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儿童自我评价

范文小馒头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儿童自我评价

第1篇:儿童自我评价

1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答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2课程的基本特征

答1启蒙性2生活性3游戏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 3幼儿想象的特点

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1,想象目的性不明确2,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干扰而变化3,想象过程易受兴趣和情趣的影响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幼儿的想像常常带有夸张的成分 4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5是岁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在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发展等三方面。篇二:培养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

培养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

分析孩子的独立一般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就是自理和自制能力,即孩子能够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并且控制自己不去做一些事情。第二层是自主思考的能力,即孩子遇到问题可以自己分析思索。第三层就是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这一点很少有家长关注到,但一个人真正能够有自信,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是需要在思想上对自己有一个自我评价能力的。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他做每一件家务,爸爸妈妈给他一个奖赏,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你们觉得他长大成人后是最容易违反交通规则还是最不容易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呢?答案可能是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从小没有一个自我评价的标准,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通过能否得到父母的夸奖、赞赏或者是金钱来评价。一旦长大之后,没有人再拿钱来奖赏他时,在面对着违反交通规则这件事情上,他心里会觉得遵守交通规则得不到什么,不遵守的话也不会得到什么现实的、立刻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这一类孩子是最容易违反交通规则的,因为他缺乏一个自我的评价体系。

这就告诉家长一个道理,父母不能忽略的是要让孩子有一个自我的评价系统,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给予的评价。篇三:第九章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第九章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一、选择

(b)1.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是()。a、潜意识 b、自我意识 c、无意识

(c)2.自我意识的形成要比个性的形成()。a、晚 b、同步 c、早

(b)3.自我意识的作用可为一条,那就是()。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动力功能

(a)4.小学生自我意识在()之间发展尤为迅速。a、一、二年级 b、三四年级 c、五六年级

(a)5.曾子说:“吾日三省语身”,这里的省是()的意思。a、自我观察 b、自我分析 c、自我评价 d、自我监督

(c)6.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a、自尊感 b、成就感 c、自信感 d、失败感

(d)7.被比之为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庭”的是()。a、自我检查 b、自我控制 c、自我掩饰 d、自我监督(c)8.学习成绩差的儿童通常的自我评价()。a、过高 b、适当 c、过低 d、都不是 a、自我检查 b、自我监督 c、自我体验 d、自我掩饰

二、判断

(×)1.自我意识通俗地讲就是自我认识。

(×)2.在学习活动中,学习成绩对于儿童的自我评价起着主导作用。

(×)3.学习上的“平等竞争”是指全班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普遍竞争。

(×)4.在学习活动中,学习成绩对于儿童的自我评价起着主导作用。

(√)5.自尊感是与社会评价相联系的。

(×)6.“自我掩饰”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因此,这种现象是消极的,应该避免。(×)7.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三至五年级最为迅速。

(×)8.自我意识各成分之间的发展是同步的、均衡的。

(×)9.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控制分数比高年级儿童高,说明低年级自我控制的发展水平比高年级儿童高。

(×)10.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11.儿童的自我评价是在与同龄人的交往行为表现活动中形成与校正的。

(×)12.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完全依附于教师和父母,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独立的看法。

(√)13.儿童自我评价的稳定程度,整个小学阶段仍是低的,到了初中三年级以后才趋于稳定。

(√)14.学习上的“平等竞赛”是指鼓励儿童与自己在学习上具有相同能力的人进行“平等竞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