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汇报会方案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汇报会方案

第1篇:科技特派员工作方案

2012年科技特派员工作方案

许红勤

今年我有幸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心中十分高兴,也感到责任重大。为认真履行科技特派员职责,积极配合市科技局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活动,确保本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扎实推进,以身作则,自觉维护科技特派员形象。根据《平顶山市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我所派的高楼村村中主要是小型养鸡场和养猪场,现有养鸡场1个,小型养猪场5个。急需要小型养鸡场和猪场的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特别是做好防疫和疾病防治。围绕农户小型养鸡场和养猪场和改善群众养殖生产条件为中心,突出防疫这个重点,解决疾病防治这个难点,做好这1个养鸡场和5个养猪场的饲养技术指导和禽病防疫和疾病防治技术传授,提高养殖生产效率。

通过三年努力,帮助这1个养鸡场和5个养猪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饲养水平不断提高,提高出栏率及生产效率,农户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二)具体目标:到2014年底,村内1个养鸡场和5个养猪场,实现

1.养猪场的哺育率(断奶成活率)80%以上, 生长肥育性状指标①平均日增重:750—800克,育肥期105天(18周),平均体重达100公斤出栏,育成期成活率在85%以上,育成期每增重一公斤活重消耗饲料在2.8—3.0公斤以下;② 出栏率:160%③ 全群料肉比:生产每千克肉猪活重消耗的饲料数量,若以仔猪出生到育肥应摊的母猪和公猪所消耗的饲料加上肥育猪本身消耗的饲料计算,约为3.5—3.8公斤。④ 肥育速度:170—180日龄,体重达100公斤;

2.鸡场的肉鸡的饲料转化率有效提高,料重比达到2:1左右。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65%—70%左右,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猪场的免疫程序的指导 1.加强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的指导

(1).1日龄:猪瘟常发猪场,猪瘟弱毒苗超前免疫,即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肌肉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

(2).3日龄:鼻内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3).7-15日龄:肌肉注射气喘病灭活菌苗、兰耳病弱毒苗;(4).2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三联苗);(5).25-30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6).30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7).30日龄:肌肉注射仔猪水肿病菌苗;

(8).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9).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二倍量肌注。(10).生长育肥期肌注两次口蹄疫疫苗。2.后备公、母猪的免疫程序

(1).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疫苗;

(2).配种前20-30天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

(3).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口蹄疫、兰耳病疫苗。3.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1).空怀期: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2).初产猪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以后可不注; 3.头三年,每年3-4 月份肌注一次乙脑苗,三年后可不注; 4.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5.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

8、K9

9、987p大肠杆菌腹泻菌苗; 6.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7.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8.产前30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

9.产前2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10.产前16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

(四)配种公猪免疫程序

1.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

2.每年3-4月份肌肉注射1次乙脑苗; 3.每年肌肉注射2次气喘病灭活菌苗; 4.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五)其它疾病的防疫 1.口蹄疫: 1.常发区:

a.常规灭活苗,首免35日龄,二免90日龄,以后每3个月免疫一次;

b.高效灭活苗,首免35日龄,二免180日龄,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2.非常发区:

a.常规灭活苗,每年

1、9和12月份各免疫一次; b.高效灭活苗,每年1和9月份各免疫一次。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6-8周龄一次,2周后再加免一次; 3.猪链球菌病:

1.成年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一次; 2.仔猪:

a.首免10日龄,二免60日,或

b.首免出生后24小时,二免断奶后2周。4.蓝耳病:

1.成年母猪:每胎妊娠期60天免疫一次灭活苗; 2.仔猪:14-21日龄免疫一次弱毒苗; 3.成年公猪:每半年免疫一次灭活苗; 4.后备猪:配种前免疫一次灭活苗;

(二)大力加强四季猪病防治的指导

冬春之交话猪病猪传染病有不少在冬春季节发生,最长见的有猪瘟、仔猪副伤寒、喘气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等。猪瘟、喘气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等由病毒所致,只能用疫苗预防。副伤寒和黄白痢由细菌所致病,可用疫苗预防,也可药物治疗。

在上述猪病中,猪瘟、猪副伤寒死亡率最高,其次是猪黄白痢。猪流感、喘气病、传染性胃肠炎死亡率较低,但一旦侵害了猪群,猪生长发育迟缓,有的还成为僵猪,迟迟不能出栏,使养猪效益下降。

猪病贵在预防。目前除流感和传染性胃肠炎外,其余各病都有预防用疫苗。猪瘟疫苗预防期限为1年,副伤寒疫苗为6个月,喘气病为8个月;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双价苗效果也不错。仔猪副伤寒侵害2月龄-4月龄的仔猪,1月龄以内5月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病。

春节前后将进入猪瘟发病高峰期,养猪户要尽快到当地兽医站注射猪瘟疫苗。为预防仔猪黄白痢,母猪在产前20天左右要注射大肠杆菌双价苗。

除按时注射各种疫苗预防猪病外,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搞好圈舍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猪圈内勤换勤垫,圈舍周围常用草木灰水、石灰水、火碱水等消毒。饲料要多样化,常喂些胡萝卜、白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平常做好猪舍保暖,有条件的还可罩上塑料暖棚等。

猪春泻病的鉴别与防治猪春泻病是春季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拉稀,系多种病因引起,只有正确鉴别才能对症下药,提高疗效。

传染性胃肠炎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特点是,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一旦有猪发病,会在猪群中迅速传染。该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常用安维糖静脉注射或补液盐内服,同时使用氯霉素或磺胺脒等抗菌素对症治疗。

轮状病毒病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冬春多发,且只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病状为仔猪厌食、呕吐、下痢,发病后应立即停止哺乳,内服葡萄糖盐水、复方葡萄糖溶液,有较好疗效。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初生仔猪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排黄色稀粪为特征,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少有呕吐。病程较急,发病后一般都来不及治疗就死亡。若发现有1头仔猪感染,应立即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治疗,一般内服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磺胺脒等抗菌素或调痢生、乳康生、乳酶生等微生物活菌制剂,可迅速控制传染,效果较好。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此病以排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发病季节不明显,病死率也不高,但不及时治疗易成僵猪。用磺胺脒、土霉素、强力霉素、氟呱酸、痢特灵、白痢散等药物治疗有良效。

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是3日龄内新生仔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一周以上的猪很少发病),偶有呕吐,排红色粘粪。一般来不及治疗即死亡。预防是控制该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一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卫生,减少感染机会;另一方面,可在仔猪初生3日龄内按每公斤体重每次内服青霉素或链霉素8万单位,每天2次,有良好预防效果。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侵害2-4日龄猪,无明显季节性。急性型初期便秘,后下痢,拉恶臭血便,腹下、耳下、四肢末端、嘴尖、尾尖等身体远端皮肤呈红色,后期变为青紫色,体温升高。慢性者便秘与下痢交替进行,粪便呈灰色、淡黄或暗绿色,皮肤上有湿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等对该病无效,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有一定治疗效果。

猪痢疾由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架子猪,仔猪和成年猪发病少,传播缓慢,流行期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可长期危害猪群。病猪排出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的粪便,常呈胶冻状。本病药物治疗效果良好,但停药后易复发,较难根治。可选用痢菌净、黄连素、痢特灵、杆菌肽、喹乙醇、四环素等药物治疗,若发现疗效欠佳应尽快调换药物。

冬春猪霉形体肺炎的防治冬春季节,是猪霉形体肺炎的多发病季节。而猪霉形体肺炎是猪的一种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为: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左右,最长的可达1个月以上。此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型以仔猪、怀孕和哺乳母猪多见。突然发病时可出现头下垂、精神不振,呼吸每分钟60-100次,张口喘气,并发出哮喘声,咳嗽少而低沉,粘膜发紫,体温变化不大,死亡率较高,病程7-10天。慢性型都是由急性转为慢性,发病初期为短而少的干咳,久之可变为连续痉挛性咳嗽,尤其以早晚和运动以及进食后或气温骤变时最为常见。病程可拖至2-3个月甚至半年,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其生长发育缓慢。此外,还有隐性型,即全身无明显变化。防治时可肌肉注射猪喘平,每日2-4万单位公斤,连续5天为一疗程。盐酸土霉素1至1.5克,一次肌注,7天为一疗程。氢富马酸盐肌注,每日一次,剂量为11毫克公斤,连用5天,1克枝原净粉剂溶于4.5公斤饮水中,让猪自由采食,一般连服7天,有较好的疗效。

早春须防猪流感猪流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春季多在早春,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发病率高,潜伏期2-7天,病程一周左右。如果在发病期管理不当,则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故应重视对此病的防治。

症状猪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粘液。

预防

1.铺垫和勤换干草,并定期用5%的烧碱对猪舍消毒。 2.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一旦降温,及时取暖保温。

3.防止易感猪与感染的动物接触。人发生A型流感时,也不能与猪接触。

4.用猪流感佐剂灭活苗对猪连续接种两次,免疫期可达8个月。

治疗

1.对本病无特殊药物,只有采用对症治疗的药物来减轻病情,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可试用复方吗啉片或复方金刚烷片及板蓝根冲剂,用量可根据猪的体重和药品的含量确定。2.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防细菌感染。

3.对病重猪可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另加病毒灵同时肌注,每天2次,连用5天。

4.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抗菌素,比例为0.2%,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冬春季谨防仔猪水肿病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流行较广泛,致死率高达80%以上,给养猪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尤以断奶后5-15天的生长快、膘情好的仔猪发病最常见。主要因断奶后饲料突然改变,引起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此外,生活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饲料中单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也都是致病因素。

本病特征发病突然,暴发初期常见不到临床症状病畜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表现为精神沉郁、不食,眼睑、头部、颈部和肛门等部位水肿,有时全身水肿,指压留痕。病初有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转圈、心跳增快、震颤、共济失调、叫声嘶哑。后期发生后肢麻痹。急性病例4-5小时死亡,多数在1-2天内死亡。年龄稍大的猪,病程可长达5-7天。

防治补饲含硒和抗菌素的添加剂,给断奶仔猪喂大蒜,断奶时适当减少饲喂量,一周后再添加足量等,均有预防效果。本病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安维糖腹腔注射。即用安维糖注射液,每头猪腹腔注射40-60毫升,在注射过程中,药液要加温至与体温相近。在治疗的同时,停喂精料,加喂青料,加强运动。

(2)选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磺胺嘧啶及维生素C注射液。大剂量注射。时时应用痢菌净拌料喂,起预防作用。

(3)缺硒是发生水肿病的一个诱因,可采取补硒预防水肿病。即用0.1%亚硒酸钠按每公斤体重1毫升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

(4)DM423菌粉防治仔猪水肿病。每天每头用DM423菌粉(促菌生)1克,连用3天。

(5)配合利尿缓泻排毒,用速尿针剂肌注;灌服盐类泻剂如硫酸镁、硫酸钠、人工盐和大黄末、碳酸氢钠,每日1-次,连续5天。

(三)协助加强鸡场免疫程序

养殖场按推荐免疫进行免疫,每月对新补栏的鸡要及时补免。雏鸡7~14日龄时,用H5N1亚型鸡流感灭活疫苗或鸡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进行初免。在3~4周后可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再用H5N1亚型鸡流感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用H5N1亚型鸡流感灭活苗免疫一次。

(四)加强疾病防治

1、鸡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肿痛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周围神经、性腺、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和肿痛,引起死亡、消瘦或腿、翅麻痹。其防治办法:①预防。使用马立克氏疫苗进行预防注射,加强饲养管理;②治疗。目前还无特效药。

2、禽副伤寒。多发生于10—12日龄幼禽。雏鸡拉稀、流泪、头部肿胀,雏鸭可出现神经性痉挛、倒地、头向后仰、很快死亡,故又称“猝倒病”,雏鹅常呈现跛行、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其防治办法:①预防。严格消毒育雏舍,淘汰带菌禽,种蛋在孵化前应用福尔马林蒸气消毒;②治疗。用抗病1号或金霉素治疗,有一定效果。

3、鹅口疮。又叫家禽念珠菌病或霉菌性口炎。病禽口腔、咽、食道和嗉囊的粘膜生长白色的假膜和溃疡。其防治办法。①预防。改善卫生条件,鸡的粪便进行无害处理;②治疗。刮去口腔粘膜上的假膜,溃疡部可用碘甘油涂擦;嗉囊中灌入数毫升2%硼酸溶液。饮水中按1:2000加入硫酸铜,连喂一周。

4、啄癖症。是鸡群发生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其防治办法:①预防。加强对产蛋母鸡的管理,鸡群密集应适中,育雏器内灯泡不要太低太亮,饲料中补充糠麸、食盐和微量元素,驱除体外寄生虫;②治疗。断喙,在雏鸡10日龄左右进行,在饲料中加入一些药物或营养品,如羽毛粉、蛋氨酸、哏癖停,并经常喂给青绿多汁饲料。

5、鸡痛风症。又称尿酸盐中毒症。病鸡瘫痪、排白色稀粪。剖检可见内脏以及关节中均有一层白色尿酸盐沉积物。其防治办法:①预防。合理配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宜过高,供给充足新鲜青料和饮水,补充维生素A,用药(特别是磺胺类)不宜过量;②治疗。可试用氢化可的松、强的松。

6、鸡法氏囊病。该病主要侵害雏鸡及幼年鸡。表现法氏囊出血、水肿,肾脏炎症,脚部、胸部肌肉出血,肠炎。其防治办法:①预防。免疫接种,雏鸡10-14日龄做第一次饮水免疫;22-24日龄做第二次饮水免疫。种鸡在18—20周时进行第一次法氏囊病灭能苗的免疫接种,40—44周龄进行第一次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接种;②治疗。可用高免卵黄抗体液或速效管囊散进行治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