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回娘家活动方案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回娘家活动方案

第1篇:回娘家

正月初

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第2篇:财神闺女回娘家

财神闺女回娘家

昔日“泼出去的水”如今重新回到了娘家门,而且还带回了“金子”,带富了七邻八舍。平度香店大泥村的宋秋凤等几个 “财神闺女”的娘家之行,不仅带动众乡亲共同挣了钱,还给了“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闺女是给别人养的”等陈旧观念重重的一击。

近年来,大泥村计生协会发现本村出嫁的闺女中有很多人做生意挣了大钱,于是就有了“把闺女们拉回来带周围姐妹们一把”的念头。宋秋凤就是被拉回来的第一人。

2004年的春天,小凤带着对娘家的眷恋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嫁到了平度北部的一个小村庄。到了婆家后,跟着亲戚做起了眼睫毛加工生意。眼看着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小凤的情况也传遍了娘家大泥村的各个角落。09年春天,大泥村计生协会会员们一合计:把小凤拉回来。正好宋秋凤也有回大泥继续扩大阵地的意向,这篇“文章”就有了很顺利的开头。

在村里人的协助下,宋秋凤很快找到了一所院落当作加工点,村计生协印制了多份招工启示,发动周围育龄妇女加入这个眼睫毛加工队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加工点就正式开业了。

由于眼睫毛加工项目操作简单,而且“工厂”就在家门口,周围的老婆媳妇们纷纷赶来接活。“即使现场地儿不够也不怕,我们还可以把活带回家做,做好了送回来就行了。”一位大嫂欣喜地告诉大家:“我每天要给上学的儿子做饭,不能去远的地方做工,正好可以从小凤那里拿点活回来,抽空就干点,坐在炕头上一个月也能收入个千儿八百的。”

现在,宋秋凤的加工点可容纳10几名妇女现场做工,有20多名不方便出门干活的妇女把活带回了家做,平均每人月收入达1200多元。自己养的闺女带乡亲们致了富,宋老爹的脸上也有了光,走在人前头也高了一截:“谁说闺女是给别人养的,这闺女养好了能顶三个儿子!” 今年,大泥村又有两个“财神闺女”被拉了回来,目前项目正在前期准备阶段。相信又会有很多姐妹们加入到这个家门口的致富队伍中来。更相信这些闺女们能在娘家开创出更为广阔的一片天!(谭亚宁)

第3篇:正月初二回娘家

大年初二回娘家、接闺女,请女婿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传统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二,大多数出嫁的女儿会带着孩子回娘家探亲,而身为半子的女婿也要到丈人家拜年。

因此,正月初二的这天,大街小巷车里坐的、路上走的都是带着大包小包礼物浩浩荡荡回娘家的人流,男女老少,大人小孩一路上是连说带笑、喜气洋洋。

无论是头发花白的老女婿,还是刚结婚的新女婿,或是刚对上象的毛脚女婿,再懒的男人也不能窝在家里,统统都要出动。人人着新衣,带礼物,携妻儿,赶赴丈人家,上门拜年问安。

当然丈人丈母娘也是早就做好了准备,欢天喜地迎接姑爷姑娘外孙外孙女的到来,丰盛的酒席,热闹的气氛,使得这一天更像是节日。

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正月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神,早早出门叩节拜年。而正月初二,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不管路途远近,女儿女婿只要吃中饭前赶到娘家就行,并携带一定的礼物和红包。

当然,送礼品要量力而行,并不是贵重的就是好,主要的是表达心意和合家团圆的那份喜悦。女儿回娘家带礼物一定要好事成双带双数,忌讳单数,一般是四份,娘家也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做回话手柄。

女儿回到娘家先要向长辈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如果娘家有幼小的弟妹或兄弟、姐妹的子女,也要赠送红包贺年。做外公、外婆的,当舅舅、舅妈的,还有姑妈、姑爹等长辈也会分赠红包给带来的外孙、外孙女。

正月初二回娘家,丈人丈母娘设宴款待,丈人同女婿以及自己的儿子一桌,丈母娘同女儿、儿媳围成一桌,而众多表兄弟姐妹也围成一至几桌,大家一起吃团圆饭。这给许久未见的兄弟姐妹们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大家在一起话话家常叙叙旧。

而做外婆的还会领着外孙、外孙女把女儿带来的东西分送一些给左邻右居,逢到邻居就显耀地说:这是我家闺女的儿子,这是我家闺女的女儿&&

然后非常自豪地接受邻居们的恭贺。

您看这小官人多机灵,您看这小宝贝多漂亮&&做外婆的听了之后会乐得眉开眼笑。

分赠邻居的东西虽然不会太多,只是几块饼干或者一些糖果而已!但礼轻情意重,反映的情意甚浓,表达了姑娘对邻里乡亲的切切思念。这种借着女儿回娘家的机会进行的睦邻活动,却是很好的人情礼仪。

正月初二的拜年跟正月初一有所不同,正月初一送礼仅仅是以情代物,而正月初二的看望则是以物示情。

正月初二的这一天,不管那个地方的道路交通都是最拥挤、最繁忙的。有的开着私家车,而马路上开的公交车、出租车几乎也成为了女婿们的专用车。

在丈人丈母娘家里,女婿是最受欢迎、最受宠爱的尊贵客人,丈人丈母娘捧着女婿,姑娘们让着自己的丈夫。丈人丈母娘看见了日夜盼望的姑娘,迎来了女婿、外孙、外孙女,会疼爱有加拿出好酒好烟好菜,满屋团团转,忙里忙外,吆喝不断,欢声笑语不停,哪怕累得转天爬不起床,心里也是美滋滋、乐悠悠的。

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当中,老婆即使天天当家作主凌驾于丈夫之上,但在正月初二肯定敬重丈夫,让老公做一回大丈夫。当然,做女婿的在这一天表现特好,上牌桌叉麻将打牌当仁不让,下厨房掌大勺煎炒烹炸显身手。如果女婿精通厨艺的话,那丈人丈母娘会乐呵呵地高兴得合不拢嘴。

正月初二这一天简直可以称作女婿节。

为什么出嫁的女儿要大年初二回娘家,这是有个迷信说法的。

据传每户人家死去的老祖宗,其灵魂年底都要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意进家了。

因为,老辈手里有男尊女卑的讲究,妇女地位很低,出嫁从夫,我们百官人有嫁出的囡泼出的水之说,意思就是出嫁的女人更多的时间是要伺候公婆和丈夫,不得无故回娘家,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不能在自己娘家过除夕、初一。

老祖宗享用子孙供奉后,在初一晚上就回到天上去了,这样嫁出的女儿就可以回娘家了。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很讲究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

新社会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较严格地遵守着这一规矩。如果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已婚女儿在家里过年,那可能父母、家人都会十分的不高兴。

这是一种沿袭已久,而且可能还会延续下去的民俗文化现象。

我在网上还看到一个大年初二回娘家习俗的传说故事,引用如下:

相传,朱元璋坐天下后,安庆公主下嫁都尉欧阳伦。这年除夕之夜,已出嫁的姐妹们都回婆家过年去了,唯有新出嫁的安庆公主嫌婆家寒酸,仗着自己是马皇后最小的亲生女儿,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宫中与父皇母后一道过大年。

历来对子女管教极其严格的马皇后劝说安庆公主:你已为人妻,要敬公婆,体贴丈夫。他们多么想与刚过门的新媳妇热热闹闹地过个团圆年呢!

母后见女儿不吭声,又开导她:你仗着是皇帝的女儿不回婆家,他们虽然说不出什么来,但他们心里会高兴吗?若要公道,打个颠倒。将来你当婆婆后,你的儿媳是公主,过大年她不与你们团圆,你会高兴吗?

好说歹说,安庆公主总算回婆家了。

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乐得像个孩子似地正在宫院里放鞭炮,忽见安庆公主与驸马都尉欧阳伦来给他们拜年了。朱元璋想:昨天夜里才把你们打发走,今儿一早你们倒又来了。于是问公主:你给公婆拜过年了吗?

安庆公主嘻嘻一笑,头摇得像拨浪鼓。

朱元璋大怒:我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么大过年的不先给你公婆磕头,而大老远地进宫先拜我们呢?去!去!先去给你公婆拜年,老老实实地在家待一天伺奉他们,明天再来给我们拜年吧!

朱元璋说着回书房写了一副对联递给女儿,让他们回去琢磨,接着便将他们撵了回去。

安庆公主回去打开一看对联是:

上联:羊跪乳

下联:媳敬婆

横批:天经地义

打那时起,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延续至今。

第4篇:高中母校校庆校友回娘家方案

高中母校校庆校友回娘家方案

一、校友回娘家背景

90多年风雨,弹指一挥间;90多年沧桑,桃李满齐鲁。曾经,学子们如同一棵棵小树,在母校的呵护和培育下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如今,也许他们还在校学习继续深造,也许他们在新的征程中创造辉煌,也许他们已在创业路上事业有成。但是学子们无法忘记母校给他们的温馨情感,感恩培育他们成长的母校,因为在这里他们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在几代二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成就。

二、活动目的邀请二中一部分毕业周年为

5、10、15、20周年的校友一同返校,向他们介绍学校近十年的发展变化,鼓励他们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共谋二中发展大计,并组织校友进行室外联谊旨在加强校友彼此间的联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