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流传着这么一个神话,说是一个贫穷的农夫过河,脚底一滑,差点掉进了河里。他的命算是保住了,可他的铁斧头却一头栽进了湍急的河水中。农夫望着深不见底的河水,大哭起来,河神听见了,问他怎么了,农夫抹着眼泪说他家唯一值钱的斧头掉进了河里。河神进入河中,出来时拿出一把银斧头,小伙子眨巴眨巴眼睛,“不,我的斧头是铁的。”过了一会儿,河神又拿出一把金光灿灿的金斧头,农夫又摇了摇他的头,“不,我的斧头是铁的。”最后,当河神捞出那把锈了的铁铁斧头时,小伙子笑逐颜开,“是的,这才是我的斧头。”河神点点头,不仅将铁斧头还给他,还将金斧头和银斧头都送给了他。
这故事虽然只是一个神话,可它正好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非其财莫取”,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遵守的一句话——凭良心做事。是啊,凭良心做事才能使人自由呼吸。
凭良心做事,呼吸更顺畅。
如今,“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今天食用的美味佳肴可能是明天致人患病的毒药,这怎么能不令人心惊胆战呢?镜头里,装油的罐子脏兮兮,油腻腻,地上的黑水肆意流淌,在灯光的照射下泛着油亮的光。那些工人们蓬头垢面,用手直接操作。场面可真是触目惊心。小作坊的老板交代,地沟油的利润高,他们才做这件事。当问及自己有没有想过这种事情的后果时,他说,想过,起先良心上也过不去,可最后,还是被金钱迷惑了。不过他一直担惊受怕,怕被人举报,怕执法部门检查,没有一天能在太阳下光明地、顺畅地呼吸。
的确,做人就要堂堂正正,做事就要明明白白。我们要对得起比别人,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种损人利己的事,只会给我们的良心上抹上污点。
凭良心做事,呼吸更自然。
如果“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话,那么“子债父还”看起来就让人有些于心不忍了。他是一个农民,儿子是个赌徒,在一场事故中去世了。他独自扛起了为子还债的重担。十余年间,他佝偻的背影奔走于土地和讨债人之间。近七旬的老人,他在黄土地上挥汗如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他努力挺直自己的脊背。当问及什么支撑他走下来时,他骄傲地说道:“为了自己的良心!”
这就是一个平凡的农民的故事,因为坚守自己的良心底线而伟大的庄稼人。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用良心做事,那么我们的国家自然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让我们用良心来做事吧,那样将会凸现出我们的人格,挺直着我们的脊梁,使我们能在土地上更加自由的呼吸!
凭良心作文2
孔子有言:“志于道,据于德。”良心做人,说到底就是做人要有“道”:实现理想的人格,奔向中国特色的目标社会;良心要有“德”:立身有根据,行为有准则,不做亏心事,不干缺德活。中华民族崇尚讲良心,人们常常这样说:“我凭良心说话”,“我凭良心做事”,“我凭良心做人”……这说明人们把自己的良心看得很重,很透明。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都要真诚相待,用己真诚,换取他人真心。
凭良心“如何如何”,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人格的表示,自我心理的安慰、自我行为的约束。
“良心”是何物?通俗地说,良心就是人心、好心。心没有污染,清亮不浊;心没有偏袒,正直不邪。
良心是无形无影的,谁都看不到它的形态,说不出它的大小、重量。但良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存在于人的语言、行为中。良心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社会公德。所以,人们从社会生活中能真真切切地看到它的存在,能清清楚楚地掂出它的重量。
那么良心在哪里?良心并不装在胸膛里,而是悬在自己与他人之间,良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暖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来都是以忠信、仁义、行善积德为立人之本,“善之者,人亦善也”,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相对地你好,这便是讲良心的奥妙所在
良心,是做人的一种本质、一种真诚、一种正直。所以,大家都恪守“凭良心”一说。
做人做事要讲良心,莫丧良心。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以至陌生人之间,要以善相待,以诚相待,凭一种良知和善意去交际处世,不做伤天害理之事,不干亏心勾当,以确认良心的价值,维护良心的纯洁。这样,良心与良心接触,良心与良心交换,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和谐相处,就会增加信任感和安全感,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良心十分贵重,靠金钱买不来,但它可以被金钱出卖。
良心,是做人的一种根本、一种真诚、一种正直。所以大家都恪守“凭良心”这一说。这是说明良心的内涵、价值,是人际间灵魂感应的一种默认和契约。
良心做人,实质上是做人要讲道德。这种道德,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延续着风俗习惯的路径,体现着理想信念的力量。这种道德,简言之,就是要有仁爱之心、奋斗之志、和谐之向。做人——以德为先、以诚为帅、以善为根!
上一篇:我的乐园公园小学作文
下一篇:小学生科技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