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感800字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感800字

1806年10月,普鲁土军队在耶拿大战中兵败如山倒。

1842年8月,大清王朝军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兵败如山倒。

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大清本是个安宁、繁华的朝代,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居于领先地位,但后期帝王的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妄自尊大、安于现状,一度满足于当时的太平盛世,使清朝逐渐衰落。

更为悲哀的却在这里——

此时清朝出现了“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其“虎门销烟”家喻户晓,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林则徐愚昧地认为英国人腿不能打弯,只会在船上开炮,只要他们一上岸,就会摔倒!屡立战功的清朝名将杨芳,对抗英军的方法是收集妇女溺器,对抗邪术!

所例举的两位不可不谓有识之士,甚至居功至伟,然而他们的想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何其愚昧,简直不可思议!先进之人尚且如此,何况大清的麻木的平民百姓?这便使大清步步走向衰亡,可国人仍在探索方法使中国站起来!

于是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继林则徐之后,先搞基督教义本土化,只顾思想上进步;左宗棠等三人推出洋务运动镇压洪秀全,人民已有意识地进行反抗斗争了;再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戊戌维新,失败;之后有孙中山等人力推革新,却被袁世凯占了先机,袁世凯仍是同意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令人民愤慨;接着是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胡适等人开始作白话诗,以文化之革新求社会之进步……

“器不如人”“制不如人”思想文化不人”,如此中国,在惶恐间挣扎,彷徨,却从未放弃探索——探索一条不灭亡、能使中国有所改善的前路,从洪秀全到五四运动者们虽都有错误,但他们为了中国而不懈探索,为民族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成功奠定雄厚的基础!

大清王朝推翻了,民国建立了,灾难却仍未停止。

九一八事变一个月,华北沦陷。希望之光,复中原的希望落在了于1921年建立的中D身上,他们看准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个极好的开端,奈何过程不近人意,原为同盟的变为了敌对,他便是“原为孙中山接班人”的蒋介石,追求剿灭D,一辈子却没搞成,终败在M手下,探索之路仍在继续……

一路读来,艰辛苦痛,荡气回肠。

最后,我来做一个总结:本章从林则徐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到……再到M的新民主主义***,他们所有的探索和努力都只有一个目的:救中国于危难,拯人民之心智!

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迷惘和艰辛,但明确目标,中国在一次又一次危机中重生。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饱受了屈辱,但也磨砺了意志,坚定了改变国家命运、改变民族命运的决心。他们宛如一道光,透过重重阴霾,在彷徨和挣扎中愈见愈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