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岗位、履尽职责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履职尽责要取得实效,不能简单的就学习论学习,必须坚持从严要求,强化问题导向,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牢牢抓住学、做、改三个重点,有效提升全体党员自身素质及履职尽责能力。
一要在“学”字上见实效。通过学习,领悟原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补足“精神之钙”和“谋事之需”,提升党员干部讲政治、守规矩,懂全局、管本行,抓重点、破难题,抓落实、求实效,讲担当、善作为,崇廉洁、拒腐蚀的能力。
二要在“做”字上见成果。要围绕党委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目标”,进一步强化落实意识,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作好表率。要在站位全局、开拓创新上有新思路,在围绕重点、推进工作上有新举措,在聚焦热点、破解难题上有新提高,不断强化敢破敢立、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不断探索新路径、研究新办法,为服务大局、助推发展谋实事、鼓实劲、出实招。
三要在“改”字上见真章。要站在全党员干部高度,注重全局性和引领性,推党员干部专职转型向专职多服务转型。要更加注重基层党员干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新常态下的监管机制,营造党员干部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2篇:立足岗位
立足岗位,践行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要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源自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那么,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怎样做才能很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就此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教师必须认真领会精神、更新教育理念。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学习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就是要把科学人才观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标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技术,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提高政治素养和教育理念,更新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和旧观念,自觉地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不能要求学生全盘照搬教师的思维。教师必须因时、因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教师必须在工作实际中努力营造和谐校园。 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是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要抱着一切为了学生,为
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态度,平时多深入学生中,多关心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不仅关心优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做学生的好朋友,做家长的好参谋,在“营造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事业中力争做出最大的贡献。
和谐的第一要件是平等。没有平等就不可能有和谐。教师面对的受教育者在性格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假如教师的微笑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话,我们就有必要让它成为所有学生共享的资源。
和谐需要宽容。教师不可能要求只面对不犯错误的学生,学生是年轻的、单纯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不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打死”,就全盘否定,这是形而上学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宽容,才能为师生的对话与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创建良好的平台,这样的校园才是和谐的,学生的发展才是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