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水利通信信息系统管理工作汇报
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
二00九年二月
一、系统现状分析
荆江通信信息系统已利用国债资金和世行贷款建成了覆盖全流域的通信信息系统。整个系统包括光缆线路系统、光传输通信系统、程控交换系统、广域网系统等子系统,同时在这些基础系统支撑下还运行着电视会议及视频监控系统、水情监测系统、政务公开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应用子系统。系统现有有一个中心站即通信总站,下面有荆州站、沙市站、江陵站、监利站、洪湖站、公安、石首、松滋、荆南总段、调关、北闸管理所、赫穴分段站13个分站点.有自建地埋光缆571.24千米;.自建架空光缆3.89千米;自建管道光缆22.67千米.有与荆州有线台合建光缆460.84千米..与原有的荆江微波为核心的通信系统相比较,新建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1、系统规模有较大提高。系统所实现的功能比以前多了很多。原有通信系统以完成语音传真为主,仅有微波传输系统、程控交换系统;现有系统以光纤通信取代微波通信后,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语音传真功能,还实现了计算机广域网及其他应用。相对应的,设备种类数量比以前更多,涉及的技术面也比以前更宽。
2、系统覆盖有较大提高。新建系统覆盖了除南闸以外的所有分局及二级单位,下一期建设将实现对大部分分段及水管所的覆盖。江南江北投资建设以前,全流域通信站点共有 8个,建设之后站点共有 14个。
3、通信服务面增加。以前主要以保障设备和线路为主。只要设备和线路不
1 出问题,语音传真就能得到保障。而现在的通信服务则需要更多的面向用户。计算机广域网及终端、电视会议及视频监控系统、政务公开系统、数据库系统的使用,都需要技术支持人员和使用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联系,相互沟通,才能最终实现系统的正常使用。
二、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及措施
从最初的工程设计开始,通信总站就在局领导的支持下,针对新的通信信息系统建成后的管理工作进行探索和分析。通过大量调研工作以及和各基层单位进行沟通后发现通信管理工作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运行维护经费严重不足。新建系统共投资3700万元,按照电信运营商的维护标准,系统的运行维护费最少应占到系统投资的5%;按照水利部最新颁布的运行维护预算标准,系统的运行维护费应在265万元/年。而实际上荆江水利通信在当时并没有固定的运行维护费用。运行费基本上由各使用单位自行承担,维护费则靠通信总站向上级争取,费用既不稳定金额也严重不足。
2、管理责任不明。相对于河道堤防建设和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河道管理局的工作重点,通信信息工作是随着技术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加重的,并且始终是作为堤防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辅助而存在的,因此一直缺乏一个明确且完善的管理办法。以前通信系统规模小,全权由市局或通信总站来全权负责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现在通信系统规模发展了,再由市局或通信总站来全权负责是不现实的,必须建立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单位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职责。
3、人员素质和新技术新设备之间的矛盾。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与现有人员的技术素质是严重不匹配的。就算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合格的技 2 术人员相配套,也无法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技术能力,如何有效的提高现有的技术能力,也是新建系统建成以后需要面临的管理难题。
根据上述调研和沟通结果,通信总站采取了以下措施来进行完善: 1)通过积极向局领导反应和争取,自2007年开始,市局每年从岁修费和维护费中固定拨付60万作为通信维护费;
2)在局领导的支持和主持下,2006年3月底市局发文征求各分局及南北闸管理所对《通信网络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2006年8月中旬在《通信网络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各分局意见的基础上,下发了《通信网络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3)由于光缆敷设在堤肩,其日常保护和中断抢修都离不开堤防管理部门的参与和支持。针对这种情况,2006年10月底市局下文要求各分局参与和加强光缆保护,2008年8月底再次下文明确将防汛光缆纳入堤防管理。
上一篇:先进事迹 编者按
下一篇:ceo cfo coo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