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交通出行方式调查报告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交通出行方式调查报告

第1篇:自行车出行交通调查报告

自行车出行交通调查报告

1.调查目的:通过对南京市北京西路与西康路交接的十字路口的自行车出行的调查,了解自行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城市居民生活出行方面的使用情况,针对在混合交通的情况下,对自行车的使用率及使用目的进行分析,提高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推动自行车成为城市中有效、快捷、健康、环保的交通和休闲活动工具。

2.调查内容:对南京市北京西路与西康路交接的十字路口的 自行车出行的调查。

(1)调查方法:路边询问,问卷调查

(2)调查时间:

(3)调查对象:骑自行车的人,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交警

3.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主要在十字路口的四个交点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对骑自行车的不同人群进行出行目的,对自行车的优点,有无私家车调查。调查分为8:00~10:00,10:00~11:30,14:00~四个时间段。

在表1(不同时间段的自行车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百分比)中,8~10 时间段自行车使用率最高,达33.1%,可以看出早高峰时间段中很多城市居民采用自行车交通工具,这反映了自行车在保障城市居民上班,上学出行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缓解了早高峰的机动车拥堵,从侧面反映了混合交通中拥堵问题的严

重以及居民对这种复杂拥堵问题采取的解决方法。总体来看,前3个调查时间段中的自行车出行量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太大,而15301630时间段中的自行车比例偏小,这主要是由于居民的出行目的时间决定,而这段时间也是车流量少的时间段。这反映了城市居民将自行车出行较多的用于本来存在的高峰时期,目的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说自行车高峰时段与机动车高峰时段重合。

在表2(自行车各种出行目的所占的百分比)中,“工作”出行占了很大的比例,达34.5%。由于我们主要在周末进行的调查,所以在出行目的中的“上学”,生活购物,探亲访友,休闲所占的比例很接近。在调查中,我觉得有一点比较失误的是出行目的中的“其他”所占的比例太高,这是我们在调查前期没有做好统一调查工作以及调查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沟通的结果,因此,调查出的“其他”主要包括接送小孩,回家这两种出行目的。由数据图表可以看出,自行车使用在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适用于短中距离的交通出行。在调查中,人们认为采取自行车出行的一大优点是方便,这使得自行车出行更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由于交通拥堵造成的时间损失,使人们在对时间有严格要求的出行目的中更愿意选择自行车出行。

在表3(不同年龄阶段使用自行车出行所占百分比)中,使用自行车出行的20~30岁的城市居民占35.4%,30~50岁的城市居民占41.4%,而10~20岁以及5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分别占11.2%和12.0%。可以看出,城市居民中采用自行车出行的中年

和青年比重大,结合我们关于有无私家车的调查结果,有一部分中青年有私家车而选择了自行车出行,主要是避开机动车交通拥堵高峰期,他们为了节约时间而骑自行车。这反映了自行车在主要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5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使用自行车主要以休闲锻炼出行目的为主,这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外在表现。不同年龄阶段城市居民的出行目的不同反映出自行车的作用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在不同时间段的出行目的分布饼状图中,8:00~10:00时间段的主要以“上班”为主,10~1130时间段每种出行目的所占百分比相当,14时间段主要以“上班”为主,1530~1630时间段每种出行目的所占百分比相当。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自行车出行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调查中我们发现,人们在使用自行车时,不仅考虑了自行车的方便,同时也考虑了自行车的环保等方面,这体现了城市居民对“低碳,绿色”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

4.调查总结:

近些年,伴随我国城镇化、机动化水平快速提高,随之而来的诸如交通拥堵、能耗上升、出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发展“绿色,低碳”的自行车交通方式,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骑自行车的人,十字路口交通协管员,交警 的咨询

调查,我们了解了一些当前制约自行车出行的因素,比如:1城市交通向私人机动化方向转化趋势明显,造成了自行车使用量减少,对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不利作用。2机动车行驶和停放空间随意扩大,恶化了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使自行车的通行空间受到挤压,自行车停车设施和空间不足造成停自行车困难3自行车交通是居民最常采用的出行方式,但是没有受到理应的保护和重视。由于制约因素的复杂性,使得自行车出行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也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自行车诞生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以其不污染环境、不消耗石化能源、占用空间少、经济、方便等特点,成为全世界人们普遍使用的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从最初用于娱乐消遣,到邮差的工作出行工具,再到大众出行的交通方式,一样的交通工具,昨天和今天却代表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时至今日,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回归和发展,它蕴含着现代人对健康、环保、节约和自然生活方式的追求。

第2篇:关于小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公路、马路、步行街的建设四通八达,汽车也逐渐的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在给我们带来众多交通便捷的同时,也对群众安全意识的一个考验。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造成中小学生意外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在学校里做了一次关于小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

学生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1、学校前后门街道狭窄,车辆多,缺乏交通管制,学生出门拥挤,安全隐患大。

2、学校大门附近,各种商铺、摆摊设点的多,学生、车辆穿梭往来,很不安全。

3、少数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只考虑自身工作繁忙,不考虑孩子自己安全问题。从而无人接送,让其自己回家。

5、接送学生的车辆不规范,多而杂,有自行车、有电动车、有汽车,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情况不得而知,超载现象也时有发生。

6、学生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防范能力弱。

第3篇:交通出行服务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交通出行服务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解市民目前对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和偏好,需求服务的痛点,以及对x热线的认知程度、使用情况、服务满意度和意见建议等,开展此次交通出行服务情况民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一、在线调查基本情况

您的性别

男占69.51%

女占30.49%

您的年龄

0岁以下占6.38%

0-30岁占26.6%

0-40岁占35.11%

0-50岁占14.89%

0-60岁占12.77%

0岁以上占4.26%

您的职业

机关事业人员占29.79%

企业职工占42.55%

个体户占5.32%

学生占7.45%

离退休人员占4.26%

其他占10.64%

您的日常使用的出行方式有哪些?可多选

私家车占20.88%

网约车占10.44%

出租车占11.65%

公交车占21.69%

有桩共享单车占8.43%

非机动车占11.24%

步行占13.65%

其他占2.01%

您是否拨打过96196热线?

打过占42.35%

没有打过,且不知道96196占25.88%

没有打过,知道96196但不需要拨打占31.76%

您拨打时,能顺利接通吗?

一次拨通占28.41%

多次拨通占18.18%

多次拨不通占5.68%

未打过占47.73%

您拨打96196热线因为

未打过占32.74%

出租车召车占23.01%

咨询公交出行等占7.96%

投诉举报占14.16%

失物求助占7.96%

表扬从业人员占2.65%

其他占11.5%

您认为以下哪种召车方式更方便有效?

路边扬召占18.18%

6196电召占14.55%

xx行平台占9.09%

网约车平台占58.18%

96196热线受理您的电话召车后,是否能及时、有效地为您解决问题或提供准确的信息?

不清楚占58.82%

是占27.06%

否占14.12%

0、96196热线受理您的咨询后,是否能及时、有效地为您解决问题或提供准确的信息?

不清楚占61.18%

是占28.24%

否占10.59%

1、96196热线受理您的投诉后,是否能及时、有效地为

您解决问题或提供准确的信息?

不清楚占63.53%

是占25.88%

否占10.59%

96196热线投诉举报类工单处理时限5个工作日,你认为是否合理?

不清楚占45.88%

是占29.41%

否占24.71%

3、96196热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您满意吗?

不清楚占47.25%

满意占26.37%

较满意占12.09%

较不满意占5.49%

不满意占8.79%

您认为96196客服人员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不清楚占34.85%

业务能力占21.97%

服务态度占12.88%

规范用语占8.33%

沟通水平占15.91%

其他占6.06%

二、总结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交通出行参和市民中以20—40岁为主要年龄段,共占x%;职业分布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占x%;在出行方式选择上,前三个选择分别为公交车、私家车和步行。在x热线的知晓度方面,约有x%的市民不知道x且从未打过;在拨打过x热线的市民中,以出租车召车为主,其次是投诉举报;在召车方式上,x%的市民选择网约车平台,其次是路边扬召;市民对x热线提供的服务总体满意,并认为热线话务员主要还需在业务能力和沟通水平上进行改进提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