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的调研报告——自动化学院电气12《1》班卢振帮
1、背景: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高兴的是,2015年第14届挑战杯是我们广东工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一起举办,当天我也参与了那个宣布仪式,我还记得杜峰也来了。这是我们作为广东工业大学的学子的荣誉!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伟大的平台。他不仅推动了我们大学生的2、挑战杯的意义:
(1)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着增强。
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第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胡铃心等。
(2)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科技创业,让“挑战杯”竞赛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挑战杯”已经形成了国家、省、高校三级赛制,广大高校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规划,使“挑战杯”竞赛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
(3)展示全体中华学子创新风采的亮丽舞台。香港、澳门、台湾众多高校积极参与竞赛,派出代表团参加观摩和展示。竞赛成为两岸四地青年学子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增进彼此了解、加深相互感情的重要途径。
3、对挑战的定义
挑战就是对自己没有接触、了解或者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物进行尝试和征服。
4、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性认识偏差
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其价值和价值观念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它会影响人们以什么价值判断的标准去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无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三大表现形式:论文及其鉴定和获奖越来越束缚高校组织者的手脚。追求论文数量、计较鉴定评价、追求科技奖励,几乎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部内容。其结果是大部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如少数学生认为其科研成果一经发表,或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或被企业看中,不但项目可以获奖,还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名利双收。还有少数学生其实就是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想从科研方面走出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为就业求职打“基础”。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观念因素。
2 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要普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课内的教学实践环节。但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开设专门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课程,也没有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研讨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中,研讨式教学也尚处于倡导阶段。尤其是随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教学实验条件满足正常的教学尚且困难,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如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再多,因为没有经过实验室实际操作的训练,其理论知识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因素
3 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物质精神奖励等因素相互之间的联动密切相关。但一方面,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仅重视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而忽视了课程、学分以及学生评价制度的革新,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以论文发表、获奖、申请专利、转化效益等固定标准来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虽然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但是,这种激励太过于苛求、标准高,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面,形成不了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
4 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
必要的资金、场地和实验设备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当前,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人、才、物投入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忽视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业务培训和素质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有的高校甚至是空白,此类现象在省属高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影响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物质因素。
第2篇:挑战杯调研报告
西安公交车专用车道发展情况及
车辆违规现状调研报告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姓名:迅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摘要:公交先行政策作为国家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举措,全国各大城市先后建立的公交车专用车道以保障公交车的顺利运行。本调查旨在分析我国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发展前景,和违章占到现象对公交车正常运行的影响,了解车载式违章自动抓拍系统的优越性,以有效解决公交车专用道的违章现象。
关键字:公交车专用车道、违章自动抓拍、车载式、调研 正文:
调研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加之机动车和驾驶员不断增多,各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2006年,国家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两部文件先后发布。国家的公交先行政策,发展快速公交系统成为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主要途径。但目前,在我国的快速公交专用道中,绝大多数线路都处于和社会车辆混行的半封闭状态。因此,想让快速公交真正快起来,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保障公交车辆的专用道使用权,用智能化的手段有效治理抢行占道行为。
调研目的:
1、对西安市是做详细的调查,了解西安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及现今一些道路违规现状和正在运行的抓拍系统,进而推测全国公交车专用车道在未来的发展情况,了解违规占道现象的严重性,了解同类抓拍系统,从而确立我公司车载式违章抓拍系统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2、锻炼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增加我们的阅历,增强社会责任感。
调研内容: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
我们先后对300名西安市经常乘坐公交车的市民、私家车主和部分公交车司机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随后我们又走访了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和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的信访部和安全生产部的相关领导。最后,我们有和“居于牌照是别的车载式公交车专用车道违章抓拍系统”的研究主宋焕生教授和我校公路学院教授、BRT研究中心主任王元庆老师。
2、调研方法
1)网上查阅资料。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我们了解了国家公交先行和发展快速公交的政策,对全国公交车专用车道和违章占道情况
及抓拍系统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对北京、成都、杭州、广州、西安等地进行重点查阅,了解各地未来3—5年公交车、公交专用车道的计划情况。
2)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使我们根据公交车专用车道建成前后的运行情况和违规现象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以了解市民对车载式公交车专用道违章自动抓拍系统的认可度。问卷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收回287份。
3)实地监测、记录。我们八人分成四组,分别前往西安南二环、西稍门、五路口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西安市15条公交车专用车道的每十分钟拥堵违规数量进行监测记录。调查中我们分成早中晚上下班高峰期和平常时段分别记录。我们分别在高峰期和平常时段乘坐600路、900路等公交车,记录公交车在不同时段在公交车专用车道的运行时间。
4)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我们先后走访了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的信访部和安全生产部的相关领导、“居于牌照是别的车载式公交车专用车道违章抓拍系统”的研究主宋焕生教授和我校公路学院教授、BRT研究中心主任王元庆老师。以上四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让我们充分了解了我们的调研对象,了解了大量客观的有效的信息。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各地正在大力发展快速公交,修建公交车专用车道,且明显改善了交通状况。截止到2011年7月,西安市公交运营车辆达到6800辆,其中中高档车辆达到30%;建成公交车专用车道200公里(16条),公交车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准点率达到90%以上。北京拥有公交车专用道360公里,上海也建成300公里的公交车专用车道。交通拥堵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西安市600路公交为例,全程28公里运行时间较建造专用车道前提速15分钟。西安300辆世园专线安装车载式摄像头后效果尤其明显。
2、违章占道现象仍然严重。尽管西安市有警车巡查,且重要路口有电子眼。但是在大部分路段私家车占用公交车专用车道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等路口的上下班高峰期)。其中摩托车、电动车、出租车现象最为严重。调查显示**********(某路口的监测数据)*************
3、现行抓拍系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交通,但有诸多不足。以电子眼和警车巡查为例,虽然解决了很大问题,但监控中心和警车要全天候进行监控,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存在漏拍、错拍现象。市场上已经出现的车载式抓拍系统,或者没有牌照识别功能(如日本基于“晶锐ClearVid CMOS”传感器的高清摄像头),或者需要大量的附加设备没有现场牌照识别功能(如深圳的索威尔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套移动电子警察)。
下一篇:重业务轻党建整改措施(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