很晚,又怕影响别人休息,于是就节约地开灯学习,真是勤俭节约的好代表啊!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世界,勤俭节约才是生存之道,这是必不可少的。
不光是中国的陈景润先生,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将勤俭节约做到了极致。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节约便土,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亲自熄灭白金汉宫的灯,坚持将牙膏挤到一点不剩,不愧女王。
不管是谁,都要勤俭节约,这是生存之道。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作文 篇10
“下午锄草,汗水从大地上滴下来。谁知盘中菜,谷粒皆辛苦。这首诗告诉我们要节约粮食。每个人都知道节省食物。但许多人不能像在食物上那样在其他东西上节省那么多。让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宋代作家苏轼是节俭的典范。为了不乱花一分钱,他把所有的钱平均分成12股,一个月一股,平均每天三毛钱。钱只允许留着,不能超支,剩下的钱放在竹筒里,已经做好了未雨绸缪的准备。
看!苏轼如何省钱啊!我的生活是非常经济的呢!每当新学期,我们将发送新书。每次我都会给他们一个字母的皮包,以免让他们受到伤害。但是从二年级,我没有买新书的皮肤,我一直在使用了一年离开皮革书籍。我总是把我的书来去除每个皮肤的结束,擦拭干净。准备下一个学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衣物破了不要扔,可以补一补。文具坏了不要丢,修修继续用。因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别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所以请不要浪费,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