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年级: 指导老师: 成绩:
城管专业2009级
刘爱琴
二0一二年六月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对于这次土地利用规划的实习我主要负责收集福州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园地和林地2000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的管制规则。部分数据内容参考福州市城市城市规划局福州市城市规划院1995——2010年福州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福州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经过整理得到以下关于园地和林地的数据。
福州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1.区域概况
福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福建省沿海地带中段,东面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市境东西宽165 公里,南北长153 公里,土地总面积12152.56平方公里,占全省9.8%。
福州市辖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 5 个区(简称市辖区,下同),福清、长乐2 个市,闽侯、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6 个县,共设 33 个街道办事处、100 个镇、56 个乡。1996 年末全市总人口5699462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1447811 人,占25.4%; 农
业人口 4251651 人,占74.6%;人口密度 469 人/平方公里,为全省平均人口密度 260 人/平方公里的1.8 倍。2.自然条件
福州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地形。山地、丘陵约占土
1 地总面积70%,台地、平原、盆地、滩涂约占土地总面积30%。本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季。水系比较发达,福建省最大河流闽江流经本市中部入海,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66.49亿立方米,可开发水力资源达246.74 万千瓦。本市海岸线蜿蜒曲折,大陆海岸线长800 公里,沿海大小岛屿415 个,有许多天然良港。
3.社会经济条件
福州市开发历史比较悠久,省会福州是具有 2200 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本市是福建省主要侨乡之一,旅外华侨和外籍华人约86 万人,归侨、侨眷近100 万人。此外,还有港澳同胞12 万人左右,去台人员3.5 万人,台属约10 万人。福州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市域现有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元洪投资区3 个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发挥区位、交通、侨台和优惠政策优势,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1996 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668.93 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前10 名,在全省 9 个地市居首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1696 元,为全省人均8276 元的1.41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96 年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18.2%,比全省21.5%低3.3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39.0%,比全省 41.8%低2.8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42.8%,比全省平均36.7%高6.1 个百分点。
园地用地区
2 园地用地区是指现有的和规划的用于种植经济果林木的土地,本区现有土地面积56879亩,根据土地利用调整指标2000年面积62730公顷,2010年面积为57891 公顷,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土地利用管制规则:
1.园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园业及其服务设施的使用,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随意占用;以保持园地面积的相对稳定。
2.鼓励园地区内影响种植园业生产的其他用地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 3.控制园地区内耕地改变的用途,确需改变的需要按照有关的规定严格审批。
4.努力改善园地的生产条件,逐步淘汰低价劣质的水果品种,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高价优质名、特、新品种;并继续加强闽侯、闽清、福清等地区的水果园地建设。
林业用地区
为了更好的开发森林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林业用地的现状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划定出林业用地区的面积。现状的面积为689470亩,2000年的规划面积为668410 公顷,2010年的规划面积为670941公顷,主要分布于闽江、敖江、大樟溪两岸一带。
土地利用管制的规则:
1.林业用地区的土地主要供林业的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的使用,不得擅转变用途。
2.鼓励林业用地区内影响林业生产的其他用地,调整到适宜的用地
3 区。
3.控制林业用地区内的耕地改变用途,除改善生态环境,法律规定的确需退耕还林外,其他耕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4.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林业树种结构,进一步发挥林业用地的效益。对水土保持林应该逐步改变树种单一的老化局面,提高水土保持功能。同时要不断加快对沿海防护林的更新改造,提高防风固沙的功能,健全防护林的体系。
5.有条件的区域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森林的覆盖率。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我们以后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我们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实习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适宜性评价;(3)土地供需预测 而实习之前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首先是分组,每组8名成员,有一名组长与副组长,由这两名同学分配以后实习过程中每个组织员的任务与安排;接下来是教师对我们进行实习指导,指出这次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数据要求,并进行实习讲解;最后是教师给我每个组分发实习指导课程书。
4 经过这次做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的经历,我对福州土地利用规划有了初步的认识,大概了解了工作的流程,这对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为期几天的实习,我了解了现状分析方法、土地利用规划供需预测的内容,掌握了一定的规划技术与要求。在这期间,收获颇多:在做福州规划中进一步加深了近期规划的内容。
有收获的同时也有很多不足,由于时间有限,没能更加全面的学习了解专题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等,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都尽心尽力的完成了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为这次实习的完成付出了自己的汗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了许多学识和见识,受益匪浅。通过实践,深化了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另外也认识到了自己部分知识的缺乏和浅显,激励自己以后更好的学习,并把握好方向。同时,这次实习锻炼了自己,为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增添了不少新鲜的活力。
第2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周口店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实习内容
1.1 实习目的1)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地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是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获得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环节;
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已学过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巩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要求;
4)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融合、镶嵌即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
5)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的技术方法;
7)在调查了解区域内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等情况下,能客观的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2 实习内容
1)在详细阅读和熟悉本次实习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技术路线,并作多媒体汇报;
2)完成调查区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制作调查区1:10000标准分幅影像图;
3)以1:10000遥感影像室内预判结果制作外业工作底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外业更新调查工作用图;
4)查清调查区域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利用类型、线状地物、零星地类、新增地物以及飞地等;
5)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
6)统计调查区内各种地类,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7)编写实习报告。
2 实习技术路线、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2.1 实习技术路线
包括准备阶段、外业调查阶段、内业整饰建库阶段、编写实习报告。
2.2 实习方法
地类调绘方法:综合调绘法:内业解译、外业核实与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包括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相关资料,室内解译,外业全野外调绘核实和补充调查。
2.3 质量保证措施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团结合作
2)熟练掌握Mapgis的使用方法,为后期内业整理打下基础。
3)坚持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不怕吃苦。
4)遇到问题时,有不懂的认真向当地群众发问。
2.4 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为期六周实习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
1)分类不明了的地块。
2)走错路
3)外业工作底图出图困难
4)对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技术方法不熟练。
处理方法:
1)积极向当地群众发问学习,态度有礼。
2)发挥团队精神,共同研究地图,找回正路。
3)在学姐的帮助下,安装出图补丁并多次尝试。
4)团队彼此协助,共同建立数据。
3 调查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经验及问题
3.1 调查区域自然概况
周口店处于太行山余脉大房山东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石灰岩丘陵、岗地,最高点猫耳山海拔1307米。东部为山麓平原,最低海拔44.6米。长沟峪沟、周口店河与瓦井河、挟括河自西北而东南流贯境内。气候属山前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土壤类型有山地棕壤、褐土、粗骨性淋溶褐土等。黄院、龙宝峪等地方分布小片橡树、栎树等,余多丛灌木。西北部丘陵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3.2 调查区域经济概况
到2004年末,该区域工业总产值实现14.7亿元;农村经济营业收入完成31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5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0元。
3.3 调查区域社会概况
周口店是人类根祖,北京人的故乡。位于北京西南,距市区46公里。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
3.4 土地利用情况分析
1)相关数据
本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围为26.02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4.2065公顷,占调查范围的16.16%;园地面积为0.2549公顷,占调查范围的0.98%;林地面积为9.289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5.69%;牧草地面积为0.4974公顷,占调查范围的1.9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0.8388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2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0.8228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16%;其他土地面积为0.6040公顷,占调查范围的2.32%;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为9.5121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6.55%。如表一。
2)数据分析
a 耕地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此次调查范围内约有16%的耕地,耕地中以水浇地为主。b 城镇及工矿用地
该区域积极发展快速,综合实力增强。采矿用地较为分散,而城镇分布相对集中。c 交通运输用地
此次调查交通面积达到8838.2015公顷,占调查区比例为3.22%,比例并不大。
d 园地
园地面积只占调查范围的0.98%,可见该区域对于多年生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种植较少。e 林地
林地总面积为92890.19,约占总面积的35.69%,所占比例仅次于城镇及工矿用地,该区域林业发达。
3.5 土地利用经验及问题
通过本次实习,总结出周口店镇土地利用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所占比例很大,仅次于城镇及工矿用地,但分布不平衡;园地所占比例又极小;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日益严峻。
4 实习收获、实习体会和建议
4.1 实习收获
1)专业知识的收获
在为期六周的实习中,不仅仅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使我更加熟练的掌握了Mapgis的使用。复习了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等上学期学到的技术,巩固了地籍管理课上学到的概念与知识,也学会了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思想方面的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重要性,并且让自己努力的向它靠拢,坚信风雨后总会见彩虹,苦尽终甘来。其次,这次实习也让我对团队精神有了很深的认识,体会到了大家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时的那种快乐,小组成员间彼此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给这次实习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
3)野外工作中其他方面的收获
野外工作中,我们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收获也都源于这些困难。当遇到分类不明的土地,我们能够有礼貌的向当地人请教,道路不好走、腿酸脚疼的时候,我们能够让自己坚强的克服困难,可以说为期不长的野外工作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野外工作也让我们对于土地分类系统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到土地工作者的艰苦,对专业将来对口的工作有所了解。
4.2 实习体会和建议
1)对实习内容的感想和建议
本次实习内容充实,布局合理。让我感到实习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并不荒废。
2)对实习方法的体会和建议
本次实习运用了综合调绘法,在野外进行地类调查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很多,对照着地图找路让人觉得很新鲜很有趣。
3)对实习地点的体会和建议
实习地点较为偏僻,环境也比较艰苦朴素,气候潮湿,中途还伴随着停水停电,但食堂的伙食不错。建议是给床上再加一层垫子。
5)对管理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实习过程中,管理很合理。无建议。
第3篇:农村土地利用实习报告[版]
篇1: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实习目的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教学环节。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己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目的有:
1.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思路; 2.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镶嵌和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及影像判读; 3.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技术方法; 4.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的内容和外业工作方法; 5.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变更调查后期内业工作内容与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实习区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完成面积统计和制作专题图;
7.完成调查实习区内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 2.前期准备和室内预判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为了确保我们的调查实习按照技术规程要求的精度及速度,使调查的成果符合生产,科研的要求,所调查出来的结果与实地保持一致性,就必须遵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土地调查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按照以下步骤进行。2.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任何一项工作的前奏,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根据我们实习的要求,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设备准备、经费准备、其他生活用品准备等。
2.1.1组织准备
实习是专业教学必需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将课堂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加深同学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土地调查的特点,特做如下安排: 1.老师安排
每班配2—3位专业老师或研究生和已经作过这项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学生野外调查的技术要求、进度安排、质量把关、以及学生思想、生活等一切事宜。
2.学生安排
为了能尽快掌握调查的技术方法,使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将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具体安排是:每三—四人一个小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身体状况是分组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即将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相互搭配、尽量使每个组的情况基本相同。3.总负责
每批实习学生要有一个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责任心都较强的专业老师担任实习班长,负责整个实习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4.技术培训
在正式开展调查实习之前,要进行技术培训,以使全体师生熟悉技术规程、外业调查工作底图、遥感解译变更图、遥感影像图或航片判读、明确调查方法,掌握操作要领,提高调查实习的技术精度。2.1.2资料准备(由带队老师准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要事先收集准备如下的资料。
1.图件资料
(1)1:10,000土地权属界线图;
(2)影像资料(航片)。
2.1.3设备仪器准备
图板、钢卷尺或皮卷尺,铅笔、橡皮、小刀、绘图纸、绘图笔、各种记录手簿、权属协议书、交通工具等。2.1.4师生自备的物品
生活用品、衣物、实习指导书及相关书籍等。
2.2遥感影像的室内预判
室内预判阶段,即以dom为基础,参照土地详查资料,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分析提取土地利用地类界及地类属性、行政和权属界线及线状地物等要素,按规定进行矢量化和属性输入,为开展外业调绘制作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外业底图和外业调查记录表。
目前影像解译有两种方式,即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解译。目视判读操作简单、灵活,判读精度高,但判读效率低且判读结果人为差异显著,判读的准确度较大取决于判读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判读经验。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判读的效率,但是由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严重和阴影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解译的结果还不能满足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需求。目视判读和人机交互解译的最大优点是灵活,并由于加入了解译者的思维和判断,信息提取精度相对较高。考虑到土地利用调查精度要求较高,所以此次赤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采用的人机交互、目视判读的方式进行室内预判。
2.3确定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分类既是认识土地利用的开始,也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动态监测和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理论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的家底和利用情况,就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将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对各类土地规定一个准确的含义,这个准确的含义就是调查的依据和准则。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它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不反映土地的适宜性和未来的可能用途。为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科学、合理、便于掌握,同时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按照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分类。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把全国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1989年9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将城镇土地划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随着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范围及与旧土地分类的衔接。同时,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土地有偿使用以及第三产业用地的发展,也要求对原有城市土地分类进行适当调整。并且,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已提到议事日程,实施统一管理的基本条件亦已具备,普遍要求在原有的两个土地分类和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城乡土地统一分类,汇总出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数据成果和其它调查成果,以利于全国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扩大应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需要,有效实施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在1984年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和1989年制定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的“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制定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过渡时期土地分类按照新的《土地管理法》的要求,把城乡土地统一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大类,下有10个二级类和42个三级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按照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继承性原则进行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各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可在全国统一的二级地类基础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打乱全国统一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
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即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为能够更好地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衔接,本次实习土地分类体系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标)。2.4建立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建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判读后每一图斑地类属性的可信程度,好的解译标志能够提高判读的质量,因而解译标志的建立是整个判读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步。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也称为判读标志,它是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
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解译标志分为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影像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型,位臵等。解译者可以利用直接解译标志直观识别遥感影像上的目标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状况。形状描述了一个目标地物的外形与结构,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根据影像上物体特有的形态可以判断和识别目标地物。大小是在二维空间上对目标物体尺寸或面积的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有助于我们识别它们的性质。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普在影像上的表现,采用不同波段和使用不同感光胶片,其色调反映的意义是不同的。阴影是影像上阳光被地物遮挡产生的影子,阴影在影像上表现为地物背光面形成的深色或黑色的色调。纹理是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来,纹理可以揭示出目标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形成的图型结构,它是一个综合性解译标志,它由形状、大小、色调、纹理等影像特征组合而成的。位臵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目标地物的位臵与它的环境密切相关,据此可以识别一些目标地物或现象。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或者通过已识别出的地物或现象,进行相互关系的推理分析,进一步弄清其它不易在影像上直接解译的目标。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影像解译标志如下:
水田(011):指有水源保障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用于种植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主要分布在河渠两旁,以及村镇附近,方块连片,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有明显的田埂,上下水渠系比较清晰。
水浇地(012):指水田、菜地以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的耕地。处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渠道纵横,方块连片,纹理均匀,大范围内有较规则的农村道路。
旱地(013):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形状规则,有整理痕迹,无灌溉水源,多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坡。
果园(02):指种植果树的园地。有规则排列的明显或不明显的浅色(未成林)或绿色颗粒状,排列成行。
有林地(031):指树木郁闭度≥20%的天然、人工林地。绿色、通常树冠轮廓明显,有明显阴影。
灌木林地(032):只覆盖度≥40%的灌木林地。绿色、纹理结构较粗糙,图斑形状多不规则。
其他林地(033):指树木郁闭度≥10%但
农村道路(104):指农村南方宽≥1.0米,北方≥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浅白色条带,多处于村庄周围或耕地之间。
建制镇(202):指设建制镇的居民点。各种建设和交通的集合体,房屋密集排列规则,交通发达,有高大建筑,规模比较大。
村庄(203):指镇以下的居民点。影像轮廓不规则,内部呈现密集排列的小方块,一般有多条道路与村相连,规模较小。
才矿用地(204):一般呈现方形、长方形等,可以区分出厂房和烟囱,多靠近大的道路。
公路用地(102):指国家和地方公路(含乡镇公路),包括路堤、路堑、道沟、护路林及其他附属设施用地。条带状,两边可以看到护路林。
水库水面(113):指人工修建总库容≥1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以下面积。黑色均匀,一侧有明显大坝。
裸地(127):指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河流水面(111):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以下的土地。条带状,黑色。
内陆滩涂(116):河流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河流两侧,呈品红色。3.外业调绘
3.1确定调查路线
在读片之后,可按照地貌-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的解译顺序,划分调查区的“地理景观——土地利用类型”大区和亚区,选择野外调查路线。此路线要求穿所有的“地理景观-土地利用类型”大区和亚区。其路线长度不得小于调查区长、宽尺寸最大幅度的2倍。如该区域自然条件复杂,景观分区较多,其路线调查长度还要增加,并根据地貌的复杂程度增加若干路线,以保证调查路线的代表性。
3.2野外调绘 3.2.1地类调绘
地类调绘采用综合调绘法。
综合调绘法是内业解释、外业核实和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
综合调绘法的步骤:
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室内解译前可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有关资料,如以往土地调查图件资料、土地利用数据库,自然地理状况,最新的交通图、水利图、河流湖泊分布图、地名图等,作为室内判读的参考资料。
第二步,室内预判解译。在室内对影像进行预判解译,可采用直接目视判读解译,也可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dom)套合,参考原来调查数据进行解译,并在计算机中依据影像将预判解译的界线、图斑、地类等标绘在调查底图上(直接进行矢量化)。通过室内解译,将能够确认的地类和界线、不能够确认的地类或界线,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调查底图上。对影像不够清晰或室内无法判读解译得地、地类或界线,以及线状地物宽度,应由野外补充调查确定。
第三步,外业实地核实和补充调查。利用dom或经过室内预判后打印出来的纸质影像图进行外业实地调查。外业调查应到实地对内业标绘的地类、界线等内容逐一进行核实、修正 篇2:土地利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通过实习,将课堂所学的部分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土地整治、整理规划进行直观认识和掌握,认识水土流失地的整治规划措施方法;通过实例上机学习直线模型预测法、线性规划法、模糊聚类法等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进行土地需求量预测与土地利用分区评价;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与旧版标准(gbj137-90)对比学习;以某城镇为例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进行结构优化调整等;以具体城镇为例,掌握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大纲内容。以实习报告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一)参观并实际操作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型模拟沙盘,了解土地整治规划及水土流失地土地整治规划措施的实施方法等。
实验室沙盘来源于陕西省安塞县房塌流域。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正北,西毗志丹县,北靠榆林市靖边县,东接子长县,南于甘泉县、宝塔区相连,东经108°5′44″至109°26′18″,北纬36°30′45″至37°19′3″。安塞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砾岩侵蚀、梁峁遍布,由南向北呈梁、峁、塌、湾、坪、川等地貌,山高、坡陡、沟深,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沟壑密度大,是黄土高原水流失最严重的侵蚀类型区。通过观看沙盘内模拟水土流失地整治规划,所采取的一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工程名称、布局、规模等进行统计调查。
从总体布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县为基本单位,以修建水平梯田和沟坝地等基本农田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黄土峁是外形呈穹隆状或馒头状的一种孤立的黄土丘陵。黄土塬是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所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黄土梁是长条状的黄土丘陵,顶面平坦的称为平顶梁,由黄土塬被沟谷分割而成;顶面倾斜的为斜梁,是黄土堆积在缓倾斜地面上的产物。黄土塬、墚、峁之间的关系基本代表了流水对黄土的侵蚀强度和地貌演化过程。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同时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形成山沟。
在沟头、沟股设立防护林、修梯田,达到固土防沙的作用。修筑水库,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修建淤地坝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同时泥沙就地拦蓄,使荒沟变成人造小平原,增加了耕地面积。
修建灌溉渠,水库建成后在土壤裸露处等处,种植经济林,如苹果林,既能保护土壤,也能增加经济效益。
修建跌水设施,使上游渠道或水域的水安全地自由跌落入下游渠道或水域的落差建筑物。用于调整引水渠道的底坡,克服过大的地面高差而引起的大量挖方或填方,以保证渠道的泄洪、排水和退水。
设置沉砂池,使泥沙等颗粒物去除避免施免受磨损和阻塞。
修建截水沟、水平沟,用于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和坡面径流泥沙。使用节水灌溉的灌溉措施,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
(二)直线回归预测法与模糊聚类法学习
1.以河南省光山县1950-197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为例,对该地区用直线模型预测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并预测20
10、2000年耕地面积。
图1,河南省光山县1950-1979年耕地面积
标准误差 rmse=27.94 根据上述模型预测可知,r2=0.7587,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高度显著的。在30个样本中,除1950、1951年误差超过10%以外,其余各年均在±10%以下;21年的误差均在±5%以下,占70%;最近5年更加减小。充分说明应用y=-1.0827x+113.29模型对该县的耕地进行预测可达满意的结果。
预测耕地面积:
s2000=-1.0827*51+113.29=58.0723万亩 s2010=-1.0827*61+113.29=47.2453万亩
1950年建国初期,国内局势渐稳,从战争转为发展,农民重拾农具恢复荒废农田耕作,所以在3、4年内耕地面积快速增加。3年自然灾害到来,受制于自然灾害,耕地面积骤减。之后又是文化大革命,忙于阶级斗争,耕地面积再减。直至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耕地面积趋于稳定。改革开放后,为了国家发展,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再减。
所以,为了改变耕地不断减少的局面,国家划定了18亿亩的耕地面积红线,旨在遏止耕地减少的速度,但随着“十二五”加快城镇化的发展,离18亿亩的警戒线岌岌可危,保护耕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以江苏如东县2000年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为例,对如东县土地利用分区进行模糊综合聚类分析评价。
表1,江苏如东县土地利用类型无量纲化表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p1-p8)地区 掘港区 掘东区 苴镇区 丰利区 拼茶区 双甸区 岔河区 马塘区 垦区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p9-p11)
土地利用效果(p12-p15)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1.00 0.91 0.19 0.07 0.00 1.00 0.60 0.72 1.00 0.31 1.00 0.55 0.89 1.00 1.00 1.00 1.00 0.25 0.10 0.00 0.61 0.53 0.70 0.81 0.42 0.47 0.55 0.68 0.78 0.54 1.00 0.86 1.00 0.12 0.00 0.65 0.57 0.76 0.66 0.45 0.64 0.90 0.81 0.71 0.49 1.00 0.79 0.45 0.12 0.00 0.82 1.00 0.95 0.89 0.31 0.51 0.90 0.88 0.73 0.50 1.00 0.87 0.56 0.17 0.00 0.90 0.61 0.72 0.88 0.34 0.40 0.78 0.95 0.70 0.47 1.00 0.90 0.40 0.03 0.00 0.90 0.69 0.70 0.79 0.39 0.38 0.75 0.85 0.67 0.43 1.00 0.92 0.35 0.04 0.00 0.82 0.65 0.71 0.71 0.45 0.47 1.00 1.00 0.43 0.64 1.00 0.93 0.42 0.02 0.00 0.88 0.70 0.63 0.68 0.47 0.60 0.94 0.99 0.97 0.72 0.98 0.75 0.47 1.00 1.00 0.72 0.32 1.00 0.26 1.00 0.54 0.48 0.47 0.53 0.26 利用无量纲化方法中的极值化方法,将每一系列中的变量除以该变量取值的最大值,标准化后使各变量的最大取值为1。采用极值化方法对变量数据无量纲化是通过变量取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转换为介于某一特定范围的数据,从而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改变变量在分析中的权重来解决不同度量的问题。
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上看。土地利用率p1,各地区相差不多,只有垦区稍小;垦殖指数p2,耕地开发利用程度掘东区最高,垦区最小;园地指pp3,园地开发利用程度苴镇区最高,掘港区最小;林地指数p4,林地开发利用程度垦区最高,马塘区最小,其次分别为双甸区、岔河区、掘港区都小于0.1;牧草地指数p5,牧草地开发利用程度垦区最高,其余各区都小;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指数p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开发利用程度掘港区最高,掘东区最小,并与苴镇区相差不大;交通用地指数p7,交通用地开发利用程度丰利区最高,垦区最小;水域指数p8,水域开发利用程度垦区最高,马塘区最小。
从土地集约经营程度上看。人口密度p9,掘港区最大,垦区最小;人均耕地p10,垦区最大,掘港区和掘港区最小,与拼茶区相差不大;人口城镇化水平p11,掘港区最大,岔河区最小。
从土地利用效果上看。人均粮食p12,岔河区最大,垦区最小;粮食单产p13,岔河区最大,垦区最小;单位土地农村社会总产值p14,掘港区最大,并与马塘区相差不大,垦区最小;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p15,掘港区最大,垦区最小。
将无量纲化后的数据代入sp软件,通过软件运算得到:相关系数矩阵、总方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模糊聚类分析评价,并计算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通过分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估。
p1 p2 p3 p4 p5 p6 p7 0.637 0.000 p8-0.716-0.889 0.161 0.755 0.706-0.262-0.045 1.000-0.490 0.556 p9 0.849 0.474-0.307-0.817-0.854 0.484 0.615-0.490 1.000-0.958 0.229 0.173 0.671 0.511 0.629 p10-0.953-0.495 0.115 0.923 0.957-0.395 p11 0.043 0.007-0.145 p12 0.545 0.061 0.402 p13 0.818 0.390 p14 0.395 0.325 p15 0.547 0.506 correlation p1 1.000 0.644-0.026-0.989-1.000 0.272 p2 0.644 1.000-0.393-0.689-0.639-0.001 0.101 1.000 0.987 0.029 0.987 1.000 p3-0.026-0.393 1.000 p4-0.989-0.689 0.101 p5-1.000-0.639 0.029 p7 0.637 p9 0.849 p11 0.043 p12 0.545 p13 0.818 p14 0.395 p15 0.547-0.391-0.058-0.306-0.634-0.265-0.645 0.343 1.000-0.046-0.200-0.446-0.058-0.550-0.828-0.404-0.589-0.034-0.542-0.813-0.395-0.539 0.326 0.113 0.630 0.603 0.653 0.351 0.216 0.555 0.230 p6-0.391-0.306-0.265 1.000 0.000-0.058-0.645 0.755 0.706 0.343-0.711 0.556-0.958 1.000-0.105 p8-0.716-0.889 0.161 0.474-0.262 0.484 0.615-0.058-0.614-0.401-0.548 0.229 0.173 0.671 0.511 0.629-0.307-0.854 0.923 0.957 p10 0.115 0.007 0.325 0.506-0.395 0.326 0.113 0.603 0.351 0.555-0.105-0.781-0.437-0.555 1.000-0.285 0.272-0.001-0.634-0.111-0.045-0.260-0.817-0.953-0.495 0.061 0.390-0.711-0.419 1.000 0.744-0.160 0.068 0.054 0.744 1.000 0.259 0.582 0.618-0.160 0.259 1.000 0.659 0.748 0.068 0.582 0.659 1.000-0.145-0.058-0.034 0.402-0.550-0.542-0.111-0.058 0.630 0.653 0.216 0.230-0.260-0.614-0.401-0.548-0.419-0.285-0.781-0.437-0.555 0.054 0.618 0.748-0.046-0.828-0.813-0.200-0.404-0.395-0.446-0.589-0.539 a determinant = 0.000 b this matrix is not positive definite 相关系数矩阵也叫相关矩阵,是由矩阵各列间的相关系数构成的。也就是说,相关矩阵第i行第j列的元素是原矩阵第i行和第j列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绝对值介于0至1,一般其值大于0.6,可以认为显著相关了;若相关系数是负的,表明随着一个变量的增加,另外一个变量总体上变小。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p1和p
2、p
7、p
9、p13显著正相关,与p9相关性最高随;和p
4、p
5、p
8、p10显著负相关,与p5相关性最高。 p2和p1显著正相关;和p
4、p
5、p8显著负相关,与p8相关性最高。 p3没有显著相关。
p4和p
5、p
8、p10显著正相关,与p5相关性最高;和p
1、p
2、p
7、p
9、p13显著负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 p5和p
4、p
8、p10显著正相关,与p4相关性最高;和p
1、p
2、p
7、p
9、p13显著负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 p6和p13显著正相关。
p7和p
1、p
9、p
12、p13显著正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和p
4、p
5、p10显著负相关,与p10相关性最高。 p8和p
4、p5显著正相关,与p4相关性最高;和p
1、p
2、p13显著负相关,与p2相关性最高。
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p9和p
1、p
7、p
13、p15显著正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和p
4、p
5、p10显著负相关,与p10相关性最高。 p10和p
4、p5显著正相关,与p5相关性最高;和p
1、p
7、p
9、p13显著负相关,与p9相关性最高。
p11和p
14、p15显著正相关,与p15相关性最高。 土地利用效果:
p12和p
7、p13显著正相关,与p13相关性最高。
p13和p
1、p
6、p
7、p
9、p12显著正相关,与p1相关性最高;和p
4、p
5、p
8、p10显著负相关,与p4相关性最高。
p14和p
11、p15显著正相关,与p15相关性最高。
p15和p
9、p
11、p14显著正相关,与p11相关性最高。
(注:土地利用率p1;垦殖指数p2;园地指数p3;林地指数p4;牧草地指数p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指数p6;交通用地指数p7;水域指数p8;人口密度p9;人均耕地p10;人口城镇化水平p11;人均粮食p12;粮食单产p13;单位土地农村社会总产值p14;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p15)
表3,total variance explained(总方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total 7.903936 2.633293 1.644383 1.08984 0.873946 0.435023 0.364635 0.054943 5.92e-16 2.39e-16 1.08e-16 1.6e-17-1.4e-16-2.7e-16-4e-16 % of cumulative % variance 52.6929 17.55528 10.96255 7.265601 5.826307 2.900156 2.430903 0.366289 3.95e-15 1.59e-15 7.2e-16 1.06e-16-9.2e-16-1.8e-15-2.7e-15 52.6929 70.24819 81.21074 88.47635 94.30265 97.20281 99.6337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total 7.903936 2.633293 1.644383 1.08984 % of variance 52.6929 17.55528 10.96255 7.265601 cumulative % 52.6929 70.24819 81.21074 88.47635 使用总方差的列表,对如东县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指标、土地集约经营程度指标、土地利用效果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当% of variance(方差)之和大于70,即可形成主成分,同时使用该组分,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的形成提供依据、及为计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供数据。篇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周口店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实习内容
1.1 实习目的 1)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地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是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获得重要途径。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环节;
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主要是为增强学生对已学过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野外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的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巩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要求;
4)掌握遥感影像图的纠正、融合、镶嵌即标准分幅影像图的制作;
5)掌握利用航片或卫片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方法;
6)掌握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的技术方法;
7)在调查了解区域内各种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等情况下,能客观的分析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1.2 实习内容 1)在详细阅读和熟悉本次实习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技术路线,并作多媒体汇报; 2)完成调查区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制作调查区1:10000标准分幅影像图;
3)以1:10000遥感影像室内预判结果制作外业工作底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外业更新调查工作用图; 4)查清调查区域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利用类型、线状地物、零星地类、新增地物以及飞地等; 5)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
6)统计调查区内各种地类,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
7)编写实习报告。2 实习技术路线、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2.1 实习技术路线
包括准备阶段、外业调查阶段、内业整饰建库阶段、编写实习报告。2.2 实习方法
地类调绘方法:综合调绘法:内业解译、外业核实与补充调查相结合的调绘方法。包括广泛收集与调查区域相关资料,室内解译,外业全野外调绘核实和补充调查。
2.3 质量保证措施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团结合作
2)熟练掌握mapgis的使用方法,为后期内业整理打下基础。
3)坚持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不怕吃苦。
4)遇到问题时,有不懂的认真向当地 群众发问。
2.4 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为期六周实习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
1)分类不明了的地块。
2)走错路
3)外业工作底图出图困难
4)对mapgis软件建立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的技术方法不熟练。
处理方法:
1)积极向当地群众发问学习,态度有礼。
2)发挥团队精神,共同研究地图,找回正路。
3)在学姐的帮助下,安装出图补丁并多次尝试。
4)团队彼此协助,共同建立数据。
3 调查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经验及问题
3.1 调查区域自然概况
3.2 调查区域经济概况
到2004年末,该区域工业总产值实现14.7亿元;农村经济营业收入完成31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5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50元。
3.3 调查区域社会概况
周口店是人类根祖,北京人的故乡。位于北京西南,距市区46公里。全镇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
3.4 土地利用情况分析
1)相关数据
本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围为26.02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4.2065公顷,占调查范围的16.16%;园地面积为0.2549公顷,占调查范围的0.98%;林地面积为9.289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5.69%;牧草地面积为0.4974公顷,占调查范围的1.9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0.8388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2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0.8228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16%;其他土地面积为0.6040公顷,占调查范围的2.32%;城镇及工矿用地面积为9.5121公顷占调查范围的36.55%。如表一。
2)数据分析 a 耕地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此次调查范围内约有16%的耕地,耕地中以水浇地为主。b 城镇及工矿用地
该区域积极发展快速,综合实力增强。采矿用地较为分散,而城镇分布相对集中。c 交通运输用地
此次调查交通面积达到8838.2015公顷,占调查区比例为3.22%,比例并不大。
d 园地
园地面积只占调查范围的0.98%,可见该区域对于多年生木本和草本植物的种植较少。e 林地
林地总面积为92890.19,约占总面积的35.69%,所占比例仅次于城镇及工矿用地,该区域林业发达。3.5 土地利用经验及问题
通过本次实习,总结出周口店镇土地利用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调查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所占比例很大,仅次于城镇及工矿用地,但分布不平衡;园地所占比例又极小;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日益严峻。
4 实习收获、实习体会和建议
4.1 实习收获 1)专业知识的收获
在为期六周的实习中,不仅仅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使我更加熟练的掌握了mapgis的使用。复习了航片的纠正、融合、镶嵌等上学期学到的技术,巩固了地籍管理课上学到的概念与知识,也学会了利用mapgis软件建立调查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思想方面的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重要性,并且让自己努力的向它靠拢,坚信风雨后总会见彩虹,苦尽终甘来。其次,这次实习也让我对团队精神有了很深的认识,体会到了大家共同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时的那种快乐,小组成员间彼此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给这次实习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
3)野外工作中其他方面的收获
野外工作中,我们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收获也都源于这些困难。当遇到分类不明的土地,我们能够有礼貌的向当地人请教,道路不好走、腿酸脚疼的时候,我们能够让自己坚强的克服困难,可以说为期不长的野外工作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野外工作也让我们对于土地分类系统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到土地工作者的艰苦,对专业将来对口的工作有所了解。
4.2 实习体会和建议
1)对实习内容的感想和建议
本次实习内容充实,布局合理。让我感到实习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并不荒废。
2)对实习方法的体会和建议
本次实习运用了综合调绘法,在野外进行地类调查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很多,对照着地图找路让人觉得很新鲜很有趣。
3)对实习地点的体会和建议
实习地点较为偏僻,环境也比较艰苦朴素,气候潮湿,中途还伴随着停水停电,但食堂的伙食不错。建议是给床上再加一层垫子。
5)对管理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实习过程中,管理很合理。无建议。
篇4: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实习报告
学院: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张侠
目录
一、基础数据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人口预测 ...................................................................................................................1(二)城市化水平预测.......................................................................................................3(三)农作物单产预测.......................................................................................................4
二、土地需求量预测 ...............................................................................................................5(一)粮食需求量预测.......................................................................................................5(二)耕地需求量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i 一 基础数据预测
1 人口预测
1978年到2010年河北省人口数据如下表: 表1 年份 总人口(万人)
人口预测
总人口
年份(万人)年份
总人口
(万人)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978 1979 5057 5105 5168 5256 5356 5420 5487 5548 5627 5710 5795 5881 6159 6220 6275 6334 6388 6437 6484 6525 6569 6614 6674 6699 6735 6769 6809 6851 6898 6943 6989 7034 7194 5057 510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 5627 2011 5710 2012 5795 2013 5881 2014 6159 2015 6220 2016 6275 2017 6334 2018 6388 2019 6437 2020 6484 2011 6525 2012 6569 2013 6614 2014 6674 2015 6699 2016 6735 2017 6769 2018 6809 2019 6851 2020 6898 6943 6989 7034 7194 7330.558 7396.336 7462.114 7527.892 7593.67 7659.448 7725.226 7791.004 7856.782 7922.56 6995.27 7019.488 7041.337 7060.816 7077.927 7092.668 7105.04 7115.042 7122.676 7127.94 1980 5168 1981 5256 1982 5356 1983 5420 1984 5487 1985 5548 根据以上数据对2011年到2020年的人口数采用多项式法和线性法进行预测,如 下表,预测结果如上表红色蓝色数据:
对两种预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平均,得到河北省2011—2020年的人口如表3:
2 城市化水平
2000、2005年到2010年河北省城市化率数据如表4 城镇人
总人口口(万
年份(万)人)城市化率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6674 6851 6898 6943 6889 2 1741 0.260863051 2582 0.376879288 2638 0.38242969 2795 0.402563733 2928 0.425025403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7034 7194 0.3856 0.4042 0.4228 0.4414 0.46 0.4786 0.4972 0.5158 0.5344 3077 0.437446688 3186 0.442869058 0.456203903 0.46519775 0.472731343 0.478804681 0.483417766 0.486570596 0.488263172 0.488495494 0.487267562 2020 0.553 0.484579375 根据以上数据对2011年到2020年的城市化率采用多项式法和线性法进行预测,结果如下图,数据如上表的红色蓝色数据:
对两种预测结果赋予权重,多项式法权重为0.4,线性法权重为0.6,城市化率预测结果如表6:
3 农作物单产
在此,只对粮食作物单产进行预测,粮食单产通过搜集资料如下表:
年份 粮食单产(kg/hm)年份 粮食单产(kg/hm)1978 2123.0 2011 4800.5426 1980 2033.5 2012 4877.4885 3 篇5:土地利用实习报告
姓 名:_ 何帆 _______________ 学
号: 20100273 学
院: 林学院
专业班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一班
论文标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报告 任课老师:
二○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第一章 实习准备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1、联系地类调查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技术;
2、联系土地利用结构综合平衡表的填写方法及其运用;
3、联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的撰写;
4、联系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5、联系区域的主要用地类型(耕地、城市及居民点用地、工矿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实习时间:2013.06.24——2013.07.03,其中外业三天,内业七天。
2、实习地点:长沙市宁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