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革命先烈先进事迹(共8篇)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革命先烈先进事迹(共8篇)

第1篇:革命先烈事迹简介

革命先烈事迹简介

邱少云

1952年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董存瑞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年仅19岁。

刘伯承

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起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起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 1 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追捕。

徐向前

徐向前率部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三千余里,战斗数百次。到1933年初,在川陕边界找到了立足之地。徐向前在这里抓了三个月的大练兵,然后,发动了仪陇南部战役、营渠战役和宣达战役,歼敌二万,缴枪一万二千件,还缴获了敌人的兵工厂,造市厂,被服厂等全套设备。他利用这些缴获的武器,投入到反对蒋介石发动的六路围攻之中,蒋军出动二十多万兵力,而徐部仅有近8万人。经过十个月的战斗,歼敌八万多,仅最后二个月,就缴获枪支二万多支,火炮一百多门。这是红军时期缴获武器最多的战役之一。

刘胡兰

刘胡兰(1932—1947)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曾任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刘胡兰,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从容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黄继光

2 黄继光 男,汉族,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出生,1951年4月入伍,195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授予称号时任15军135团2营通信员。1952年10月,他所在营向上甘岭597.9高地反击。当打下

4、5号阵地后,部队有了伤亡,前面又发现新的火力点,反击受阻。这时他挺身而出,带领两名同志去执行爆破任务。打下几个地堡后,前面仍有一个地堡火力点的机枪在疯狂扫射。他忍受7处伤痛,直扑上去,以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机枪射孔,用生命换取了胜利。

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八女投江的抗日小英雄王惠民

1925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的四合村。因父亲“王皮袄”参加“抗联”并任第五军军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烧毁。她和弟弟妹妹们跟着妈妈到处躲避日伪汉奸的追捕,王惠民12岁时就随父亲上山参加“抗

3 联”第五军。不久,她爸爸英勇牺牲了,小惠民在战场上表现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乌斯浑河激战中,她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宝贵的生命,当时只有13岁。

第2篇:革命先烈事迹介绍

革命先烈事迹介绍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又是一年清明节。伴随着浓浓的春意,我们聚集在这里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来缅怀革命先烈,站在这里,我们心中感慨万千。并不是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叹,而是被那伟大的生命价值所震撼。他们不愧为炎黄子孙的后代,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范家楼人不畏强暴,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同日、伪、顽、匪殊死搏斗,使该村成为坚强的堡垒村,八路军驻日照办事处、滨海地区主力部队老六团指挥部一度移驻该村。至1949年建国,从该村奔赴全国各地并走向各级领导岗位的干部达100余人。其中,有十几名成为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

葡萄山烈士陵林始建于1956年,由区政府修建,因战争年代范家楼驻过八路军野战医院,医治伤病员期间不幸牺牲了好几位烈士,当时把他们葬在了村西岭野林里。又因该村曾牺牲了11位烈士(范崇学、范干民、范熙迎、范伟晋、房守松、范伟光、范伟方、范奉法、王宜兴、范奉德),是当地烈士最多的村庄。因此,区政府决定将散葬的烈士墓迁到葡萄山脚下,建起了这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林。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列主义迅速在中国传播。此后不久,范家楼村的进步学生范熙彭、范干民、范奉吉、范熙信、范奉进、范象明、范熙合、范熙正、范熙瑞等人就受到了影响,满怀激情参加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回乡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烽火燃遍全国,日照地区也群情激昂,一些杂牌队伍则打着抗日旗号乘机招兵买马、占山为王。范家楼的9名学生满怀着民族解放的正义感,四处奔波寻找共产党、八路军。范熙(希彭)彭和范干民经几个月奔波,于1938年秋终于找到从延安抗大返回日照的共产党员杨心培。经其介绍,进山东抗日军政干校所在地沂水岸堤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11月,范熙彭、范干民从岸堤干校结业后,由鲁东南特委安排回日照与当地党组织接上关系,开展地下工作,宣传抗日,动员青壮年参军打鬼子,很快就有范庆服、范庆德参加八路军。同时,发展范崇学、房振英、范熙信3人入党,成立范家楼村第一个党支部,范崇学任书记,范熙信任组织委员。1939年夏,日寇对沂蒙山区大扫荡,烧杀抢掠,妄图短时间摧垮刚刚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权。同时,在范家楼周围的陈疃、官庄等设据点,对范家楼造成很大威胁。对此,范家楼党支部按上级指示,一方面选拔30名精明强干青年,委派党员范熙瑞负责,拉起抗日队伍——自卫团,站岗放哨,盘查行人。另一方面,派党员范熙合、范惠东打入官庄据点,混进维持会当了书记官,掩护地下党开展工作。后来,又派范庆吉当了伪军大队长,这样鬼子的据点就成了我党的掩护所。同时,建立情报站,及时收集情报向上级传送。当年12月,党组织决定从据点撤回范庆吉,临走时又带回5名不愿为敌人效劳的士兵和步枪4支、子弹200发,连人带枪交给县大队。

有一次,陈疃的鬼子和汉奸出动大批人马扫荡范家楼,情报站及时送出情报,各班、排在东岭、西岭和村南公路埋地雷,并分别设伏截击,鬼子、汉奸一进入伏击圈,一声喊“打”,顿时枪声四起,地雷成片爆炸,手榴弹铺天盖地,鬼子、汉奸被打得晕头转向,还没来得及还击就以为县大队来了,抬着死尸和受伤的鬼子、汉奸窜回据点。战斗中,一枝枪由于打子弹过多,枪筒子裂了一道大口子。

又一次,鬼子到三庄扫荡,范家楼自卫团配合区中队奋勇作战,狠狠打击了敌人,敌人夹着尾巴逃窜了。这次战斗中,队长范伟学在北岭负了伤。

1943年1―4月,滨海地区主力部队老六团进驻范家楼,准备消灭盘踞在窝疃的惯匪、汉奸朱信斋部,团部设在积极支持抗日的开明士绅范聚东(范熙彭之父)家,并有电台等通讯设备。是年,鬼子为控制莒日公路,在范家楼东岭建了碉堡。对此,范家楼自卫团不屈不挠,组织群众“躲反”,坚壁清野,把衣食用具全部藏在山洞,群众转移到窝疃、上卜落崮的山涧,自卫团昼夜不停打游击,弄得敌人晕头转向。

1944年,上级决定派滨海六团、十三团、新百十一师,配合当地民兵消灭惯匪、汉奸朱信斋,一举拔除石沟崖据点,生擒朱信斋以下官兵400余名,群众称“杀朱(猪)过年”。当时,指挥部设在范家楼村范伟行家。在这次战斗中,范家楼自卫团作出很大贡献。随后,他们参加了攻打石沟崖、甲子山等一系列战斗,拔除了村东岭敌人的碉堡。

抗战胜利后,范家楼自卫团接着投入到解放战争,大部分成员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转战大江南北。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位埋在葡萄山下的烈士:

范崇学烈士,生于1903年,1939年8月21日英勇牺牲。曾任日照县七区武装自卫团团长。妻房振英,1939年入党,地下工作干部,1946年当选为县、专署参议员,1965年去世。

范崇学祖辈打铁为生,少年时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1938年经范干民介绍入党,成为范家楼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由于有特殊的打铁手艺和僻静住处,范崇学家成了我党的活动场所和秘密联络站,他白天以打铁为掩护游走四乡联络工作,夜间常为八路军修造枪械。同时,配合据点里的地下党员,里应外合,扰乱、打击敌人。

1938年下半年,范崇学被任命为日照县七区武装自卫团团长。1938年8月18日,他带病前往陈家沟参加会议,被顽匪杨百福部逮捕,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1939年8月21日,在日北闫马庄(今属五莲县)被杀害,时年36岁。

范干民(名崇财),生于1914年,少年时在本村小学读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考取莒县中学,毕业后被组织分派到本区陈家沟以教书作掩护做地下工作,期间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常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教育学生,启发他们的革命思想,深受师生爱戴。

1938年8月范干民带领一批学生在黄墩参加抗日队伍。同年秋,他同范熙彭被介绍到岸堤干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从岸堤干校毕业,由鲁东南特委介绍到日照,与当地党组织接上关系,在日照临时县委工作。1939年,被派回家乡做组织工作,在家里成立了“乡动委员会”,在此工作一年左右。这期间,利用合法身份,先后在本村和邻村发展了一批党员,组建了好几个党支部。

1940年12月,任抗日民主政权日照七区区长,在黄墩办公,生活十分艰苦,斗争也十分残酷。

1941年3月2日晚,范干民同50多人在黄墩开会,遭遇敌人突然袭击,所有与会人员被捕,敌人用铁丝拧住范干民的“锁子骨”。同年3月6日,被押送给土匪杨百福部。敌人为防其越狱,在他小腿上锲入铁钉,百般折磨。范干却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同年8月在上蔡庄壮烈牺牲,时年27岁。

范熙迎,1924年出生,1931年至1937年在范家楼小学读书,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1937年高小毕业后到蒙阴中学读书,积极投入抗日宣传。1938年秋,由于日寇反复扫荡,学校停办,中断学业回家。不久即与本村范伟善、上卜落崮刘成汉一起参加革命工作,次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他在文艺宣传队工作,其间努力发挥自己才干,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为宣传队的骨干。1942年,国民党五十七军百十一师在常恩多师长的率领下,弃暗投明,党随即选拔该师连以上干部成立军官学校,范熙迎受组织委派,出任该校校长。经3年时间,为党教育改造了一大批有知识、有能力的军队干部。1945年春,百十一师奉命开往东北,范熙迎受组织安排到藏马(今胶南)县某区任指导员,开展地方工作。其间,深入发动群众,使该区各项工作搞得轰轰烈烈,受到县委的表彰。1945年,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21岁。

为有牺牲多壮志!范家楼,日照“小延安”,在民族危亡关头,以其卓越的贡献写下了浓重一笔,留名青史示后人。

第3篇:革命先烈英雄事迹

林蔚(1898年10月26日-1928年3月14日),湖南省韶山市人,湖南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后又到苏联莫斯科军事学院学习军事,回国后担任湖南区委秘书长兼军委书记,1927年5月大革命失败后,与彭公达等组织临时湖南省委,曾代理过一段时间的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同年10月在新改组后的湖南省委中任省委书记、秘书长兼组织部长。

林蔚,名家沂,字乔生,1898年10月26日出生于湘潭县西二区下七都九甲包家湾(今韶山市永义乡长湖村包家湾村民组)。父亲林绍徐,清末秀才,怀才不遇,1904年病逝。母亲赵氏,是一个温良俭朴的农家妇女。林蔚有兄弟6人,他年龄最小,幼时先后在烈马山唐碧江、银田下洲上谭镜初两家私塾启蒙,1911年入银田寺公立小学就读两年。1913年考入湘潭县公立西路学校,插戊班就读。在校三年读完了《春秋》、《左传》等书,英语、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他谦恭好学、勤奋认真,同学叫他林圣人,校长肖吉断言此生日后,必为人中豪杰。

1916年,林蔚以全优成绩考入长沙明德中学。在此期间,结识毛泽东、李富春、蔡和森等人,阅读《新青年》一类进步书刊,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曾参加了毛泽东组织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学生运动。1918年8月,积极响应赴法勤工俭学的号召,入北京大学留法预备班学习法语。次年5月,入法国巴黎孟达尼公学学习法文。四个月后到圣得维若工厂做工。在法国,先后参加留法学生组织的工学世界社等团体,逐渐把求学宗旨定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实现俄国式社会革命,改造中国与世界。1921年2月,为争取生存与求学权利,与蔡和森、李维汉等发动勤工俭学学生,包围北京政府驻法国公使馆,并作为代表与公使辩论,遭法国警方拘留。在狱中,始终坚贞不屈,出狱后与周恩来一道营救蔡和森、陈毅、李富春、李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