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以消耗能源、资源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那时的工厂会产生很大污染,为了保证环境空气质量,只有把工厂区和生活区进行独立分区,这样做的好处是居住区的环境得到一定保证,不足之处是上下班潮汐式交通,出行耗费了大量时间。
那时的另一个特征是城市规模、面积都不是很大,包括成都在内,中心城区也只在一环路以内,通过自行车、公共汽车,基本可以解决日常出行问题。从这两个特征来看,传统城市功能分区是把“产”与“城”脱离开来,这是符合当时的城市发展需要的。
不过到了现在,随着工业文明的提高,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各个城市都在发展新兴产业。这种情况下,能不能把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大家的出行距离更短,效率更高,这样,“产城融合”的概念就提出来了。
“产城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看今天成都的产业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已经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低污染的高端产业,特别是天府新区,一开始就瞄准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产城融合”
可概括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到底什么是“产城融合”,它又能解决什么问题,给城市建设带来哪些变化?
一个城市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就是产业,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另一个基本要素是人口,有人才能把产业支撑起来。换句话说,产业是
城市发展基础,城市是产业载体,两者不可分割、互相影响。
“产城融合”首先是要把产业和人口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让城市里不仅有生产,还有生活。
“融合”是把产业和城市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简单来讲,可以把一个组团式区域看作一个复合型社区,除了产业功能外,再加入相关的城市服务功能,使其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有文化设施、娱乐设施、生活设施等。融合后,人们的各种需求可以就近解决。
城市效率提高了,生活品质也能大大提升。简单说起来就是八个字: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怎么样才能做到“产城融合”?
沈中伟:“产城融合”不仅是简单地解决产业和人口,还有一个各种设施全面发展的问题。
具体来讲,“产城融合”不是规划单一学科的问题,还与社会学、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
城市发展涉及各个方面,并且是动态、不断变化的。除了规划设计师前瞻性的预判,预留出合理的建设空间、配套设施外,产业结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等内容都需要相关专业的参与配合,特别是几方面要形成相互融合的局面。
另外,广泛性的公众参与也是很有必要的,天府新区要以人为本,市民在规划建设中也应该提出自己的需求,甚至是城市理想,从而使规划建设出来的新区“人性化”。
目前有些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存在一种以指标体系建设为标准的现象。追求修宽马路,现代化的建筑,但最终出现的结果是,马路很宽,汽车开得很快,但行人很少。这就是只顾指标体系,而没有以人的感受、需求来设计,造成区域内人气不够,缺乏活力,甚至影响人身安全。
区建设中要有导则性的要求,不仅是规划,还有建设、城市管理,各方面、多学科的参与,光以规划指标说话不可行。
“产城融合”的未来图景中肯定不会缺少这样几个景象:首先是区域内产业发达,人才集聚,这是城市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然后是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出行方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郁,社区充满活力等等。
第2篇:推进产城融合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产城融合建设的调研报告
——谋事要实之创新横店发展新方式
产城融合是指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活力,和谐发展的模式。我街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优环境、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积极创新工作机制,脚踏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大力弘扬勇于担当大责任,勇于发挥大作用,勇于作出大贡献的工作精神,不断努力把横店建设成为‚空港经济的示范区、‘两城’崛起的领航区、产城融合的实验区、幸福美丽的先行区‛。
一、横店街产城融合建设的现状
(一)经济发展大跨越
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国地税收入11215.4万元,增长19.3%,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0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3亿元,增长34.3%,规模以上企业增加12家,内引外联资金14.3亿元,同比增长45.0%。2014年,横店街继续发扬依法拆迁、和谐拆迁、廉洁拆迁的成功做法,基本完成了20.9平方公里、17个自然湾的园区征地拆迁工作,再创新的‚横店速度‛。完成34万平方米还建房的收尾分配工作,空港花园二期18万平方米还建楼基本建成,― 1 ― 后湖人家34万平方米还建小区的征地和图审已完成。完成菜鸟项目一期、比亚迪一期、通用航空一期的征地场平工作,天河机场三期横店部分、范泗河改道工程、城际铁路项目有序推进。横店街机场三期的征地拆迁工作获得市委、市政府肯定,被评为‚支持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跨越。横店工业园在发展目标上定位为市级千亩百亿园示范园区,现规模以上企业共有34家,6家正在申报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34.3%。不断提升机械加工、制造等优势主导产业地位,打造了武汉华力铸造、正通传动等一批明星企业,释放产业集聚巨大潜能。同时,武汉英斯特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峰美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塑联新材料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武汉市丰盛城建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纳入了工业园发展规划,多元产业集聚齐头并进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工业集聚态势明显增强。
(二)现代农业大增效
加快培育种养大户、专业户和农民合作社,在浒铺村、光明村和同合村培养发展10余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种植蔬菜,带动周边农户100余户。稳步发展同合村600亩荸荠基地。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完成无公害农产品样品快速检测60批次720余个样品,抽检合格率达99%。32个村的‚网格化管理‛建设已全部完成,建设7个生态村,栽树近3万株,对― 2 ― 12个村、12000米末端渠系进行建设、清淤整治、维修等。积极推广新技术,推广土配方施肥0.8万亩,推广新型农业机械160台套。在寅田村推广优质‚一菜两用‛油菜300亩,在基本不影响油菜籽产量的前提下,既收一茬优质油菜薹作为菜用,又收一季油菜籽,实现油菜‚一种双收‛,大幅度提高油菜生产效益。并成立寅田村优质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较好地将优质油菜生产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延长和壮大优质油菜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2014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94.5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
(三)城镇环境大提升
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为抓手,以临空产业园拆迁还建为契机,用足用好增减挂钩政策加快村湾集并和布局调整,在镇区引进中仁集团等资金雄厚金融、商贸、特色餐饮企业,建成定位于原生态民俗时尚街区,传承和发展城市非物质文化的休闲、娱乐、美食一条街——今古城。连通华中铝厂与新老镇区,使之融为一体。完成编组站大通道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基础设施大改善
投资1800万元建成横店大道西延长线;投资1580万元建成中兴街延长线;会同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川龙大道横店段道路两侧原有企业华中铝加
― 3 ― 工厂迁出,投入4000万元,对路面进行拓宽、维修、刷黑等工程,预计春节前完工。对全街600余盏路灯进行维修更换,维修道路4处,铺设彩砖4000余平方米。
(五)城乡管理大进步
持续强力推进‚城管革命‛,不断加大镇区清扫保洁和清运工作力度,进一步扩大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改革范围,完善相关机制,优化资源配臵,保洁效果进一步明显。保洁工作时间延长至18个小时(早6点至零点),全年节假日不休息。在区级部门的支持下,投入180万元专项资金整治村湾环境,公开招聘环境管理人员3名,各村根据村湾面积选聘数名保洁员,购臵专业控管设备,开展环卫精细化作业,大幅度提高了保洁标准。进一步完善控制违法建设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强力开展集中大拆违行动,依法拆除存量及新增违法建设约3万平方米,拆除乱搭棚盖80余处,清理‚三乱‛1800余处,拆除道杆旗广告40余块,暂扣活动招牌200余块。截止10月中旬涉及到违法建设、市容环境类、门前三包类等事件,共计立案126起,结案118起,结案率93.6%。
二、目前横店产城融合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与街道缺乏合理统一的规划。经济(产业)、社会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间缺乏有机联系与协调;产业功能的差异性不显著;产业园区、商务区和居住区功能分离。
― 4 ―
二、居住、工业和商业三类用地分布不均,导致土地资源不能有效配臵;土地用途管理细碎,不符合用地综合发展趋势;城乡结合部占用大量土地,被低端利用。
上一篇:加班值班 先进事迹
下一篇:化工企业安全隐患整改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