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医技科室自查工作汇报
按照三甲办的统一部署,门诊医技组于9.19~9.21日利用三天的时间,以三甲评审细则为标准,对各科室进行了逐条、细致的检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一、亮点
1、绝大多数科室对该项工作比较重视,检验科、CT室、放射科、高压氧从三甲复审工作启动以来,在门诊医技科室中一直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科主任重视,科室人员参与性强,迎检氛围较浓厚,特别需要提出表扬的是病理科、介入科,近2个月以来进步非常快,各项工作准备积极主动。
2、对标准的理解比较到位,资料准备比较丰富。各科室基本能按照三甲办的统一要求进行资料归类,对于制度职责、流程的制定相对较完善,记录较及时。
二、检查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检验科统一设置、科室间检查项目重复问题
2、放射治疗许可证校验已延期,部分设备需尽快办理变更
2、影像科重点病例的随访与反馈资料不完整
4、检查申请单书写字迹潦草,不以辨别,甚至有些患者姓名也辨别不清
5、介入诊疗项目有些科室缺术前讨论,知情同意书缺医师签名或签名不合格,手术安全核查单不填或项目不全
6、急诊科、输血科、病理科存在人员不足,梯队不合理现象,急诊科无专职预检分诊,病理科目前仅有一名技师(未考取技师证),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7、对危急值的上报、记录、处理重视不够,检验部分整体较好,临床记录较完善;对于影像危急值重视不够,科室间的沟通不到位:MRI登记20份,临床无一例记录,查CT室登记18份,其中急诊科5例未记录,放射科8份登记,临床无1例记录。
8、涉及临床的问题,科室间的沟通及职能科室的监管均不到位。查输血科11份输血患者,临床医疗护理存在问题者达10份,仅有1份合格。
9、学习、培训、考核的资料部分科室需再完善;有的科室补记的检查记录过于机械
10、个别科室科主任重视程度不够,急诊科检查者资料及现场查看存在问题较多;输血科为新成立科室,科主任对工作重视,但工作分工不明确,工作方法需改进,同时涉及临床工作较多,制度、职责、流程多,涉及多部门监管,存在问题较多,特别是临床记录部分。
11、病理科搬迁后,快速冰冻报告需网络传输系统尽快完善,以满足临床需要。在安全上,病理科现址楼板承重能力需做评估。
12、输血科涉及的部分制度、流程、规范需集中印制下发给临床科室,以确保学习、落实。
13、医技科室涉及授权的问题需协调解决。
第2篇:门诊部预约挂号系统工作汇报
门诊部预约挂号工作情况汇报
我院历年来围绕内涵建设和品牌拓展的发展思路,利用预约系统进行门诊流程的优化管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缓解患者“看病挂号难,挂专家号更难”的实际问题,从多种渠道研究预约挂号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患者,有利于患者进行就医咨询,提前安排就医计划,减少候诊时间,也有利于医院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为门诊部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预约挂号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是一所三甲医院,许多患者都由全国各地慕名前来,过去由于预约挂号机制不健全,造成许多患者要在医院附近住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挂到自己想看的医生,不但浪费了患者的财力,也耽搁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因此,从2004年6月年开始,我院门诊部开始着手推行预约挂号机制,经过6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现共建立了5种预约挂号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弹性管理预约时间,根据个别专家教授的复诊需求扩大预约期限,为患者提供最大的方便。在5楼专家门诊候诊区设置预约处,患者就诊后即可预约下一次就诊时间。
二、预约方式
1、网站预约。
针对拥有公众城市一卡通的患者,登陆我院官方网站即可预约7日内的专家门诊及教授、普通号。
2、电话预约
患者可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实现足不出户进行预约挂号,无需公众城市一卡通,也无需任何费用即可提前3天预约相关专家、教授号。
3、现场预约
现场预约时我院最早推出的预约方式,患者可以到门诊部一楼大厅的院前预中心处进行现场预约,并同时缴纳相应的挂号费。就诊时需在预约中心免费再次登记确认。
4、手机预约
如果只有老版本的“健康之友”卡时,科选择手机预约。该系统仅支持重庆移动公司的手机,且手机支持USSD(超级短信)功能。
5、一卡通终端预约
我院与一卡通公司合作,在部分小区、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安装有一卡通终端,患者可用一卡通在任意终端上查询我院专家出诊时间并进行预约挂号操作。
我院所有的预约挂号均为实名制,留下了预约人有效的联系方式,接诊专家教授因特殊原因不能如约出诊时,预约中心将会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通知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主动提供信息,征求患者意见更换就诊时间或安排其他同级医师接诊,避免患者远道而来却无法就诊。
预约患者科在就诊当日上午10:30前在相应预约窗口取挂号后即可就诊。
上一篇:庸懒怠政问题整改措施(共9篇)
下一篇:未成年犯罪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