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活动方案
内容: 一、活动目的:
民间游戏是我园的一大特色,而年轻教师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有着年轻的优势。但在实践中发现年轻教师确实也有许多该努力学习的地方。例如:他们对一些民间游戏的玩法不是很了解,也不会玩,只局限于常见的民间游戏,如:“老狼几点了”;“ 切西瓜”;“ 嘭三嘭”;“ 丢手绢”等。而在今天的活动中,开展了“新娘坐轿”、“猫捉老鼠几更天;”“要巴狗”;“脚尖脚跟踢”等游戏练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全面提升青年教师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优良、富有活力而专业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活动过程:
游戏一:“新娘”
坐轿
游戏目的:练习有节奏地走和追逐跑。
游戏准备:纱巾一条 游戏玩法:
一幼儿头顶红纱巾扮作“新娘”,四名幼儿各执纱巾一角,分别站在“新娘”四周扮“抬轿”人。其余若干名幼儿分两队站在“轿子”两侧,作迎亲队伍,其中有两名指定为“猎人”。
游戏开始,四名“抬轿”人边念儿歌边模仿抬轿动作,踏着儿歌的节拍向前慢慢走动,“迎亲”队伍(同向同步)跟着“轿子”走。当念到“狼婆子”时,“抬轿”人抽掉纱巾,并高喊:“快抓狼呀!”此时,“狼”立即四处奔逃,“猎人”举“枪”追捉。抓住后再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游戏规则: 1.两名“猎人”由游戏组织者预先指定,各给予玩具小手枪一把,并且不能让“新娘”(狼)知道。
2.念完儿歌才能揭去纱巾,“狼”才可以开始奔逃;“猎人”要等喊完“快抓狼呀”才能举起“小手枪”追捕“狼”,其余幼儿不能抓“狼”,但可以助威。建议: 1、此游戏适合中、大班幼儿。
2、“迎亲”队伍可作吹吹打打状,但不出声。 附儿歌:
抬轿人:哎哟哎哟抬轿子,新娘子,坐轿子,新娘新娘啥样子?
新娘: 毛手毛脚尖牙齿。拾轿人: 啊!原来是个狼婆子。拾轿人高喊:快抓狼呀!游戏二:猫捉老鼠几更天
游戏目的: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游戏玩法:
幼儿站成大圆圈作“小老鼠”,一幼儿站在圈内作“鼠爸爸”或“鼠妈妈”,一幼儿站在圈外扮“猫”。“猫”问一句,“鼠爸爸”或“鼠妈妈”答一句,当答完“里”后,“小老鼠”们立即四散跑开,“猫”去捕捉“鼠”。“鼠”被“猫”捉到或拍到,就离开场地。“猫”捉到三四只“鼠”后,更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游戏规则:“猫”应按“鼠”逃的路线追捕。附民谣:
猫问:猫捉老鼠几更天? 鼠答:一更天。
猫捉老鼠几更天? 二更天。
猫捉老鼠几更天? 三更天。
天要亮了吗? 亮了。
雨要下了吗? 下了。
我的花花洋伞呢? 给那老鼠偷走了。
老鼠在哪里? 在这里。适合年龄:大班 游戏三:买瓜
游戏目的:练习躲闪跑。游戏方法:
若干幼儿面向圆心手拉手作“种瓜”人,请一名幼儿站在圈外扮“买瓜”人,另一名幼儿在圈内扮“瓜儿”。
游戏开始,“买瓜”人按顺时针方期绕圈外走,边走边用手做敲瓜试生熟的动作,并发出“嘭、嘭、嘭”的声响,敲三次后站定,与“种瓜”人对话,每对话一次,重复敲“瓜”一次,直到“种瓜”人回答“我的‘瓜’成熟了”时,“买瓜”人开始进入圈内采“瓜”,“瓜儿”随即躲闪跑动,不让采,如被采(捉)住,则另换交色,游戏继续进行。游戏规则:
1、“种瓜”人念完“我的瓜成熟了”就放下手,让“买瓜”人进圈内采“瓜”。 2、“瓜儿”只能在圈内躲闪跑动,不能出圈。建议:
1、“买瓜”人和“瓜儿”可根据总人数多少适当增减。 2、此游戏适合大班幼儿。
附儿歌:
种瓜人:你是什么人?
买瓜人:我是买瓜人。你想买我瓜?
你瓜有多大? 我的瓜(1.酒杯大。2.碗儿大。3.脸盆大。4.成熟了。)游戏四:迈十步
游戏目的:锻炼幼儿跨越、奔跑的能力。游戏方法:
在场地上画一条横线。幼儿人数不限,通过猜拳选出一名幼儿,其他幼儿由横线起各朝前迈十步,站立不动。选出的幼儿视前面幼儿迈出的距离和自己的能力,也由横线起向其中离自己最近的一名(或相靠近的两名)幼儿迈出八步,然后,伸平手臂去摸前面的幼儿。摸着了,两名幼儿交换角色。如摸不着,可守在一边,等其他幼儿往回跑时去捉他们。如捉住未及跑过横线的幼儿,也可与其交换角色。游戏规则:被追幼儿跑过横线,追者便不能再追,应更换目标。适合年龄:大班 游戏五:老鼠钻风箱
游戏目的:练习追逐跑和快速躲闪的能力。游戏方法:
每人两两相对,手臂相互搭肩,扮风箱。两头为风箱口。一人扮老鼠钻进风箱内,随时准备从箱口逃出。一人扮猫站在风箱外,随时准备在风箱两口之外抓到老鼠。当大家念完儿歌后,扮老鼠者立刻奔跑,以快速躲闪的本领从风箱里逃出,扮猫者快速追赶,准备在洞口抓到它。
游戏规则:猫不许进入风箱。游戏可换角色,重复多次。
附儿歌: 猫追老鼠老鼠逃,忘了进洞钻风箱,风箱乒乓两头响,老鼠尿了一裤裆。适合年龄:中、大班 游戏六:要巴狗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的听力。游戏准备:小围兜 游戏方法:
幼儿人数一分为二。一部分当“巴狗”,一部分当“要巴狗”者,另请一人当“杨妈”。“杨妈”悄悄地给每只“巴狗”编号,“巴狗”记住自己的号码,不让别人知道。游戏开始,“要巴狗”者先出一人,系上小围兜,双手捏住围兜的两角作簸箕状,边走边念儿歌来到“杨妈”跟前:“杨妈,我要一只巴狗。”“杨妈”喊:“×号巴狗叫一声。”“巴狗”全部用手捂住嘴巴,被叫到的“巴狗”“汪汪”叫一声,“要巴狗”者
根据叫声,找出“巴狗”,找错了则留下来做“巴狗”,如猜对了,游戏重新开始。最后以谁要到的“巴狗”多为胜。游戏规则:
1、杨妈喊×号“巴狗”叫一声时,“巴狗”全部用手捂住嘴巴,但不出声,只有被叫到的“巴狗”“汪汪”叫两声。
2、“要巴狗”的人每次可连续找三次,找对者可再来游戏一次,如果三次找不对,另换“要巴狗”的人。 附儿歌:
簸簸簸,簸麦糠,一簸簸到杨家庄;不吃饭,不喝酒,单向杨妈要巴狗。适合年龄:大班 游戏七:脚尖踢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左右脚交替跳地协调性。游戏玩法:
幼儿双手叉腰,边念边跳。“脚尖”(右脚尖朝后点地),“脚跟”(右脚尖朝前点地),“脚尖踢”(将右脚尖朝左前方点地,接着向右前方踢)。第二遍换左脚,依次反复进行。适合年龄:大班 活动效果:(附照片)
通过本此对青年教师民间游戏的培训活动,使他们了解到民间游戏形式多样,玩法不一,而且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契合孩子的天性,给无数孩子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在民间游戏活动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幼儿体质、语言表达力、合作意识;而且在民间游戏中学会了积极思维。活动后,老师都说:民间游戏对幼儿是一种“快乐的教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所以,本次活动是成功的。
2017年6月
第2篇:幼儿园民间游戏
关明姝教师:
1、挤“油渣”:
寒冷的冬天,几个幼儿靠墙而立,用肩部的力量向中间挤,被挤出的人向旁边去,再向中间挤,如此反复进行。如果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更能增添情趣,并培养协作精神。
2、拉“大锯”:
两人对坐,双脚自然盘曲,双手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
3、“蚊子叮手”:
游戏者随儿歌,将做捏东西状的手叠放至另一人的手背上,依次叠高,直到无法够着为止。
4、“堆馒头”:
游戏者边念儿歌,边轮流伸出右手大拇指(其余四指呈抓握状),第一人伸出后,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第三人握住第二人的拇指……直到最高处。
5、“捉蜻蜓”:
参加者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附:《民间游戏集锦》
游戏名称:扎手绢
游戏玩法:几位幼儿手拉手,成一个圆圈。甲乙两位幼儿在圈外相对的地方分别将手绢扎在圈上幼儿的手腕上;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往顺时针方向跑,将对方扎的手绢解下,扎在前一位幼儿的手腕上;扎好再往前跑去解前面的手绢……若另一位幼儿还未扎好被追上则为输者,与被扎幼儿换位,游戏继续开始。
游戏名称:跳房子
游戏玩法:先在地上画一个方格,表示房子。然后,把一块瓦投进第一个方格,参加游戏的孩子便单脚一跳,跳进方格,将瓦片依次向下一个方格踢去,直到全部方格跳完,这个游戏规则很多,脚踩线,脚落地,瓦片压线,都算"坏了",参加游戏者立刻被罚下场。
游戏名称:木头人
游戏玩法:参加者两人念儿歌,儿歌念完后,立刻静止不动,不说不笑地对视,谁先忍不住动或笑了,就算输。
游戏名称:瞎子摸瘸子
游戏玩法:一个孩子用手绢蒙住双眼,扮做瞎子;一个孩子将手绑在腿上,扮做瘸子。地上画一个大圆圈儿,瞎子和瘸子都在大圆圈里,瘸子不能出这个圈儿,由瞎子追摸,如果被摸住了或出了圈,就要对换角色,重新开始游戏。
游戏名称:“蚊子叮手”
游戏玩法:游戏者随儿歌,将做捏东西状的手叠放至另一人的手背上,依次叠高,直到无法够着为止。
游戏名称:夹粽子
游戏玩法: 用手拿两支筷子,夹住沙袋。从起点跑到终点。沙袋掉在地上重新用筷子夹起沙袋向终点跑去。谁先跑到终点谁就取得胜利。
游戏名称:划龙舟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五个人一组,每组五个幼儿都蹲下,后面的幼儿拉着前面的幼儿的衣服往前划,哪一组幼儿先划过去就算赢。
游戏名称:滚铁环
游戏玩法:孩子人手一个铁环一个铁钩,利于铁钩控制环在场地里滚动,控制的方法有多种,自主创造,但玩时一定要保持铁环滚动,铁环翻倒则视为失败,换人游戏。
游戏名称:跳皮筋
游戏方法: 方法有多种,可根据方法不同而取各种小名称,如“加减乘除”,至少三人参加,两人将皮筋套在脚上,各站一方,中间形成长方形,一孩子在中间边念儿歌边跳,以踩绳为失败。再换绷绳的孩子游戏。
游戏名称:“脚尖脚跟脚尖踢”:
游戏玩法:幼儿双手叉腰,边念边跳。“脚尖”(右脚尖朝后点地),“脚跟”(右脚尖朝前点地),“脚尖踢”(将右脚尖朝左前方点地,接着向右前方踢)。第二遍换左脚,依次反复进行。
游戏名称:“锤子、剪刀、布”:
游戏玩法:四人参加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做猜拳人,一人做走步人,走步人站在起点线上。猜拳双方相对而立,边原地跳边说“锤子、剪刀、布”,当说到“布”时,双方用脚做出想做的动作(“锤子”为两腿并拢,“剪刀”为两腿一前一后,“布”为两腿想两侧张开),以动作决出胜负,胜者一方的走步人向前跨一大步。游戏反复进行,直至走步入到达终点,先到终点为胜方。
游戏名称:吹羽毛:
游戏玩法:在桌上放根羽毛,参加游戏的两个人各站在桌字的两侧,同时吹羽毛,将羽毛吹到对放的一侧落下为胜。
游戏名称:丢手绢
游戏玩法: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撒开手蹲下,选一名幼儿手持手绢,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绕着小朋友走,圈上的幼儿一起拍手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唱到轻轻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幼儿将手绢悄悄地放到圈上某一个小朋友的身后),唱到: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时,如果被丢给手绢的幼儿还没有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丢手绢的幼儿就要捉住他表演节目或背诵儿歌。若在唱的过程中幼儿自己发现了手绢,就要拿起手绢,快速追逐丢手绢的幼儿,若追上就要请丢手绢的幼儿表演节目,若追不上,两人交换位置,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名称:“堆馒头”
游戏玩法:幼儿边念儿歌,边轮流伸出右手大拇指(其余四指呈抓握状),第一人伸出后,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第三人握住第二人的拇指……直到最高处。
游戏名称:“捉蜻蜓”
游戏玩法:参加者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游戏名称:蜻蜓
游戏玩法:取一小竹片,磨光打平,中间钻一小孔,插上圆竹棍,就好了。双掌夹住竹棍,用力反复搓转,猛然松手,竹蜻蜓就在半空中旋转。
游戏名称: 弹球儿
游戏玩法:先在地上画个长方形的小格子,叫"锅儿"。离"锅儿"一丈多远画一横线,先往"锅儿"里续一两个球,而后在距离相等的地方往横线处扔球,按扔的远近顺序开始从横杠处向"锅儿"中弹去。弹出"锅儿"归己,掉在"锅儿"里的为"烧死"。玩的人弹出"锅儿"里的球可以接着弹,至弹不出为止。把"锅儿"里的弹完,这一盘就算终止。再玩下盘。在"锅儿"里的球没弹完之前,一方的球(叫老子儿)如被别人弹中,亦叫"死",只得把自己从"锅儿"里弹出的球归胜者。
游戏名称:背缸倒缸
游戏玩法:两人背对被四臂相攀,一个弯腰把另一个背起,两人反复互背,一边背一边唱:背缸,倒缸,淹菜好香。两人互背互唱,直至没劲了,才告终。
游戏玩法:天下太平
游戏玩法:一般两个孩子玩。每人在地上画一个四方"田"字,然后两人相对站立猜拳,每赢一次在方格内写一笔,四个方格内最后被"天""下""太""平"四字填充,先填满的为胜。
游戏名称:吹泡泡
游戏玩法:玩法:将肥皂液灌入小瓶,然后用吸管,沾肥皂水用嘴轻轻吹。吹出的泡泡在周围飘飞,孩子们追着捕捉。
游戏名称:打水漂儿
游戏玩法:玩法:孩子们在河边或池塘边,捡一块块石块或瓦片儿,用力朝水面投出,让它旋转着飞出去,就会在水面上一跳一跳地抛出很远;水面上即出现一个一个的水圈,既有趣又动人。
游戏名称:撞撇拐
游戏玩法:玩法:是锻炼平衡和耐力的一种游戏。弯起一腿来,北京人叫做拐起腿来。这个游戏,就是一条腿向前拐着,可用手搬住,以另一条腿跳动行走,用那条拐着的腿互相碰撞,谁被撞得失去平衡,拐着的腿放下来了,谁就输了。
游戏名称:降落伞
游戏玩法:多为孩子自制的玩具。把一块手绢四个角用细线拴住,然后将四根等长线束一起,并拴缀一块小石头,降落伞旧制做成了。玩时,只要攥住手绢向上抛出,降落伞便在空中张开,飘摇徐缓地落下来。
游戏名称:抓子儿
游戏玩法:用五个小石子或小桃核,抛洒在地上,捡起其中的一个向上抛出,尽快抓起地面上的一个子儿,再接住从空中落下来的那个子儿,这是抓一,接着是抓
二、抓
上一篇:工资卡申请书
下一篇:UI自我介绍(共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