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教育局健康教育宣传栏整改措施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育局健康教育宣传栏整改措施

第1篇:健康教育宣传栏

健康教育宣传栏

2012年第1期

慢性病患者如何过春节

高血压患者忌“闹”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人多热闹,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冠心病患者忌“累”

节日期间操劳太多或玩乐无度,会使心跳加速、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糖尿病患者忌“甜”

节日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否则会使人体内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节日里,很多人会不经意地增加一些零食摄入,如薯片、瓜子、开心果等坚果类。由于这些食物所含的油脂较多、热量较高,多食会引起血糖升高。

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熬”

我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也同家人一起熬夜,或通宵看电视,使身体过于疲劳或睡眠不足,极易引起疾病发作或病情加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凉”

春节期间,气温较低,因此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以防旧病复发。

可编辑范文 肝病患者忌“酒”

节日期间,如果大量饮酒,对肝病患者有百害而无一益。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毒性,对于病毒性肝炎未愈患者会影响肝细胞的再生。对于一些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有时由于酒精刺激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胰腺病患者忌“饱”

节日期间,美味佳肴丰富,如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

胆道疾病患者忌“油”

节日期间食物油腻,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腻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腻食品。

感冒患者忌“聚”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人们容易伤风感冒,如走亲访友聚在一起,极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因此,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调养,这样既有利于病情恢复,又能避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脉管炎患者忌“烟”

节日期间,常有亲朋好友来家“拜年”,脉管炎患者为了招待客人而陪着频频吸烟,这样会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并能抵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使病症加剧。春节期间几种常见疾病的救护要领

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节假日家人欢聚,熬夜玩乐,过度操劳,打乱了平时的生活可编辑范文 规律;同时人们吃得过饱过好,增加心脏负担,都可能使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救护要领:遇到这种情况,家人可解开病人衣领,不要盲目移动病人。不能让病人头位过高,最好平卧,头偏向一侧,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病人额头上,以减少病人出血和降低颅内压。如果有心脏病史要马上服药,如已经不能吞服,可把药化成水服下,同时马上拨打120叫急救车送往医院。用担架将病人抬出,尽量不让病人走动。在等待的过程里,可视情况给病人做心外按压。按压胸骨中下1/3处,按压深度5cm,频率100次/分。

急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发病因素。暴食促使胰液大量分泌,大量饮酒会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奥狄氏括约肌痉挛,此时胰液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引发急性胰腺炎。过量食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和饮酒,会引起胰腺水肿,诱发炎症。由于发病位置不确定,有些人会误认为是肠炎,贻误治疗。

救护要领: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应该完全禁食,以避免食物和酸性胃液到达十二指肠内,引起对胰腺的刺激,造成胰腺持续破坏。如果胃里没有烧灼感,可能是单纯胃溃疡,可以吃一些苏打饼干缓解。病情严重者要及时送医院。

酒精中毒

饮酒过多会因乙醇潴留而出现中毒症状。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容易出现醉酒症状。酒精中毒除了恶心呕吐外,神经兴可编辑范文 奋期患者表现话多且言语不清、动作笨拙。进入昏睡期后一般表现为颜面苍白、口唇微紫、皮肤湿冷、体温下降、瞳孔散大、脉搏快、呼吸缓慢有鼾声,这时需积极救治。

救护要领:亲友相互提醒.慢慢饮酒;不要空腹饮酒。如果因饮酒过量,导致狂躁症状,千万不能使用镇静剂,也不要用手指刺激咽部来催吐,这样会使腹内压增高,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引起急性胰腺炎。酒量有限、但有些场合又不能不喝的人,不妨在饮酒前服食醒酒药品,能加快饮酒后酒精的分解,防止醉酒。酒精中毒后适当饮用茶、牛奶,可以缓解症状。情况严重的需立即送往医院。

一氧化碳中毒

春节期间是煤气中毒事故的易发期,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取暖炉具;严防烟筒等烟道漏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救护要领: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马上开窗开门通风,迅速将病人移至通风处,如有氧气可给病人吸氧。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后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的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况。

救护要领:食物中毒自我急救的最常用办法就是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或筷子等直接刺激咽喉引吐。但因食物中毒导致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在紧急处理后,患者应该马上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要保留导致中可编辑范文

毒的食物,以便医生确定中毒物质。

鞭炮炸伤

放鞭炮既能听响,又能伤人。多因未及时躲开炮响,成人手持放炮,小儿捡“瞎炮”,或制造、运输中意外爆炸而受伤。受伤多见于手、面、眼、耳部。

救护要领:手指伤者可包扎止血,高举手指,用干净布片包扎伤口。浅表有异物立即取出。服去痛片或强痛定止痛。眼伤者可点0.25%氯霉素眼药水以防感染。一眼受伤包扎双眼,减少眼球运动。严重伤者尤其是爆炸性耳聋应速送医院救治。

预防保健科宣

可编辑范文

第2篇:健康教育宣传栏

健康教育宣传栏

2012年第1期

慢性病患者如何过春节

高血压患者忌“闹”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人多热闹,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冠心病患者忌“累”

节日期间操劳太多或玩乐无度,会使心跳加速、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糖尿病患者忌“甜”

节日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否则会使人体内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节日里,很多人会不经意地增加一些零食摄入,如薯片、瓜子、开心果等坚果类。由于这些食物所含的油脂较多、热量较高,多食会引起血糖升高。

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熬”

我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也同家人一起熬夜,或通宵看电视,使身体过于疲劳或睡眠不足,极易引起疾病发作或病情加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凉”

春节期间,气温较低,因此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以防旧病复发。肝病患者忌“酒”

节日期间,如果大量饮酒,对肝病患者有百害而无一益。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毒性,对于病毒性肝炎未愈患者会影响肝细胞的再生。对于一些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有时由于酒精刺激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胰腺病患者忌“饱”

节日期间,美味佳肴丰富,如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

胆道疾病患者忌“油”

节日期间食物油腻,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腻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腻食品。

感冒患者忌“聚”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人们容易伤风感冒,如走亲访友聚在一起,极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因此,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调养,这样既有利于病情恢复,又能避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脉管炎患者忌“烟”

节日期间,常有亲朋好友来家“拜年”,脉管炎患者为了招待客人而陪着频频吸烟,这样会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并能抵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使病症加剧。

春节期间几种常见疾病的救护要领

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节假日家人欢聚,熬夜玩乐,过度操劳,打乱了平时的生活规律;同时人们吃得过饱过好,增加心脏负担,都可能使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救护要领:遇到这种情况,家人可解开病人衣领,不要盲目移动病人。不能让病人头位过高,最好平卧,头偏向一侧,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病人额头上,以减少病人出血和降低颅内压。如果有心脏病史要马上服药,如已经不能吞服,可把药化成水服下,同时马上拨打120叫急救车送往医院。用担架将病人抬出,尽量不让病人走动。在等待的过程里,可视情况给病人做心外按压。按压胸骨中下1/3处,按压深度5cm,频率100次/分。

急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发病因素。暴食促使胰液大量分泌,大量饮酒会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奥狄氏括约肌痉挛,此时胰液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引发急性胰腺炎。过量食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和饮酒,会引起胰腺水肿,诱发炎症。由于发病位置不确定,有些人会误认为是肠炎,贻误治疗。

救护要领: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应该完全禁食,以避免食物和酸性胃液到达十二指肠内,引起对胰腺的刺激,造成胰腺持续破坏。如果胃里没有烧灼感,可能是单纯胃溃疡,可以吃一些苏打饼干缓解。病情严重者要及时送医院。

酒精中毒

饮酒过多会因乙醇潴留而出现中毒症状。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容易出现醉酒症状。酒精中毒除了恶心呕吐外,神经兴奋期患者表现话多且言语不清、动作笨拙。进入昏睡期后一般表现为颜面苍白、口唇微紫、皮肤湿冷、体温下降、瞳孔散大、脉搏快、呼吸缓慢有鼾声,这时需积极救治。

救护要领:亲友相互提醒.慢慢饮酒;不要空腹饮酒。如果因饮酒过量,导致狂躁症状,千万不能使用镇静剂,也不要用手指刺激咽部来催吐,这样会使腹内压增高,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引起急性胰腺炎。酒量有限、但有些场合又不能不喝的人,不妨在饮酒前服食醒酒药品,能加快饮酒后酒精的分解,防止醉酒。酒精中毒后适当饮用茶、牛奶,可以缓解症状。情况严重的需立即送往医院。

一氧化碳中毒

春节期间是煤气中毒事故的易发期,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取暖炉具;严防烟筒等烟道漏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救护要领: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马上开窗开门通风,迅速将病人移至通风处,如有氧气可给病人吸氧。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后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的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况。

救护要领:食物中毒自我急救的最常用办法就是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或筷子等直接刺激咽喉引吐。但因食物中毒导致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在紧急处理后,患者应该马上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以便医生确定中毒物质。

鞭炮炸伤

放鞭炮既能听响,又能伤人。多因未及时躲开炮响,成人手持放炮,小儿捡“瞎炮”,或制造、运输中意外爆炸而受伤。受伤多见于手、面、眼、耳部。

救护要领:手指伤者可包扎止血,高举手指,用干净布片包扎伤口。浅表有异物立即取出。服去痛片或强痛定止痛。眼伤者可点0.25%氯霉素眼药水以防感染。一眼受伤包扎双眼,减少眼球运动。严重伤者尤其是爆炸性耳聋应速送医院救治。

预防保健科宣

第3篇:健康教育宣传栏

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幼教名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家园应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一)幼儿健康的生活习惯 ☆饮食

1.不偏食,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 2.自己吃饭,不剩饭,有良好的进餐习惯,会使用和收拾餐具;

3.能主动、足量饮水。☆睡眠

1.按时睡觉,注意睡姿; 2.自己睡觉,不用大人陪睡。☆生活自理

1.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整理自己的衣柜和学习用品; 2.会自己叠被子,学习整理床铺; 3.自己洗手、洗脸和刷牙,饭后漱口; 4.学习自己洗手绢和袜子;

5.大小便后能自己整理好内、外衣裤,并放水冲厕。☆自我保护

1.知道简单的安全常识,如不爬窗台,不把手、头伸出窗外和车窗外等;

2.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让陌生人进家,外出活动时不离开大人;

3.会正确开关门,出门不挤不抢;有秩序地上下楼梯及玩大型运动器械;活动时知躲闪,摔倒时知扬头手撑地; 4.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中;

5.不靠近危险物品和地方,未经允许不擅自开关电器; 6.知道并遵守交通规则,在成人带领下外出,走便道、过马路会看红绿灯走人行横道;

7.记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记住自己幼儿园的名字;若和成人走散时不乱跑,知道找工作人员或警察帮忙;

8.自己身体不舒服时会知道告诉大人;

9.不玩火,能记住救援电话:119,120,110。(二)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1.定时排泄,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2.勤洗手、洗脸和刷牙,饭后便后及时洗手; 3.不用手揉眼睛、挖鼻孔和掏耳朵; 4.勤洗澡、换衣服,勤剪指甲; 5.不吃手指,不随便将东西放入口中; 6.会用手绢和纸巾。(三)文明的行为习惯

1.能主动、认真地整理玩具、图书,用完东西放回原处; 2.打喷嚏或咳嗽时,知道要捂住嘴和鼻子; 3.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丢果皮纸屑; 4.不在墙壁、地板、桌椅上乱涂,爱护花草树木、小动物,爱护图书、玩具和学习用品;

5.主动帮父母、家人和小朋友做力所能及的事; 6.懂得他人劳动的辛苦,爱惜劳动成果; 7.积极当值日生,愿意为他人服务,做事认真; 8.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并能提醒他人爱护环境。

健康新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一个全新的标准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一、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健康的十条标准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脸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二、健康“五快”“三良好”

为了使人们对健康的内涵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提出了身心健康“五快”(机体健康)和“三良好”(精神健康)

1.身体健康“五快”:吃得快、便得快、走得快、说得快、睡得快。

吃得快——说明消化功能好,有良好的食欲,不挑食,不厌食,不偏食,不狼吞虎咽。

便得快——说明吸收功能好,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感觉轻松。

走得快——说明运动功能及神经协调功能好,步履轻盈,行走自如。

说得快——说明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口齿伶俐。睡得快——说明神经系统兴奋—抑制过程协调好,上床很快入睡,睡得沉,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2.精神健康“三良好”

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3.心理健康标准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但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1)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

(3)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计划、步骤、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4)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5)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6)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好。

第4篇:健康教育宣传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健康教育宣传栏

2012年第1期

慢性病患者如何过春节

高血压患者忌“闹”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人多热闹,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冠心病患者忌“累”

节日期间操劳太多或玩乐无度,会使心跳加速、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糖尿病患者忌“甜”

节日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否则会使人体内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节日里,很多人会不经意地增加一些零食摄入,如薯片、瓜子、开心果等坚果类。由于这些食物所含的油脂较多、热量较高,多食会引起血糖升高。

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熬”

我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也同家人一起熬夜,或通宵看电视,使身体过于疲劳或睡眠不足,极易引起疾病发作或病情加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凉”

春节期间,气温较低,因此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以防旧病复发。

肝病患者忌“酒”

节日期间,如果大量饮酒,对肝病患者有百害而无一益。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毒性,对于病毒性肝炎未愈患者会影响肝细胞的再生。对于一些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有时由于酒精刺激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胰腺病患者忌“饱”

节日期间,美味佳肴丰富,如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

胆道疾病患者忌“油”

节日期间食物油腻,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腻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腻食品。

感冒患者忌“聚”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人们容易伤风感冒,如走亲访友聚在一起,极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因此,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调养,这样既有利于病情恢复,又能避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脉管炎患者忌“烟”

节日期间,常有亲朋好友来家“拜年”,脉管炎患者为了招待客人而陪着频频吸烟,这样会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并能抵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使病症加剧。

春节期间几种常见疾病的救护要领

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节假日家人欢聚,熬夜玩乐,过度操劳,打乱了平时的生活规律;同时人们吃得过饱过好,增加心脏负担,都可能使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救护要领:遇到这种情况,家人可解开病人衣领,不要盲目移动病人。不能让病人头位过高,最好平卧,头偏向一侧,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病人额头上,以减少病人出血和降低颅内压。如果有心脏病史要马上服药,如已经不能吞服,可把药化成水服下,同时马上拨打120叫急救车送往医院。用担架将病人抬出,尽量不让病人走动。在等待的过程里,可视情况给病人做心外按压。按压胸骨中下1/3处,按压深度5cm,频率100次/分。

急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发病因素。暴食促使胰液大量分泌,大量饮酒会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奥狄氏括约肌痉挛,此时胰液对胰腺进行“自我消化”,引发急性胰腺炎。过量食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和饮酒,会引起胰腺水肿,诱发炎症。由于发病位置不确定,有些人会误认为是肠炎,贻误治疗。

救护要领:急性胰腺炎发作时,应该完全禁食,以避免食物和酸性胃液到达十二指肠内,引起对胰腺的刺激,造成胰腺持续破坏。如果胃里没有烧灼感,可能是单纯胃溃疡,可以吃一些苏打饼干缓解。病情严重者要及时送医院。

酒精中毒

饮酒过多会因乙醇潴留而出现中毒症状。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容易出现醉酒症状。酒精中毒除了恶心呕吐外,神经兴奋期患者表现话多且言语不清、动作笨拙。进入昏睡期后一般表现为颜面苍白、口唇微紫、皮肤湿冷、体温下降、瞳孔散大、脉搏快、呼吸缓慢有鼾声,这时需积极救治。

救护要领:亲友相互提醒.慢慢饮酒;不要空腹饮酒。如果因饮酒过量,导致狂躁症状,千万不能使用镇静剂,也不要用手指刺激咽部来催吐,这样会使腹内压增高,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引起急性胰腺炎。酒量有限、但有些场合又不能不喝的人,不妨在饮酒前服食醒酒药品,能加快饮酒后酒精的分解,防止醉酒。酒精中毒后适当饮用茶、牛奶,可以缓解症状。情况严重的需立即送往医院。

一氧化碳中毒

春节期间是煤气中毒事故的易发期,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取暖炉具;严防烟筒等烟道漏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救护要领: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要马上开窗开门通风,迅速将病人移至通风处,如有氧气可给病人吸氧。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后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的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况。

救护要领:食物中毒自我急救的最常用办法就是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或筷子等直接刺激咽喉引吐。但因食物中毒导致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在紧急处理后,患者应该马上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以便医生确定中毒物质。

鞭炮炸伤

放鞭炮既能听响,又能伤人。多因未及时躲开炮响,成人手持放炮,小儿捡“瞎炮”,或制造、运输中意外爆炸而受伤。受伤多见于手、面、眼、耳部。

救护要领:手指伤者可包扎止血,高举手指,用干净布片包扎伤口。浅表有异物立即取出。服去痛片或强痛定止痛。眼伤者可点0.25%氯霉素眼药水以防感染。一眼受伤包扎双眼,减少眼球运动。严重伤者尤其是爆炸性耳聋应速送医院救治。

预防保健科宣

第5篇:健康教育宣传栏

龙凤区五小学健康教育宣传栏

依据《大庆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月”的通知》的有关精神,三月份,我校积极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校园教学楼前等醒目位置悬挂创卫、健康教育宣传标语。

二、更新校园创卫和健康教育宣传栏。本月我们更换了新的创卫展板内容。针对春季传染病多发季节,医务室及时更换相关展板内容,向师生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对控烟知识等内容进行定期宣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