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袁磊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类型,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公共部门的一部分,其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正扮演着越来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的落实我国的和谐社会发展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本文基于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以及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行分析,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管理和发展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作用、发展
一非政府组织
1.概念
非政府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相关称谓有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第三部门、社会经济。组织追求的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鼓励赋权和参与,或寻求解决贫困和不堪的结构性根源问题。
2.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1)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的分配与收入约束机制,要求民间组织的捐赠人、理事会成员和实际管理者不得从其财产及运作中获得利益。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运作和管理机制,要求民间组织在其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都要具备有效规避较高风险与较高回报的自我控制机制,以及避免用利润和收益作为激励手段的管理规则。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的财产保全机制,不得以捐赠以外的其他方式变更财产及其产权结构。
(2)非政府组织具有非政府性
非政府组织在管理上是自主决策,民主治理,其结果公开透明,其发展而在经济
市场中呈现优胜劣汰现象。
(3)非政府组织具有社会性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社会性,非政府组织的资源主要来自社会,如捐赠、会费等。二是,产出社会性,产品利他性,非政府组织的服务主要是针对公共事业这一块,以公共利益为主。三是,问责社会性,非政府组织接受社会及公共部门的问责与监督。
二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
1.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多元化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员
社会治理的主体需要多元化,既需要社会管理中主导地位的政府,也需要现在作为政府重要补充力量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组织、公民社会,等等。社会治理的手段需要多元化,既需要政府通过行政或者市场手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需要市场化组织通过市场化手段和非营利组织通过市场化手段或者社会动员手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非政府组织主要理论基础是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主要提供政府做不了或做不好、企业不愿意做的物品。
2.非政府组织是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途径
欧盟的能力促进型国家:政府提供到民间提供;直接提供到购买服务,间接提供。我国自从恢复社团管理登记制度后,我国各类正式登记的非政府组织每年能够吸纳大约40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政府无暇顾及的社会管理领域。
3.化非政府组织是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
在面对政府与社会利益纠纷时,政府可以直接在非政府组织这个平台上通过对话达成和解,化解激烈的冲突;在面对利益群体之间矛盾时,政府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居间凯旋解调;而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中,代表各自利益的非政府组织可以成为本群体的代言人,表达利益愿望,影响决策意向。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只见这个对话、和解、协商、参与的沟通平台,是缓和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缓冲装置。
4.非政府组织是政府职能转变中一些公共职能的承接者
政府的职能和功能是有限的,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社会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政府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能提供所有的服务,就必须依靠社会的其他领域,贡献各自的力量,使政府逐步从越位和错位的尬尴中解脱出来。显然,各类非政府组织应当是责无旁贷的主要接触者之一。
5.非政府组织是增加社会凝聚力的粘结剂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结社现象,它体现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发展非政府组织为满足人们结社交往偏好提供了条件。人们通过非政府组织,得到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分担困难和痛苦,分享成功和喜悦,实现单个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和得到的感觉。在自愿结合的组织中,人们得到关心、爱、尊重和承认,也能够有机会关心别人、爱别人和帮助别人,认同集体,形成共识,感到温暖,实现自己做人的权利。结社还创造条件使人们摆脱孤独和恐惧,战胜生活的重压,超越隔阂、冷漠、麻木和贫乏,使生活变得富有意义和生机。
6.非政府组织是参与国际事物的重要使者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动作也越来越受到一个国家的重视,当然一些诸如联合国、WTO等组织是主权国家的游戏区域,但更多的更加精细的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的东西,需要像NGO组织这样的渗入到社会各领域的民间团体的参与,我国的NGO组织可以非常真实地代表我国的问题,因而在国际舞台上容形成为一股力量。当然这也是国际诸多NGO的共性。在联合国的会议场所、特别是会议的准备过程中,各国政府可以从非政府组织那里得到有关特定专业的、技术的、法律的以及政治等发面的专门知识。
7.培育公民精神和自治能力的重要场所
我们知道,在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若干年间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建国后的一段很长的时间,也包括建国前的几千年间,我国人民的主体性一直被压抑,因而这种对社会有巨大推动力的能力也就亟待被发掘,非政府组织正是在突破这一政府的制障过程中发挥着急先锋的作用,因而公民意志的表达也就需要这样的组织的参与,当然,它也是作为一个载体的功能而存在的。
三我国非政府组织
1.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尚处于发展阶段,社会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知程度还比较
低,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系统的体系。它们在获取和运用资源、协调关系、发挥作用等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优势。大多数非政府组织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挤压下艰难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难以展现像我们在国外非政府组织身上看到的勃勃生机。
2.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对自身的角色认识较模糊,在社会的发展中未能合理的发挥其功能;其运行的机制和行为都存在不规范的操作,存在营利问题,产权不清和和被迫登记,而组织本身的能力也相当的欠缺,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够正常的运作。同时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着四强四弱的现象:一是与政府有联系的组织强,纯粹的民间组织弱。二是城市的非政府组织强,而农村的弱。三是东部的民间组织强,中西部的民间组织弱。四是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强,而基金会、公益性以及学术性组织弱。
四完善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
当前社会管理正面临新的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教育体系危机、社会服务业成为主体、保健系统的需要等等是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也表现了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性。非政府组织不但具有社会组织上的优势,更具有其他公共组织没有的伦理道德优势,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发挥非政府组织承担多样化责任和使命的优势,形成社会管理的控制力和稳定力,这也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过程中不仅仅是有益的补充,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的好坏是关键。
五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的对策
(1)在原先的基础上要为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平等的市场体制平台,同时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的自发性成长与发展,且实行非政府组织进入规制与税法规制相关联。
(2)规范非政府组织的结构、运行机制以及行为。明确组织的职能以及承担的角色,让其功能充分发挥。
(3)退出非政府组织里的政府管理,由其自主管理,自主运行,充分发挥其
主观能动性。
(4)加强弱势地区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5)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6)要进行管理观念变革,做到思维理念的调整、开放合作的务实;
(7)管理制度要创新,实行科学分类,改进登记方法,排除准入障碍,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机制。
第2篇:工作报告之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
【篇1: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调研报告
题目: 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姓 名 准考证号 年 级 专 业 指导教师 主考学校 专科学校
公共管理
河海大学
年月日
调研报告情况表
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前言
当代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展开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从两个方面催生着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即一方面,公民社会所要求的私有产权、平等自治的契约性关系、法治原则、尊重和保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自治性质、个人的选择自由等基本特性,也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因而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是相生相伴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也就是公民社会本身。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公民的个人权利,如迁徙与就业的权利,消费与福利的权利,思想、交往、隐私等权利、个人财产权利等,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切,表明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为非政府组织的成长打下了必须的基础。
一、非政府组织管理基本情况及特征
一是组织性,也称正规性。指必须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有法人资格,即民事责任能力,而在组织内部,则有成文章程、制度,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等;显然,那些临时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或经常活动的非正式团体虽然也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但应被排除在外。
二是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即它既不是政府的一部分,又不隶属于政府或受其支配,在体制上是独立于政府的,而且,其决策层也不是由政府官员控制的董事会领导。当然,独立于政府并不是不能接受政府的资助,或完全没有政府官员参加活动,但关键是接受政府资助但会改变组织目标,而政府官员并代表政府而是以个人身份参加。三是非营利性。指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利润分配。当然在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从事管理或服务活动是可以收费的,在一定时期内也会有盈余,但收费是补足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或说进行组织活动必须的成本,而盈余除补偿成本外,只能用于组织服务于社会。如有的国家就明确规定,注册一个非盈利机构,其活动享受非盈利机构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但不得进行利润分配,一旦机构破产,则资产不能归个人收回,只能纳入社会公益基金等。
四是自治性。指有独立的决策与行使能力,既不受制于政府,也不受制于企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同时,能够进行组织的自我管理。
五是自愿性。指成员参与组织,以及组织的资源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和志愿性的。特别是具有明确自愿性的非政府组织,往往具有由志愿者组成的董事会和广泛的志愿工作人员。
六是非政治性。指组织的目标和手段在服务社会上高度统一,不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即不是政党组织,社会领域是其活动范围。
七是非宗教性。指不开展传教等宗教活动,在组织目标和活动中都不具有宗教色彩,是非宗教组织,从而区别于也具有志愿性、自治性和一定的非政治性的宗教组织。
【篇2: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袁磊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类型,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公共部门的一部分,其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正扮演着越来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的落实我国的和谐社会发展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本文基于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以及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行分析,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管理和发展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作用、发展
一 非政府组织 1.概念
非政府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相关称谓有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第三部门、社会经济。组织追求的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鼓励赋权和参与,或寻求解决贫困和不堪的结构性根源问题。2.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1)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的分配与收入约束机制,要求民间组织的捐赠人、理事会成员和实际管理者不得从其财产及运作中获得利益。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运作和管理机制,要求民间组织在其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都要具备有效规避较高风险与较高回报的自我控制机制,以及避免用利润和收益作为激励手段的管理规则。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的财产保全机制,不得以捐赠以外的其他方式变更财产及其产权结构。
(2)非政府组织具有非政府性
非政府组织在管理上是自主决策,民主治理,其结果公开透明,其发展而在经济
市场中呈现优胜劣汰现象。
(3)非政府组织具有社会性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社会性,非政府组织的资源主要来自社会,如捐赠、会费等。二是,产出社会性,产品利他性,非政府组织的服务主要是针对公共事业这一块,以公共利益为主。三是,问责社会性,非政府组织接受社会及公共部门的问责与监督。
二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
1.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多元化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员
社会治理的主体需要多元化,既需要社会管理中主导地位的政府,也需要现在作为政府重要补充力量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组织、公民社会,等等。社会治理的手段需要多元化,既需要政府通过行政或者市场手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需要市场化组织通过市场化手段和非营利组织通过市场化手段或者社会动员手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非政府组织主要理论基础是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主要提供政府做不了或做不好、企业不愿意做的物品。2.非政府组织是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途径
欧盟的能力促进型国家:政府提供到民间提供;直接提供到购买服务,间接提供。我国自从恢复社团管理登记制度后,我国各类正式登记的非政府组织每年能够吸纳大约40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政府无暇顾及的社会管理领域。
3.化非政府组织是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
在面对政府与社会利益纠纷时,政府可以直接在非政府组织这个平台上通过对话达成和解,化解激烈的冲突;在面对利益群体之间矛盾时,政府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居间凯旋解调;而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中,代表各自利益的非政府组织可以成为本群体的代言人,表达利益愿望,影响决策意向。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只见这个对话、和解、协商、参与的沟通平台,是缓和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缓冲装置。
4.非政府组织是政府职能转变中一些公共职能的承接者
政府的职能和功能是有限的,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社会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政府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能提供所有的服务,就必须依靠社会的其他领域,贡献各自的力量,使政府逐步从越位和错位的尬尴中解脱出来。显然,各类非政府组织应当是责无旁贷的主要接触者之一。
5.非政府组织是增加社会凝聚力的粘结剂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结社现象,它体现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发展非政府组织为满足人们结社交往偏好提供了条件。人们通过非政府组织,得到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分担困难和痛苦,分享成功和喜悦,实现单个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和得到的感觉。在自愿结合的组织中,人们得到关心、爱、尊重和承认,也能够有机会关心别人、爱别人和帮助别人,认同集体,形成共识,感到温暖,实现自己做人的权利。结社还创造条件使人们摆脱孤独和恐惧,战胜生活的重压,超越隔阂、冷漠、麻木和贫乏,使生活变得富有意义和生机。6.非政府组织是参与国际事物的重要使者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动作也越来越受到一个国家的重视,当然一些诸如联合国、wto等组织是主权国家的游戏区域,但更多的更加精细的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的东西,需要像ngo组织这样的渗入到社会各领域的民间团体的参与,我国的ngo组织可以非常真实地代表我国的问题,因而在国际舞台上容形成为一股力量。当然这也是国际诸多ngo的共性。在联合国的会议场所、特别是会议的准备过程中,各国政府可以从非政府组织那里得到有关特定专业的、技术的、法律的以及政治等发面的专门知识。7.培育公民精神和自治能力的重要场所
我们知道,在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若干年间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建国后的一段很长的时间,也包括建国前的几千年间,我国人民的主体性一直被压抑,因而这种对社会有巨大推动力的能力也就亟待被发掘,非政府组织正是在突破这一政府的制障过程中发挥着急先锋的作用,因而公民意志的表达也就需要这样的组织的参与,当然,它也是作为一个载体的功能而存在的。
三 我国非政府组织
1.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尚处于发展阶段,社会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知程度还比较
低,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系统的体系。它们在获取和运用资源、协调关系、发挥作用等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优势。大多数非政府组织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挤压下艰难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难以展现像我们在国外非政府组织身上看到的勃勃生机。
2.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对自身的角色认识较模糊,在社会的发展中未能合理的发挥其功能;其运行的机制和行为都存在不规范的操作,存在营利问题,产权不清和和被迫登记,而组织本身的能力也相当的欠缺,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够正常的运作。同时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着四强四弱的现象:一是与政府有联系的组织强,纯粹的民间组织弱。二是城市的非政府组织强,而农村的弱。三是东部的民间组织强,中西部的民间组织弱。四是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强,而基金会、公益性以及学术性组织弱。
四 完善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
当前社会管理正面临新的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教育体系危机、社会服务业成为主体、保健系统的需要等等是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也表现了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性。非政府组织不但具有社会组织上的优势,更具有其他公共组织没有的伦理道德优势,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发挥非政府组织承担多样化责任和使命的优势,形成社会管理的控制力和稳定力,这也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过程中不仅仅是有益的补充,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的好坏是关键。五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的对策
(1)在原先的基础上要为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平等的市场体制平台,同时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的自发性成长与发展,且实行非政府组织进入规制与税法规制相关联。
(2)规范非政府组织的结构、运行机制以及行为。明确组织的职能以及承担的角色,让其功能充分发挥。
(3)退出非政府组织里的政府管理,由其自主管理,自主运行,充分发挥其
主观能动性。
(4)加强弱势地区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5)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6)要进行管理观念变革,做到思维理念的调整、开放合作的务实;(7)管理制度要创新,实行科学分类,改进登记方法,排除准入障碍,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机制。
【篇3:非政府组织管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调研报告
题目: 南京市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姓名
准考证号
年级
专业
指导教师
主考学校
专科学校
张言 083113203014 13级 公共管理 杨银平河海大学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 11月18日 调研报告情况表
南京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前言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由于政府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能力有限,不得不考虑如何面对繁重的社会性事务来加强管理。总结世界各国经验,成功的途径就是输出政府职能,为政府寻求合适的职责伙伴,在政府的监控下,由社会为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提高政府本身的治理能力和竞争力。为此,发展非政府组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为了了解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我于2014年11月1日至2014年11月18日通过走访、座谈会的形式对南京市政府办公室进行调查。
一、调研基本内容
调研时间:14年11月1号-11月18号
调研方法:座谈、走访
调研对象:市政府办公室
1.你觉得非政府组织成员待遇如何?
2.你觉得非政府组织是否带有政府色彩吗? 3.你觉得南京非政府组织内部发展是否均衡?
二、南京市非政府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缺乏
资金是各类非政府组织获得自身发展,以便更好的资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社会民众参与非政府组织率低,非政府在政府中的地位不明显,所以非政府组织出现严重经费匮乏。
(二)非政府组织普遍能力不足,政府化色彩较重
南京市非政府组织的能力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管理模式、人才制度等方面。目前,南京市行业协会基本上采取的是政府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现状,因此各个行业协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职责不明、监管失效、运作不灵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协会的发展。另外,南京市缺乏专门的非政府组织专业人才的培训机构,这些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待遇问题很难落实,进而无法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吸纳了大量政府冗员和退休反聘人员,对其结构的优化有一定的影响,难以适应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三)内部发展不均衡,相对发展速度较慢
南京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均衡,与周边城市相比,社会团体相对其他类组织发展速度较快现状,而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劳动、民政、法律服务、中介服务等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基金会的数量也有限,按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比例,也显得不均衡。
上一篇:孤儿工作汇报
下一篇:岗位职责和胜任力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