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县政府体育场馆建设工作汇报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县政府体育场馆建设工作汇报

第1篇:体育场馆建设规划特点(推荐)

如何决策体育场馆建设的相关问题

争办国际性大型比赛,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梦寐以求的事。无论展示国力还是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型赛事无疑是绝佳机遇。然而大型赛事精彩背后,巨额投资人们该如何消化已成为一个大问题。这其中体育场馆的投资尤为巨大,这些巨额投资要如何运作才快速收回成本,体育场馆建设中的一些前期决策对将来的场馆投资成本收回起着巨大的影响。下面我就以08年奥运会为例谈谈体育场馆建设中一些相关决策问题。

(1)大型综合运动会体育设施的建设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结合,重视体育设施的总体规划,以起到推动城市发展和改造作用。

北京的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约3000亿元。据悉,按奥运投入期4年分摊,平均每年750亿元,仅占中国过去四年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5%-1.06%。分析称,“后奥运效应”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表示将有效发挥奥运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的作用,降低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和浪费,进一步推进北京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化程度,最大程度地为提升国民生活品质服务。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受奥运经济的影响较小。经过改革开放后30年的发展,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虽然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明显,但北京市经济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6%。此外,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城市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美元左右,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交通网络化水平,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奥运会结束不会影响到中国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对北京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加快提升北京的城市整体形象。除了为北京增加一大批高质量、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外,奥运场馆建设也带动了一大批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新建,尤其是道路建设,有利于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其次,奥运场馆的建设,有利于执行不久前确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充分考虑各个区的功能划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改造。奥运场馆建设也为北京市的城市景观增加了新的亮点,将带动蕴含巨大潜力的体育旅游的发展。第三,奥运场馆的建成和运营,将丰富社区的体育文化活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北京市民的身体素质和大都市市民的精神风貌。

(2)大型综合运动会体育设施的空间模式应考虑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北四环路南北两侧,占地1215公

顷,拟建项目包括:奥运村、主体育场(田径场)等10个体育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与北京世界贸易中心等群体建筑。

其中,奥运村占地80公顷、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公寓36万平方米,其他11万平方米),可供16,000名运动员、教练员及其随行人员居住,邻近主要比赛场馆。奥运村分为居住区和国际区,环境优美,舒适方便,安静安全。记者村占地30公顷、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记者到达公园内的比赛场馆,时间不超过6分钟。

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设28个比赛项目。根据北京奥申委的规划,须使用37个比赛场馆、58个训练场馆。在37个比赛场馆中,有32个设在北京,另外5个在其它城市。其中,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4个足球预赛场地分别为上海、天津、沈阳和秦皇岛。北京的32个场馆中,现有13个、计划修建11个、专为奥运会兴建8个。

据悉,所有这些场馆都将按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要求进行改造和兴建,其选址、设计、施工及赛后利用等都将充分体现“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的理念。

北京的奥运会场馆主要分布在1个中心区和3个分区。中心区位于北京市中轴线与北四环路交叉点处的奥林匹克公园内,占地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760公顷为森林绿地,405公顷为国际展览体育中心,50公顷为中华民族博物馆。这里将建设14个比赛场馆及奥运村、记者村、新闻中心、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等。3个分区为大学区、西部社区和北部风景旅游区。从中心区到3个分区的距离分别为3公里、10公里和28公里。

据介绍,北京奥运会场馆和奥运村的布局既集中又合理地分散,有利于比赛的组织和管理,并突出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计划新建的奥林匹克公园,北端将建设北京最高建筑物世贸中心,公园内还将建设展览体育中心和国家体育场、体育馆、游泳中心等。这些场馆和设施在奥运会后将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此外,奥运村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区规模最大、环境优美的综合社区。

奥运村和场馆的布局充分考虑了交通组织和管理上的便捷。奥运场馆大部分位于北京四环路为主的快速路两侧,从奥运村到场馆,行车在10分钟内可以到达的占60%,最远的用时28分钟。届时,奥运会的交通对北京市的交通影响不大。

(3)大型综合运动会体育设施建设要考虑经济效益,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在这些奥运场馆中,鸟巢、水立方、自行车馆等大型场馆属于政府或国家体育总局主导运营;工人体育馆、首都体育馆这些通过奥运会扩建的场馆维系着原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而当时的羽毛球、乒乓球等位于高校的场馆则都主要由高校负责运营维护;当然也有五棵松体育馆(万事达中心)这样由民营资产独自运营的场馆。

即便是奥运沙排馆这样的临时场馆也并未完全拆除,它依然在朝阳公园里被改造成沙滩主题乐园,同时场馆每年依然会承办世界级的沙排赛事。地处顺义的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也还偶尔承担国家赛艇队训练和比赛的任务。

由于从未有过举办奥运会的经验,北京的奥运场馆也在摸索尝试。鸟巢和水立方正在试图摆脱对旅游门票的依赖;万事达中心则在尝试成为现代体育文化产业链上的引领者;顺义奥林匹克水上乐园和朝阳公园沙排馆在承受运动不普及带来的苦涩。但这并不影响奥运场馆的各种努力和尝试,因为场馆的赛后利用和运营从来都是远比承办赛事更加艰难的考验。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运营和利用是一面镜子,那么它对应的是一个国家在空白经验下进行的各种尝试以及全新的样本,而折射的则是中国在由体育大国通往体育强国路上必经的考验和阵痛。

当安徽巢湖体育场长杂草、南京赛马场化作停车场等一系列的国内体育场馆利用率遭受质疑时,全国体育场馆的运营状况颇显尴尬。据近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和效益研究》报告显示,我国96.6%以上的体育场地没有收入,即使部分体育场地有经营收入,也很有限,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占2.8%,10万元~50万元的只有0.5%,50万元以上的仅占0.1%,基本入不敷出。相比这些数字,那些奥运场馆交出了一份相对令人满意,但同样不乏问题的答卷。那庞大的奥运场馆群难以与浪费简单地画上等号,要知道,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仅只有可怜的1.04平方米,但抛给这些场馆乃至中国体育的问题既简单也困难——我们不仅仅需要合理利用和运营奥运场馆,同样也需要与之相配的体育基础。过去北京奥运会留下这些场馆作为遗产,而现在这些场馆成了中国体育乃至文体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全新起点。

(4)大型综合运动会体育设施建设应注意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而众多的北京奥运场馆也成为节能降耗、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典范。

其中典型的节水工程:“鸟巢”供水70%将使用中水。北京水资源匮乏,节约用水、循环利用是每个奥运场馆的共同任务。从设计之初,北京奥组委就对奥运场馆的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节水工程。“鸟巢”70%的供水将使用中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雨水。这些再次回收利用的水不仅可以用于比赛跑道的冲洗,还用于场馆的室外绿化。通过“鸟巢”的雨洪回用系统,可将建筑屋面、比赛场及周边地区2万多平方米的雨水收集起来,集中在总容积为1.2万立方米的水池中,经过石英砂过滤、超滤膜过滤和纳滤膜过滤三道处理工艺,对雨水进行深化处理,可以满足“鸟巢”至少50%的用水需求。

而如同蓝色气泡般的“水立方”,整体严格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充分考虑了

建筑节能、环保建材使用和水资源保护。据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介绍,“水立方”采用了大量专门措施降低自来水消耗,减少废水排放。全年可收集雨水1万吨、洗浴废水7万吨、游泳池用水6万吨。建筑物所需的绿化、冷却塔补水、护城河补水、冲厕、冲洗地面等用水全部通过废水回用解决,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量14万吨。

在奥运场馆建设过程中,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贯穿始终,而节水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5)大型综合运动会体育设施建设重视新科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鸟巢”。将在2008年8月8日绽放出耀眼光芒的“鸟巢”,拥有多个令人骄傲的世界之最: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为复杂、施工难度空前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设施工程。

“鸟巢”的钢结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鸟巢”之前,国内从未生产过这种高强度的钢材。为推动国内钢铁生产企业技术创新,“鸟巢”工程的承建方北京城建集团专门拿出科研经费支持国内钢厂量身打造Q460高强钢板。在国家标准中,Q460的最大厚度只是100毫米,而“鸟巢”这次使用的钢板厚度史无前例地达到110毫米。据工程技术人员介绍,Q460建筑用钢是我国科研人员经过三次技术“攻关”才研制出来的,不仅在厚度和使用范围上都前所未有,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抗低温性、可焊性等特点。如今,中国自主创新研发的钢材,撑起了“鸟巢”的钢筋铁骨。‘鸟巢’外部钢结构的钢材用量为4.2万吨,整个工程的总用钢量,包括混凝土中的钢材、螺纹钢等达到11万吨,没有使用一公斤外国钢铁。‘鸟巢’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造’。”

阳光下的蓝色气泡“水立方”也拥有两项“世界第一”:一是在世界上规模最大、构造最复杂、综合技术最全面的工程建设中运用聚四氟乙烯(ETFE)立面装配系统;另一个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游泳馆。在“鸟巢”西侧,梦幻般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墙体设计中,建设者大胆求新,突破了传统做法,首创以泡沫结构为基础分割出建筑的整体形状和各个内部空间,实现了从墙壁到天花板的整栋墙体结构连接顺畅自然、严丝合缝。这种泡沫式的设计看似不如传统结构结实,但实际上它非常坚固,在吸收地震能量方面也非常理想。

“水立方”设计方、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郑方告诉记者,基于“水立方”设计方案原创特点,确定了三大科技攻关课题,分别是钢结构关键技术、ETFE膜结构装配系统关键技术和室内环境系统关键技术。“水立方”的科研攻关在解决一系列科技难题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外在建筑科技领域的技术空白,有力推动了科学技术产业化和国外技术的国产化进程。

半导体(LED)照明是新一代照明技术,“水立方”业主对其有浓厚兴趣,但心里没底。科技部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国内最具优势的科研单位与业主一起进行分析论证,国家863计划也给予大力支持,科技工作者全力攻关,最终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为“水立方”的景观照明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据相关科研项目专家介绍,使用LED照明,不仅比普通照明节能近70%,而且由于采用了计算机编程控制,可以显示各种不同颜色和动态图案,为水立方营造出变幻莫测的光影奇观。

钢结构安全与健康监测、基于ETFE膜的大空间声学效果控制、热回收空调技术、场地照明高强气体放电灯专用电源HEPS系统、智能救生系统、智能应急照明控制系统、智能消防系统„„美轮美奂的“水立方”中包含的科技奥运内容不胜枚举。

第2篇: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状况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及管理状况研究

姓名:刘剑锋 班级:社会体育 0801班

指导教师 由文华

摘要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是高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人们的经济意识的提升,现在的体育场馆不单单用于教育教学和人们的日常锻炼,而是对社会进行有偿使用,这便形成了一种特殊条件下的体育产业,但是在其走向市场的管理运营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应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过对陕西省国家重点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进行调查研究,以使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能针对自己不足进行合理的改进。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管理现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策略

(一)多方研判,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经营管理模式。打破计划经济的禁锢,引入市场化的管理,首先需要决策者转变观念,遵循市场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作为经营者,需要完善体育馆的自我“造

血”机制,以馆养馆,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体育部(系、学院、教研室)管理,财务由学校监督管理,市场化运营。馆长负责招聘馆内所需工作人员及日常经营管理,体育馆支付员工工资及教学、训练、日常维护所需要的成本,每年赢利资金分配,既要符合学校相关政策,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工作积极性。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是充分借助体育部的专业和学科优势,可极大地方便体育教学、训练的需求;缺点是体育部门面对相当繁重的体育课教学课程,同时又要兼顾体育场馆及设施的管理,很难做到“两手都要硬”。这种管理模式适用

于普通大专院校。

校场馆中心的管理模式,也称专业管理模式,是采用外包或隶属于学校专门的职能部门(场馆管理中心)的管理模式,体育部门只负责教学训练。由于体育馆实行专业化管理,它要求管理者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组织大型活动的能力,还需要有场馆维护、设备维修和保安、保洁、甚至包括环境、水电、建筑和装饰等方面的专业人士。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形成规范的物业管理体系,且便于同时管理多家场馆,适合于专业的体育院校,现在更多的综合性的大学也在采取这种模式。此外,还有混合式管理,是对前两种

管理模式的综合。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要体现高校体育馆经营的特色优势,实现团体效率的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使

体育馆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建立可行的物业管理体系。物业管理作为当代的“朝阳产业”,已经渗透到高校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作为特定物业管理中的特种物业管理项目,高校体育馆又区别于社会体育馆,需兼顾高校体育教学

体制的需要。

制定场馆物业管理条例,明晰相关人员责、权、利,公布服务承诺,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教学、训练、比赛及有偿开放的安排;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信息反馈,不断改进管理程

序,使之适应体育教学训练和对外开放。

(三)完善营销策略,拓展市场空间。作为高校体育馆的管理者,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是,学校花巨资建体育馆无偿向学生开放,广大学生更多的则是被学校周围收费不菲的网吧、KTV和歌舞厅所吸引,长此下去,体育馆日渐冷清不说,学生体质也必然下降。因此,高校体育馆也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必须要掌握合理的定价策略,并可尝试将现代营销理念中诸如“俱乐部”、“会员”、“包装”等概念元素引进来,依托体育产业强大的潜在市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1、“俱乐部”及“会员制”的引入。我国高校俱乐部概念的研究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得到了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数人认可的界定:高校俱乐部是高校中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基于自我完善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结成具有社团性质的体育团体,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由于俱乐部自由、自愿的原则,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运动项目,有兴趣,有热情,乐于积极参与,而且俱乐部这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受时间限制,又可以融合教学要求,对于目标和内容相对固定,又带有法定约束力的体育课,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时,由于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发展,且俱乐部本身具有社会性,其招收的对象不仅限于学生,可以有教职工和校外人员共同参与,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联合社会上相关的体育协会,扩大影响,提高层次。

高校体育馆作为高档次、全天候且功能齐全的体育资源,依托高校高层次专业的人才优势,完全有条件组建各种类型和标准的体育俱乐部。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实行会员制是提高场馆效益的有效策略,对高校体育场馆尤其如此。因此,一旦各单项俱乐部都拥有了稳定的会员,意味着会给体育馆带来相对稳定的经营收入,又可以促进学校把俱乐部办得更加丰富多彩。

2、体育馆经营项目的多样化。高校体育馆采用多种经营,应分清主体项目和辅助项目,主体应包括体育竞赛、体育培训、全民健身以及学生社团和社会团体组织的体育活动,其他如文艺演出、房屋出租、相关运动产品经营应属于辅助项目。体育馆方面无论在时间分配和空间占用上,都应该做到主次分明,以体育产业为核心。在具体运动选项上,既要考虑到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体育馆传统项目,因为这些项目仍有较高的群众普及度,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超前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大大超出社会平均水平,在不同院校的统计中,诸如防身自卫、跆拳道、瑜伽、武术散打、健身健美、街舞、拓展训练甚至极限运动等都成为大学生喜爱的项目,这些新兴的运动不仅是对传统项目的挑战,对现有的师资也是个很大的考验,作为高校体育馆的管理者,这都是需要重视的新课题。

3、体育馆价格的合理化。体育馆的相关收费标准的制订,一定要通过合理的分析,定位消费层次,根据本校师生的普遍情况,结合周围居民的消费状况,再从定位出发配套相应的软硬件设施,提供必要的服务项目。对于高校而言,最普通的定价战略之一就是差别定价。据调查显示,高校综合性体育馆几乎都采用差别定价,如校内师生优惠定价、分时段定价、会员优惠定价,还可以结合社会上的各种特殊人群的优惠价等,管理者要充分掌握价格杠杆规律,合理计划,统筹安排。

4、实现体育馆的信息化管理。高校体育馆的管理、宣传和经营都离不开电脑网络,编制实用、高效的管理软件,建立信息丰富、图像精美的网站、网页,开发专用体育POS机系统,刷卡付费以及各种电子商务系统,都有利于省时、省力、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工作,提高效率。

六、结论

高校体育馆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对管理和经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在优先考虑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其多元化的功能和意义,根据相关的法律政策、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和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形式,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和物业管理体系,精心策划,科学管理,使其充分发

挥自身价值,成为社会共享的体育资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目录

1前言...................................................1 2研究对象与方法.........................................1 2.1研究对象..........................................1 2.2研究方法..........................................1 2.2.1文献资料法....................................1 2.2.2逻辑分析法....................................1 2.2.3访谈法.......................................2 3研究结果与分析.........................................2 3.1 十一五期间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发展..................2 3.2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功能.............................2 3.2.1高校中的多功能体育场馆建筑的设计和规划........2 3.2.2高校体育场馆教育教学功能......................4 3.2.3高校体育场馆在有偿运行中的功能................5 3.3场馆的管理机制.....................................6 3.3.1管理主体......................................6 3.3.2机构设置......................................7 3.3.3人力资源......................................7 3.4场馆运行机制.......................................8 3.4.1教学训练期间的运行情况........................8 3.4.2对外开放期间的运行情况........................8 3.4.3大型活动时的运行状况..........................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4结论与建议.............................................9 4.1 结论..............................................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1前言

高校中的体育场馆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那些用途广泛的多功能体育场馆越来越受到学校内的师生及社会人员的关心,然而许多场馆的使用只是面向校内,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提高其闲置时期的利用率,许多高校选择了进行社会共享的开放式经营,这样不但满足了社会人员的需求也为学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其运营的过程中其利用效率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仍阻碍着其发展,如何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进行有效地管理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内容。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论文查阅的文献资料共9篇,其中对高校场馆建设和管理的研究共有5篇,对高校的体育场馆运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共有4篇。2.2.2逻辑分析法

本文对通过对陕西省的五所高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体育馆的建设及管理状况结合参考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了这篇研究成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2.2.3访谈法

对高校的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状况访问了专门的负责人员。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十一五期间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发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普查总体数据报告》显示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符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面的健身器材,由于学校内没有相应类似的场地用于大型的活动,此文体馆也用于承办一些大型的活动,从2010年的9月学校对体育场馆的整体进行了新的规划在靠近西面的场地里把放置乒乓球台案的地方进行了整改,设计成了一个大型的舞台,由于该文体馆的结构为薄壳结构,加上地面是光面的塑胶面层,其隔音效果很差,在这次设计上加上了大块的吸音构件。以此来满足其多功能实用的目的。

除了上述的体育馆以外,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室外的体育场地,如田径场和室外篮球场,室外网球场和排球场等,这些场地一般是被规划在学校的周边区域,这样不但能满足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又能在其他时间对社区人们开放,形成一定社会共享,高校的田径场地一般还是对外开放但是像网球场之类的运动场地是对外有偿使用。高校内的体育场地较社区的体育场地有以下几个特点:场地面积大、场地设施相对社区内部较为齐全、室外活动环境好、活动场地类别多等。而这种规划形式为陕西省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行提供了充足的外界条件和硬件条件以及商业化运营的条件。3.2.2高校体育场馆教育教学功能

不同的院校对于体育馆的用途也不同,很多院校是以教育教学为首要目的,如西安石油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还有一些高校的体育场馆是用来承办学校的一些比赛和一些大型的活动专门建设的如西安交通大学等,在教学的应用中,现有的体育馆一般很少能满足全校师生的体育教学活动,一般都是在体育场中活动,只有少数的几个体育馆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文体馆由于其活动面积较大场地分布合理,可用的活动区域相对较大,内设的体育教学设施较为完善所以可以满足校内的本科生需求,但是对其开放性而言,学校的室内体育场馆很少面对学生开放,即普通学生在上课之外的时间很少被允许进入体育馆参加日常锻炼,而且在建设舞台之前的体育场馆内的乒乓球场地是收费的。

通过对西安各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校内的体育馆的使用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是不同的,主要区别是普通统招生和本校的体育生(包括体育系的统招生和单项高水平运动员),对于普通学生,平时只允许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有老师带领进入体育馆内,而在课下的时间是不被允许的或者是有偿的,所以对于普通学生来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体育馆对他们的作用只是在课上,而对于体育生来讲体育馆的使用是没有时间限制的,除非放假期间或者是进行一些大的比赛期间其他时间他们是可以随意使用的,同时学校对这一做法也比较赞成,特别是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如果高水平运动员需要训练并且在场地和器材上和普通生的使用有所冲突,那么场地管理员通常会协调普通生的活动来确保运动员的训练。

室外场地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一般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在室外场地进行的,只有少数学校的几项运动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健美操和体操以及少量的篮球和排球课在室内进行。3.2.3高校体育场馆在有偿运行中的功能

根据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开展的全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情况调研结果可知,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主要存在5种具体的运营方式:一是传统的事业单位运营方式。二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三是委托运营的方式。四是直接改制

【4】为企业的运营方式。五是纯公益性的运营方式。

3.2.3.1高校体育场馆目前在有偿使用的过程中的多样化

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主要是承接参与人数较多的活动,但总起来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承办大型的演唱会和大型赛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思源体育馆,在使用过程中就承办了任贤齐、苏醒等明星的演唱会和郭德纲的相声;除此之外还承办过CBA联赛和CUBA的选拔赛等,二、承办的某些公司比赛和团体之间的小型比赛,如在上文中多次提及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文体馆就借助其广阔的室内空间经常性的承担小型比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