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先进事迹材料
《基于数学思考的小学数学能力培养研究》
---子课题《基于数学思考的小学生数学能力现状与策略研究》
阶 段 成 果 报 送 材 料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校园路逸夫小学课题组苏巧荣
【摘要】: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课题研究先进事迹材料。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问题和困惑不断凸显:课堂教学中注重形式、忽视思考,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等现象还比较严重的存在着。如何深入、扎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数学思考的小学数学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正是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
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研究阵地,以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为研究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研究目标,突出数学思考,数学应用,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数学思考、数学能力、教学策略、培养方法、检测评价
一、课题的提出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新《课标》的实施,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小学生的学习现状较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不再为应试而全力以赴,特别是200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材的启用,更加明显的感受到学生学习目标更加多元化,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学习内容更加生活化,由此带来的是学生思维方式的丰富,思维水平的提升,但是在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以及各种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在教师“带”的外力作用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没有真正个性化。就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体上还较低
1、就优等生而言,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较高,推理、想象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强,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思维表现出较好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等品质。但由于教学定势影响,其独创性思维不够,而是其形象思维能力较明显的显现弱势。
2、就中学生而言,其数学思维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对于较简单的数学材料及其问题的解决,是有较强的推理、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单独较高的问题,其思维的量质性、深刻性与独创性就显得差些。
3、就后进生而言,其数学思维能力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水平。知识结构、学习习惯与行为方式等直接造就了他们思维的迟钝与肤浅,能力弱。由此又导致学生失去信心兴趣,反过来又制约了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构成了恶性循环。而中下等学生人数约占班级的75%。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最基本的出发点。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
改变学生束缚较强的学习现状,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目标分解:
1、通过实验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教育教学知识空间,拓宽教育教学途径。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信息素养得到升华。
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摆在首位,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让学生在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下,启迪心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潜在的创新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放学生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小组评价、家长评价、自己评价、等级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的功能。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4、改革学生的课后作业方式。加强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魅力
5、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爱思考、会思考的良好习惯。学会利用课本提前预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6.构建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上一篇:打单人员岗位职责
下一篇:宜居乡村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