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防范整改措施(第一季度)1.严格执行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师职责,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各科室的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全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充分做到有效医患沟通,对年龄较大的,特别是重病人,术前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可能出现的后果,医患双方均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作好应对准备。不能医护心里有数而病人不理解,一旦出现效果不好,就会导致纠纷的发生。
3.提高用药安全,加强药品的监管,药师应为患者及临床医师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预防输液反应及过敏反应。
4.加强医疗环境建设,如张贴各种防盗、防跌倒、防滑等警示标语,安装各类扶手等。
5.加强医疗器械的使用、保护、淘汰制度,加强器械巡检,确实保证其使用安全。
6.医院要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有鼓励医务人员报告的机制。形成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环境、有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措施。
7.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告知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高城中心卫生院
2017年3月
第2篇: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措施
篇一: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成因分析
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等。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5.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7.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保证病人安全。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11.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篇二:2012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可持续改进 2012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可持续改进
一、项目小组成员: 组长:张小梅 副组长:马涛
组员:朱育明、李春玲、杨跃敏、张莉、边绍明、任霞、曾娅、张淳、王德敏等。
二、问题程述:
2012年上半年(1-6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0例,其中职业暴露5例占25%,漏用药3例占15%,跌倒/坠床3例占15%,用错药3例占15%,医嘱执行错误2例占10%,管道滑脱1例占5%,输血反应1例占5%,输液反应1例占5%,其他1例占5%。
二、原因分析:
项目组成员从各个方面去寻找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确定主要原因: 1.核心制度执行不严,尤其是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2.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3.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对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4、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八对”。
5、护理人员巡视病房不及时,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
下一篇:公路工程公司总工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