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民同志事迹简介
郑培民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至1970年初,郑培民同志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
1983年至1992年,郑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
州州委书记。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5年10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1年1月,郑培民同志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
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在湘西埋头苦干
1990年5月,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
湘西,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娘。为此,自治州开始推行“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开始自给。
两年多时间,郑培民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
根系牢扎在人民中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出自郑培民的心。
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郑培民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郑培民要到农民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吃的什么饭;看看猪圈牛栏的家畜,撩开蚊帐摸摸农民床上的被褥。郑书记还爱在农民吃饭,筷子直奔油辣的农家菜,粗糙的饮食也嚼得津津有味。有时,他还会宿在农家。
抗洪大堤呆60多天好范文版权所有
1998年,惊涛骇浪挑战常德。1998年7月24日晚,安乡县安造垸溃垸。这个垸子里,有县城和5个乡镇、一个农杨,共18万人,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口和财产,集中在安乡县城。
郑培民在安乡指挥了三大战役:赶在洪水扑到之前,抢修了一条11公里的隔堤,保住了安乡县城;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用血肉之躯扼住了洪水之喉;湖北境内的黄金大垸溃决后,统帅抗洪大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北大堤保卫战,拒千里洪峰于湖南重镇常德市之外……
就着堤外滚滚洪水,郑培民坐在堤上,吃着盒饭,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55岁生日。
妻子的“三不”政策
几十年中,他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
妻子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杨力求有个“三不”: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
第2篇:郑培民同志事迹简介
郑培民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至1970年初,郑培民同志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
1983年至1992年,郑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5年10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1年1月,郑培民同志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
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在湘西埋头苦干1990年5月,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
湘西,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娘。为此,自治州开始推行“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开始自给。
两年多时间,郑培民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
根系牢扎在人民中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出自郑培民的心。
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郑培民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郑培民要到农民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吃的什么饭;看看猪圈牛栏的家畜,撩开蚊帐摸摸农民床上的被褥。郑书记还爱在农民吃饭,筷子直奔油辣的农家菜,粗糙的饮食也嚼得津津有味。有时,他还会宿在农家。
抗洪大堤呆60多天
1998年,惊涛骇浪挑战常德。1998年7月24日晚,安乡县安造垸溃垸。这个垸子里,有县城和5个乡镇、一个农杨,共18万人,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口和财产,集中在安乡县城。
郑培民在安乡指挥了三大战役:赶在洪水扑到之前,抢修了一条11公里的隔堤,保住了安乡县城;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用血肉之躯扼住了洪水之喉;湖北境内的黄金大垸溃决后,统帅抗洪大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北大堤保卫战,拒千里洪峰于湖南重镇常德市之外……
就着堤外滚滚洪水,郑培民坐在堤上,吃着盒饭,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55岁生日。
妻子的“三不”政策
几十年中,他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
妻子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杨力求有个“三不”: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
第3篇:郑培民同志事迹简介
郑培民同志事迹简介郑培民同志的一生郑培民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至1970年初,郑培民同志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1983年至1992年,郑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
族自治州州委书记。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5年10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1年1月,郑培民同志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在湘西埋头苦干1990年5月,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湘西,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娘。为此,自治州开始推行“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开始自给。两年多时间,郑培民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根系牢扎在人民中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出自郑培民的心。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郑培民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郑培民要到农民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吃的什么饭;看看猪圈牛栏的家畜,撩开蚊帐摸摸农民床上的被褥。郑书记还爱在农民吃饭,筷子直奔油辣的农家菜,粗糙的饮食也嚼得津津有味。有时,他还会宿在农家。抗洪大堤呆60多天1998年,惊涛骇浪挑战常德。1998年7月24日晚,安乡县安造垸溃垸。这个垸子里,有县城和5个乡镇、一个农杨,共18万人,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口和财产,集中在安乡县城。郑培民在安乡指挥了三大战役:赶在洪水扑到之前,抢修了一条11公里的隔堤,保住了安乡县城;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用血肉之躯扼住了洪水之喉;湖北境内的黄金大垸溃决后,统帅抗洪大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北大堤保卫战,拒千里洪峰于湖南重镇常德市之外……就着堤外滚滚洪水,郑培民坐在堤上,吃着盒饭,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55岁生日。妻子的“三不”政策几十年中,他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妻子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杨力求有个“三不”: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
第4篇:郑培民先进事迹有感
郑培民先进事迹有感
【 作者:陈金松 更新日期:2003-7-2 关闭窗口 】
郑培民同志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入学习宣传郑培民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批示,中组部和中宣部下发通知决定在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深感从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
第一,必须摆正主仆关系,“永远做人民公仆”。郑培民同志和焦裕禄、孔繁森一样,是我们党千千万万个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担任领导职务近20年,时刻心系人民群众,从不居功自傲,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能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将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人地位相统一,将坚持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统一,永远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其心系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的公仆情怀,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长期执政和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党群关系不断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也恰恰是脱离群众,倒置主仆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摒弃片面的“官”和“管”的陈旧观念,树立起领导就是服务的新理念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两个务必”,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和关键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而这需要通过党的肌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加以体现出来。只有满怀永做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怀,真正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塑造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形象,才能以党的先进性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赢得他们的衷心赞誉。
第二,必须克已奉公,励精图治、艰苦奋斗。郑培民同志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其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能严以律已、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贡献。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时刻注意反对铺张,不事奢华,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咬住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勤俭办一切事业。对于工作事业要“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之势,坚持牢记使命,艰苦创业,反对意志衰退、精神萎靡、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对于生活待遇要“冷”,始终保持艰苦低调之态,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坚决遏制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相背离的讲排场、比阔气、恣意挥霍等败家子作风。第三,必须警钟长鸣,惩治腐败、取信于民。当今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郑培民同志能够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始终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把权力看作一把“双刃剑”,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决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无数事实证明,我们手中的权力既可以用来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也可以成为某些腐败分子攫取私利的工具和资本。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廉洁从政,从我做起、以身作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正确对待所谓“小节”问题,不以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关注八小时内外,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慎思慎行。唯有如此,才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不断增强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必须强化规则意识(包括组织纪律观念),做到令行禁止。郑培民同志1990年从湘潭平调到湘西,“从米箩里跳到糖箩里”,舍小家为大家,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欣然赴命。2002年他被抽调到北京参加中央干部考察组工作,因急性心肌梗塞突发而被急送北京医院,在路途中,当自己已无力地倒在秘书肩膀上的时候,嘴里还在嘱咐司机“别闯红灯”。这种严以律已,顾全大局,严守规则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俗语说得好: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我们长期以来“人治”色彩浓厚而“法治”意识谈漠,这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一大障碍。在今天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我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身体力行,模范地遵守规则(主要是“法”),为全社会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五,必须真抓实干,抓出成效,为民造福。郑培民同志为官从政的准则与追求是“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他在湘西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为求富民之策,深入群众,跑遍了全洲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村寨,脚踏实地不飘浮,埋头苦干不张扬,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切实地践行和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作为每一位国家公职人员都应该象郑培民同志那样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光有为民造福的愿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不断提高为民造福的素质和能力,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认真落实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会办事、办成事、办好事,坚决杜绝那些虚张声势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
第5篇: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2篇)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过学习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深被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所打动。深刻认识到,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对于当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推进转企建制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郑培民同志,最根本的就是像他那样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是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典范。他常说: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他担任领导职务近20年,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在今后的工作中,特别是在当前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党员干部更应该多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经营一线,尤其是普通职工群众当中,倾听他们的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努力工作。
学习郑培民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和信念。理想是基石,信念是动力。郑培民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是他满腔热情地献身于党的事业的强大动力源泉。我们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就要其不管遇到何风浪,局势有多大变化,都要坚定信念不动摇。就要有不断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西方的和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在影响着人们,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其表现在理想观念淡簿了,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和党性修养与锻炼,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等,一些实用主义东西在思想上有所滋生。通过学习郑培民,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的改造世界观,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抓好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为广大群众做出表率。
学习郑培民同志,就要像他那样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郑培民同志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人生追求。他说: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是享清福。这朴实无华,实实在在的语言和他自身的行为,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如何做人、当官、办事。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共产党人,什么叫人民公仆。而现在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把人民给的权力作为谋私利特权,最后走向人民的反面,这些教训我们应该深刻记取。对照郑培民的先进事迹,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同样存在不小的差距。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如以前,对社会上一些追求享乐、摆阔气、讲排场的不良倾向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这些思想与我党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作为党员干部自己应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与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学习郑培民同志,就像他那样,清正廉洁,克已奉公的高尚情操。郑培民同志按照党的高级领导职务,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利谋私。他说对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党的领导干部树立了楷模。我们学习郑培民同志,就要树立廉洁清正、克已奉公的高尚品格。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受住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在和平环境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堤坝,永峁膊?橙说恼?伪旧??渭堑车淖谥迹?贾兆龅?两个务必,永做人民的公仆。
学习郑培民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对党的事业满腔热情,不畏艰难,忘我工作,郑培民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对党的事业始终满腔热忱,忘我工作,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和旺盛的工作热情。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观看《郑培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观看《郑培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观看《郑培民》的先进事迹后,我们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而感到自豪。郑培民同志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始终坚持平等待人、光明磊落、从严治家,始终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行为准则,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办人民所需;不管官居何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位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克已奉公,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郑培民同志的事迹确实令人感动。郑培民同志是继“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之后,又一位党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党的领导干部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后而已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格。
首先,我们的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关于正确的权力观,本是老生常谈。但是,很多人的认识并不到位,还有很多人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郑培民同志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树立了鲜活的榜样。他始终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决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学习郑培民,要学习他“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做执政为民的好公仆,就要像他那样时刻
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心系人民群众,深怀爱民之心。就要像他那样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干实事求实效。? 其次,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郑培民从不贪图安逸,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带头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创业,不畏艰难,带头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作为财政机关的一员,通过自省和观察周围同龄人,我觉得现在我们很多人缺的是吃苦精神,多的是“娇骄二气”。随着单位物质条件和办公设备的改善,我们的惰性在增强,有些人的工作作风日益漂浮,遇到困难就退缩,见到重担会避让。所以我想从自身做起,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树立吃苦精神,力戒“娇骄二气”。牢记“两个务必”,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再次,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本职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工作中,就要积极投身事业,对党和人民负责,从每件小事做起,始终保持一种奋发有为、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满,都不能懈怠,都不能停滞,努力做到奋发有为、大有作为。要向郑培民同志那样,干一行、爱一行;管一行、兴一行。不计名利与得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学习政治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财政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我们向郑培民同志学习,一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做人品格,不忘宗旨,坚定党性;二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从政态度,克已奉公,艰苦奋斗;三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爱民感情,善待百姓,造福人民;四要学习郑培民同志的律已精神,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学习郑培民同志,要牢牢把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根本,始[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2篇)]终保持思想政治上的先进性,我们的一切工作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三个代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统揽全局,运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上有新进步;学习郑培民同志,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时代主题,要牢记党的宗旨,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郑培民同志,要牢牢把握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工作上勤奋,作风上朴素,生活上廉洁,使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成为自觉的行动,成为永远不变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质,自觉为党和人民做无私奉献。
2013年11月26日
篇二:学习郑培民心得体会
《郑培民》观后感
郑培民担任领导干部20多年如一日,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勤勉敬业,甘于奉献,心系群众,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体现了人民公仆的本色,是继焦裕禄、孔繁森之后又一位党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典范。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体现了共产党人[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2篇)]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格。
观看完电影《郑培民》后,我深有体会:
作为税务机关的一名基层干部,学习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从本质上认识到:权为谁用这个根本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只有用于人民,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党无愧于我们的群众,反之,必将成为人民的罪人。因此,在实践中对待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我们不但要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且还要充满感情地去做、全力以赴地去做;对待不利于人民群众的事,不但自己坚决不做,而且还要教育其他同志坚决不做。每一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一定的标准,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做事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这就是党员的标准,这就是党员的行为准则。领导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服务于民,造福于民。郑培民同志经常告诫自己:“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他始
终保持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发自内心地热爱人民群众,必然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是必然的。相反,近年来,通过媒体报导的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出现的问题,则反映,这些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化、群众感情淡漠,时时以“父母官”自居,做官老爷,事事凌驾于群众之上,对群众的疾苦漠然置之,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他们这些人受到群众的唾弃也是必然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我们党的形象,影响我们党与人民群众长期以来所建立的血肉情感,影响到我们党的执政之基。领导干部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就必须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情绪,关心群众的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绝不脱离群众。
是一心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仅为一已之私利,这是真假共产党人的区别所在。共产党员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领导干部做到为民所谋,就必须坚决反对追求享乐、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既要有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又要有真才实学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更要有真抓实干为人民服务的作风,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必须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志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绝不与民争利。
上一篇: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汇报
下一篇:应急广播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