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金劢狼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教育的奠基时期。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智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教育要格外讲求方式、方法。数学作为小学的三大“主课”之一,在备受关注之余,如何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提高成绩,一直是家长和老师所头疼的问题。新课改后,小学数学呈现出新的特点,更能够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这也使打造高效课堂成为了可能。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打造“结构、开放、互动、小组合作、生成”的高效课堂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困境;解决策略

一、高效课堂下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

高效课堂下小学数学教育有以下特点:

1.基础性对应知识“结构”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偏重基础,在考虑到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其基础性旨在使全部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构建起知识结构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这一阶段教学主要有普及知识的作用,而不在于择优培养。

2.“开放、互动、小组合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这一阶段的教学必须贴近日常,将逻辑严密、思辨性强的问题转化成生活情景,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教师、学生间的互动,更深入进行小组合作,以便灵活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生成”即长久习惯的培养学习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能力。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正处于价值观形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通过高效课堂的熏陶能够“生成”自觉、认真等学习习惯,对学生之后的教育受益匪浅。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困境

高效课堂教学是“结构、开放、互动、小组合作、生成”各环节和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包含着诸多个体和诸多矛盾。比如,课程安排不合理,有些教师由于课时紧,会出现“赶课”的现象,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扎实;新教材变化较大,不仅仅是难度,更有结构和目标的变化,受小学生认知程度的限制,使教师陷入讲深了怕不理解,讲浅了怕不到位的两难境地,因而无法在“开放、互动、小组合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小学阶段正处于童年的“尾巴”,学生往往玩心重,不爱学习,缺少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厌学情况;有些经验不足的教师由于讲课形式单一,教学能力不高,缺乏创新和实践精神,想要提高效率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些教师对职业本身缺乏热情,上课敷衍了事,对改进教学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因而耽误了学生的发展,因而在“生成”学习习惯这个环境中还有很多缺漏。这一系列的现状,正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但这些困境是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方法等加以改进的。

三、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目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身心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条解决策略。

1.以小见大,从深入理解学生开始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主要是突出学生的主要地位,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深入理解每个学生,对学生知根知底才能构建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比如,根据学生卷面成绩推测其计算能力,进一步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结构等。

2.以点到面,从各方面尊重学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明确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各科目的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尊重都应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差别对待一些学习较差、行为不规范的学生。教师应该在“互动、合作”的环节,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各方面尊重学生的身心差异。

3.由浅入深,设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计划高效课堂教育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每一个学生、教师、家长相互配合,积极促进,然后有选择地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思想进行辅导。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做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计划,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结构、开放、互动、小组合作、生成”各环节的推进实施。而教学计划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引导学生参与的方面,抓住学生学习思绪的高效时间段,快速把重难点知识通过“互动、合作”等环节传递给学生。

4.推陈出新,心理辅导同步进行小学教学中开展高效课堂建设不仅需要改变传统的知识教授方式,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合理的方式把自己的学习需求、心理想法等表达出来。因为小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高效课堂各环节的建设需要严密根据学生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好的效果。比如,教师根据学生反映的自卑心理情况,统筹规划,帮助学生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阴影,以保障后续的知识内容教学和“互动、小组合作”等环节,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紧密结合,从而达到高效有序的学习。

5.“教”“学”有所依,顺应新课改要求新课改的要求之一是学生能自学,学生能表达,学生能创造。系统的高效教育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前狠抓师生的思想观念转变,切实进行相关的思想观念转变培训。比如,教师通过培训提升自己对新课程基本要求、方向和依据的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立自主参与学习的教学计划。再如,教学管理方面也应该和新课改紧密结合,把落后的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完善评价、奖励制度等。教师在课上多做指导,而不是多控制学生学习,只需要促进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方向和核心内容,有目的地学知识,这样就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就促进了“结构、开放、互动、小组合作、生成”各环节的实施。总之,新课改以来,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是新课改侧重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成课堂的需求者,而不是接受者。虽然建成“结构、开放、互动、小组合作、生成”的高效课堂的各环节中会存在各种不可避免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我们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坚定信念,吸取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高效课堂一定会越来越完善。只有不断地创造,才能永葆教学青春与活力,只有师生一心,才能创建出高效的教育课堂,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最有益的环境。

作者:万一琴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毛云.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用兴趣引导学习[J].新课程(教师),2023(12).

[2]高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中国教学技术装备,2023(3).

[3]张艳慧.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做法[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23(7).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育游戏设计探讨

教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不鲜见,但是在教学中如何合理的设计教学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教师在教学时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游戏在教学上的应用也比较大,将游戏设计的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是教师在教学时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小学游戏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游戏是每一个小学生都喜欢的一项爱好,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容易对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变化性的事物感兴趣,而游戏就是这样的事物,在课堂上适当的选择一些教学游戏,可以使小学生容易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正因为教学游戏这种独特的作用,使得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游戏的时候必须要慎重,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适合他们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

一、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教育游戏设计的必要性

1.适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

玩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甚至希望自己每时每刻都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必须要努力的学习成长。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都不希望自己被束缚,而在课堂上适当的选择一些教学游戏,不但可以让学生以更快的速度接受知识,还能使他们享受游戏的乐趣,游戏的选择与设计适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

2.减低知识的理解难度

数学学习的是与“数”的知识,学习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较为枯燥。而且,部分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有时候只是遇到了一个数学难题,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在教学中引入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可以边玩边学,数学学习的难度在学生的潜意识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育游戏的设计原则

1.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思维和成年人不同,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喜欢一些具有活力,色彩绚丽的事物。因此游戏的设计应选择一些较为生动,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场景。同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较为有限,所以在设计游戏的时候,故事情节或者是人物关系也应较为简单。在设计游戏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学会习、循序渐进,不能妄想一口吃成胖子,否则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大,教师的教学也不能顺利的开展。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节的时候,学生虽然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对于“年、月、日”没有详细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却有较大的接触到与其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设计一些教学游戏,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设计一本自己喜欢的日历来巩固自己的知识,这种自己动手且难度不大的游戏,十分适合小学生操作。

2.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所谓的教育游戏,指的就是与教学相关的游戏。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游戏忽视了教育性,那么游戏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大,此外缺乏教育性的游戏会让学生错误的认为在课堂上自己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的而是为了玩游戏才需要上课的,这种错误的认知,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所设计的游戏必须有教育性。但是,将游戏引入课堂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如果游戏只凸显出了教育性,势必会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因此教育游戏还必须有游戏性,通过游戏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说,教学游戏必须兼顾游戏性和教育性。3.游戏设计体现开放性原则数学学习并非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如计算方法和应用题的解决都是具有多种解题方法的。数学教学的这一特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看问题。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数学教育游戏的设计,必须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这样既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也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三、遵循挑战性和竞争性原则

在玩游戏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后的赢家,也希望游戏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不是希望自己很简单的就将游戏破解了,这样游戏玩起来毫无意思。同样的知识的学习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一开始学生接触数学的时候,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数字知识,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的知识难度也越来越大,数学学习的这种特点与游戏的某些特性不谋而合。因此,在进行教学游戏设计时必须要遵循挑战性和竞争性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与收获的喜悦,这样教学游戏的意义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总的来说,在课堂上适当的引进一些教学游戏并对游戏进行设计,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更有动力。但是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必须要根据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和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作者:何国玲 单位:珠海市香洲区景园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学习主动性探讨

小学的数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定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学习数学的严密性与逻辑性,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来看,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只是机械的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而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加上数学课程中很多内容都极为抽象,很多小学生一时间难以较快的理解领悟到,数学在学生眼中是十分枯燥且乏味的。在这个时候,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才能获得保障。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的巨大阻碍。首先,数学教学模式单一。很多教师认为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是让学生多学习数学的概念和方法,于是整堂课教师都在讲解,“满堂灌”的教学使得学生缺少思考和消化的过程,只是机械摘抄笔记,这样一来,笔记做了一大堆,但是实际接受到的内容寥寥无几。其次,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学生没有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效率与效果很难获得根本的提升。最后,教师没有注重因材施教,盲目追求高分。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个性,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不能仅仅以“分数论英雄”,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综合考虑进行教学。

二、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措施

(一)引进多元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性提升

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变化,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了压抑,学生机械的学习,不仅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将大大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要提升课堂的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将“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适当引进课堂中来,使得学生学习数学不再单调乏味,革除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同时,还要在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引进到课堂中来。多媒体能够播放动态图片、音频文件等等,能够调动学生运用眼耳口脑进行多感官学习,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学,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用具象简单的图像表现出来,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掌握与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在课堂上与其他高年级段学生相比更加容易分心,走神,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效果才能获得根本性的提升。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不仅是学生获得学习乐趣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提升学习主动性的有力措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习创设一定的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比如在学习质数这一板块时,教师可以在报出一个数后让学生回答它是不是质数。同时报出另一个数字让下一位同学回答。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被调动起来了,也能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互动,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被很好的激发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主动学习

对于低年级段的小学生来说,学生学习的知识层面较浅,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往往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同时,这样的学习方法也使得数学数学更加简单易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有力提升。比如在教学《学习人民币》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超市中顾客、老板,向学生们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逛超市买东西的小场景。在表演完毕后让学生分别谈谈平时自己购物的感受与经验,增强学生对钱币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好的学习本章节。低年级段的知识很多与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加强引导,学生就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优化师生关系

新课改理念中强调了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与组织者。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往往有着十分强烈的表达欲望,思维也十分活跃。第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自由发言,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要支持不同的言论出现,让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与提升,同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鼓励与赞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与认同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有效提升。第二,要发挥课堂讨论对于课堂效果积极的促进的促进作用,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进行表达,同时也能够吸收借鉴一些别人思想与看法,思想间的碰撞往往使得学生的学习深度与广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在交流与写作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容易被激发,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探讨出知识。

三、结束语

小学时期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让学生形成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得根本的提升。在新的时期,要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就需要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让学生能够形成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学习的意识。

作者:韦成银 单位:贵州省威宁县东风镇文明小学

参考文献:

[1]王井.小学生奥林匹克数学学习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3.

[2]李金富.彝族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思维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23.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研究

一、数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创设数学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相联系

创设数学情境必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选择和设置的情境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做好情境化的创设,要紧密地与该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相联系,并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必须围绕这两点进行开展,如果没有这些作为情境化教学的目的,那么在设置情境化教学时就会出现徒有花哨的形式,却与教学内容相偏离,即使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也是徒劳,所以不能为教学服务的情境都是无用的。

(二)创设数学情境要有趣味性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枯燥、抽象、生硬、知识点繁多复杂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将他们的注意力全程都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而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课堂变得有趣,要持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让他们有趣地学习。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以趣味性为选择的标准之一,充分挖掘情境与数学的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带动起来。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创设情境徒有其形式

目前,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大部分老师都能够响应新课标的要求,致力于如何创设好情境化教学,但是有一部分老师没有能够完全理解和领会情境化教学的精髓,过于花费时间在情境化教学的形式上,导致这些情境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并没有刺激他们学习的兴趣,而是让他们变相地理解为老师在讲故事,逐步开始神游课堂之外,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比如,一些老师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投其所好,在课堂上引入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片人物,但是这一情境化的引入与课堂知识的联系甚少,这样的想法本身没有错误,情境化创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很容易被外界影响的特点,这样的题目只会让学生开始回忆起动画片的场景,出现神游课堂之外的现象,反而并未发挥情境化教学的价值,甚至还降低了课堂质量。

(二)创设情境偏离教学重点

创设的情境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不能突出教学重点,那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无用的。而很多老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为了将课堂变得复杂有趣起来,而提出许多问题,导致扰乱学生思考和学习,难以抓住课堂的重点。

(三)创设情境过于单调乏味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起初还有着探索的激情,后来觉得提前备课准备内容太多,太耗时间,就选择用过的情境作为惯用的简化的情境教学方式,这样节约了很多的教学时间,但很多老师忽视了单调乏味的情境根本起不到实际的情境化教学的作用。比如,很多老师喜欢惯用“买卖东西”、“分送东西”等情境,最开始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一些激发学习情趣的作用,但是用的次数多了,学生便对这样的课堂产生乏味的感觉,主动学习的动力逐渐地减化,进而失去情境教学的意义。

三、创设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为了促进小学数学情境化创设能够改变其目前存在的误区,就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开展切实有效的情境化创设的实施策略,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和课堂内容相关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与所讲的课堂内容相联系,能够正确合理地引入具体的课堂内容。教学情境的创设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课堂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所以所有的情境创设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为教学内容服务,比如在采用“故事型”教学情境创设时,所选用的故事并不只是为了有趣,并不是单纯地讲个故事给学生,而是要活跃课堂,要结合教学实际,更要联系生活,灵活运用故事引入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情境化教学要联系实际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教学概念。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时,让同学先找下自己身边的用具都有那些是长方形,学生肯定会积极地看自己的书包、书本、文具盒、桌面等等,同时教师提问这些形状有什么特点,他们在不断找寻中逐渐认识到长方形的特点,也会主动去思考这些形状的共性,为什么不是正方形而是长方形呢。同时也会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物体是长方形,联系的实际越多,对长方形的认识就会越深刻。

四、结语

情境化教学因其符合新课标教学的目标而被大力推广,因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而被学生所喜欢,因其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而被认可,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却未必能够发挥其实际的价值,甚至还会造成扰乱学生思维,导致上课不集中的现象,所以情境化教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有原则可遵循,要有实际有效的策略可实施。

作者:卢凤军 单位:织金县桂果小学

参考文献:

[1]吴黎贞.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23年第6期.

[2]周平健.对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J].教学实践与研究.2023.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探讨

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任何事物都有本质规律,数学学习更是如此,根据规律去学习。掌握规律,利用规律,才能够将教学工作发挥最大成效。

一、扎实备课环节,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常言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强调了备课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上所花时间的多少都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各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有的放矢。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地达到“善教者学艺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的效果,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二、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如何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极为重要。兴趣是导向,也是学生实际能力的一种展现,导向能够让这种展现力得到最大发挥,发挥出超乎想象的能力。学生的实际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即知识储备。知识储备往往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知识往往相互联系,通过已有的自身知识面不断拓展更大的知识面,实际能力越强对于对于旧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度越高,接受越快。知识的阶梯正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对原有知识的积累,对新知识的学习建立起来的。面对讲解数学中抽象概念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教具,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一些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观察物体所需的模型,注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观察物体的实践中来。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老师是辅导,兴趣是主导,旧知识不断加深理解,新知识不断拓展吸收,学习是方法,应用是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由于个体的差异存在,实际能力的不同,所以,学习需求会产生差别,故而不同层次教学的细微区别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三、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深入地理解光靠当堂课的学习是不够的,需要课后的练习与巩固才能检验。课后练习,一方面,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实际能力加强,为了更多新的知识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面对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浩如烟海的辅导资料铺天盖地而来,教师有责任认真阅读分析,筛选题海,结合实际选出适合学生练习的题目。对于题海中的题目也不能拿采取一味的“拿来主义”需要进行适当的改编。对于题目的练习的主体对象-“学生”也不能搞一刀切,将学生和习题划分层次,尽量做到精准匹配,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从而保证课后练习的“质”和“量”。

四、分组合作学习,巩固学习成果,促进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

通过分组的开放式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四维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巩固知识。分组练习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与启迪,正是在这种相互的讨论中,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正是这样的讨论交流,才有利于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体化,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教学课后,还可以将分组的概念拓展开来,注重调动多方资源,以老师,家长,学生划分成一个组,家长起辅助功能,老师起引导功能,学生起主导功能,将课后的这个“分组”作用进一步发挥,使得“分组”更大的发挥它的作用。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应避免一刀切的弊端。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课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时,认真研究造成学困生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对学困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

坚持抓住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点,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由于小学生本身特性,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对学生来说,老师的鼓励,肯定,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

七、结语

数学教学结合实际,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使学生在快乐成长中学习数学知识。

作者:袁慎刚单位:重庆市云阳县青龙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一、课堂教学实现生活化

数学学习不能脱离生活现实,学习数学实际是为了用数学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现实化,就要从备课抓起,备任何一节课的时候就要想到新知识与实际例子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生活中哪个地方哪个时刻可以使用它。作为教师,我们坚决不能照本宣科,应当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情境中。对于例题的呈现,特别是有些枯燥的例题,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例子;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动手实践的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进行灌输式教学;对于备练习,发现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练习,就可以放入课件,与书本上的练习题配合使用。实现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回归于生活。例如,在教学“整数的加减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周末,王老师乘公交去亭林公园,一上车,包括我一共有15个乘客,到下一站上来10个乘客,下去2个乘客,现在公交车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提问: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我把原本枯燥的例题换成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就很自然地在情境中进行思考,从而学生找到了三种不同的解法。解法1:可以用原有的人数15,加上10,再减去2,就是先加再减。解法2:也可以想想先下去2个乘客,再上来10个乘客,就可以用15,先减去2,再加上10,也就是先减再加。解法3:还可以想想上来10个乘客,下去2个乘客,就是上来8个乘客,先用10减去2,再用15加上8,也是先减再加。学生先自己列式,试着解释,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这样的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适时表扬课堂练习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学生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感受和体验数学

在学习数学时,小学生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学习对熟悉的生活情境带有浓厚的兴趣。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小学教育,那么怎样把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小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从而主动地用数学,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色彩斑斓的数学世界。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抽象空洞的数学知识化成具体现实的情感体验与实践操作,将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学数学,感受和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主动应用数学。在实际教学时,要关注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实际入手,从而使学生自己学数学、用数学。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切土豆,来认识“面”“棱”和“顶点”,先切第一刀,让学生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从而得出切出的是一个面。再切第二刀,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指一指新增的边,并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重点说明: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最后切第三刀,观察又有什么新变化?指一指新增的点,并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重点说明: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将一个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三、用实、用好情境图

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的情境图,绚烂夺目的图画、活灵活现的故事,学生深爱的卡通画,这些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灵动起来,这为我们的教学设计赋予了生命。教材例题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求教师局限于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学生动口、动手,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对数学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更有效,从而就会有真实地感受和体验。用实、用好情境图,我会利用书上的图片来寻找生活中对应的实物和图片。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更贴近现实生活,使数学学习变得灵动起来。例如,在教学“树叶中的比”时,利用课前大家收集的很多种树的树叶,仔细观察采集的树叶,看看每种树叶有什么特点,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采集的树叶,并说出最喜欢的是哪种树的树叶。出示一些常见的树叶图(教师采集的以及教材第66页上的树叶图),引导:请大家进一步观察这些树叶,看看它们的大小、形状是怎样的?不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区别在哪里,相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又有怎样的关系?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大家分享。指出:不同树叶形状一般不同,同一树叶,形状是相似的。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同一树叶的形状相似,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反映了什么特点呢?指出:长与宽的比的比值接近。不同树叶的形状一般不同,在数学上又反映了什么特点呢?指出:长与宽的比的比值不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开始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自己采集的树叶,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树叶的大小、形状,由此引入话题,提出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对学生有新的认识,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势与不足,不能一刀切。当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不能一味地斥责,要充分理解信任学生,给学生留有自尊,不能让学生在全班面前抬不起头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和学生交流时,可以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地交流,目光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如“真默契,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一模一样。”“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对于回答不到位的学生,我寻找他答案的亮点,比如“你能解释一下吗?”“你说得有点道理。”我听明白了你的意思。”课尾,我一直会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对于你自己的表现,还有遗憾吗?还有谁也想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这样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下更加乐意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尊重学生是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第一步,除了尊重,我觉得教师不能吝啬赞赏学生。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其细小的进步,赞赏他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甲、乙两个人合伙做生意,甲投资10万元,乙也投资10万元,到年底共赚了3万元。这3万元应该是怎么分配的?学生交流,得出平均分,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追问:如果甲、乙两人合伙时,甲只投资了3万元,乙投资了10万元,到年底赚了3万元。这3万元还能平均分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不能再平均分,你能解释一下吗?为什么不能平均分?在这里,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创设平均分的问题,再呈现不能平均分的问题,形成思维冲突,让学生感受需要新的方法。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下,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我们在实践、反思、探索中不断成长,每一节数学课后我们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新课程、新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对于使用教材,我们可以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实现课程目标,攻克教学重点、难点。小学数学改革要有实质性的变化,就要从每一位教师的观念上转变,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改善教学方法。

作者:王艳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廖义军.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谈[J].学前教育研究.2023(11).

[2]王莉.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23(8).

[3]黄明星.浅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N].黔西南日报,2023.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一、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创新可以有效地将教学效果提升上来,更好地符合教学的需要.但是以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为基础,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创新效果,就要从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有创新的意识,还要从实践出发,真正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首先要制订好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是对学生综合发展进行推动的一个部分,对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猜测能力以及观察和操作能力等进行培养,通过对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来使学生具备足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将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掉.所以在进行目标确定的时候,不仅要认清操作知识技能具体需要哪些,还要强化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的情况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有很大关系的,并且决定着教学的整体效果.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创新首先应该制订好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订规则

首先要深入地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才能使教学目标变得更加准确.

(二)贴近实际教学情况来制订教学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指导,为了将这个重要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来制订教学目标,在制订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原则,使教学目标变得更具指导性.

(三)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制订教学目标

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以满足教学需求为标准来进行创新,只有对实际教学发挥了促进作用,才能证明教学目标确实具有实效性,才能摸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方法得到升华.

三、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在课堂导入工作方面要做好

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导入工作具有很重大的意义,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获得积极的效果,我们在导入过程中要贴合实际内容并且足够精炼,这样一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将思维发散开来,二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有欲望进行下一步的探索,打好后续课程开展的基础.所以课堂导入对于一节课程来说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部分着手.

(一)通过情境创设来将兴趣激发出来

在课堂导入环节想要保证课堂导入真正发挥出效果,就必须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目前数学教学是非常枯燥的,而情境创设则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二)利用操作演示使学生产生初步感知

小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小,从他们这方面的特点考虑,教师必须在课堂导入过程中亲自进行操作演示,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得到提升,体验到探索新问题的愉快,开启智力之门.

(三)以旧引新

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办法就是使用以前的知识和定理,来将新的概念和知识引入进来,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以旧引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课堂导入效果,让学生通过多思、深思、分析问题的实质,从而得出结论.(四)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适当地进行提问环节的设置,也可以将课堂效果改善不少,是值得我们推广使用的重要手段,并且是与课堂导入教学的需求相符合的.譬如:分数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解题中,学生往往因审题不清出现错误.因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应用比较,找异同点,突破难点.先对“数量”与“分率”进行的比较.A:一条绳子长60米,用去五分之一,还剩多少米?B:一条绳子长60米,用去五分之一米,还剩多少米?分析比较:两题只有一字之差:显示两题的解法完全不同.

四、挖掘教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

教师在进行学习材料选择的时候,首先要依据学生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来供学生学习,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对新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对新知识进行同化,慢慢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来进行教材的合理选择,还要创新改变一下教材的侧重点,具体可以进行以下几点工作: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应该有内容培养思维在教学创新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教材选择,在认识到这一点后,选择小学数学教材的时候,就要保证教材中有内容培养思维,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发散.

(二)小学数学教材中需要有内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计算能力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材中应该有内容对这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材中应该有内容将新旧知识接续起来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中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要良好地衔接起来,所以要选择其中含有衔接新旧知识内容的教材,这样学生在接触到了新知识的时候也不会无所适从.

五、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一)以教学实际为基础,对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以实效性为目的来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对教学创新的效果予以足够的重视,对教学实效提高做出的贡献进行衡量,保证创新以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与预期的要求相符合.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积极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效果.在教学进行了创新以后想要推广这些创新经验,必须要先验证创新的成果,保证创新成果达到了预计的标准才能进行.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对那些后进生要恰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四)结合多媒体来进行现代化教学.如今计算机技术快速地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不仅提高了数学知识的生动性、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新课标中指出,在确定了教学内容的原则以后,要进行与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视听教材的编写.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编教材中的问题使其成为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原本枯燥的计算题变得生动而有吸引力起来.

作者:杨群芳 单位:仙游县郊尾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材创新构想与实践———以《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23(04).

[2]田润垠,胡明.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04).

第八篇: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不借助外界帮助,从思考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出发,对问题或知识进行探索,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独立思考能力不仅仅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更是教学中必须贯彻的理念,必须关注的重点。小学是智力与能力开发的重要时期,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要强调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长远来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问题

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巨大阻碍。首先,数学教学模式单一。很多教师认为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是让学生多学习数学的概念和方法,于是整堂课教师都在讲解,“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缺少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机械的抄笔记,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极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其次,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学生没有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缺少与教师的互动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自然也很难引发他们的深思。最后,教师没有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便很难愿意花时间在数学知识的探究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难以实践。

三、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来说,小学生在课堂上与其他高年级段学生相比更加容易分心,走神,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习的效果才能获得根本性的提升。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不仅是学生获得学习乐趣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力措施。学生的注意力被调动起来了,也能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互动,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被很好的激发出来。

(二)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新课改理念中强调了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与组织者。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往往有着十分强烈的表达欲望,思维也十分活跃。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自由发言,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在学习新的章节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随机写几个简单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来做,并在做完后讲出自己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当学生做完这些后要适当给予学生鼓励与赞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与认同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有效提升。其次,要发挥课堂讨论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独立思考获得看法与观点进行表达,同时也能够吸收借鉴一些别人思想与看法,思想间的碰撞往往使得学生的学习深度与广度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知识层面较浅,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往往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同时,这样的学习方法也使得数学数学更加简单易行。

(四)引进多元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自主思考

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变化,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了压抑,学生机械的学习,不仅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将大为降低。因此,要提升课堂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将“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适当引进课堂中来,使得学生学习数学不再单调乏味,革除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其次,还要在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引进到课堂中来。这是因为,多媒体能够播放动态图片,音频文件等等,能够调动学生运用眼耳口脑进行多感官学习,而且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态图片中进行自主思考。

四、结语

独立思考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要不断的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长远来看,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重要的是,还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新的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进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作者:付江 单位:黔西县太来彝族苗族乡太来小学

参考文献:

[1]郑翠萍.浅析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视角观察小学数学课堂教育[J].才智,2023,09:40.

[2]宋开红.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3,15:14.

[3]陈鸣键.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2023,20:86.

第九篇:小学数学教育中人文意识教育分析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人文教学的大体趋势和潮流,各大课程都积极地进行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探索,并且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逐渐取得了教育事业的快速进步。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对人文意识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方便人文意识教育的普及与共同进步,现将对人文意识教育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一、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意识觉醒

在这一部分里,着重要说明的是数学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公式、演算过程和一个精确的过程,在这里面还包含着大量丰富的人文主义的情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加减乘除,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用复杂或是简单的方式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的学习着重在于培养能够理性思考的思维模式,这也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把抽象的数学运用到具体的现实中来,是需要巨大的努力与转化的。数学自身的复杂性有利于人们用多角度的目光去审视一个问题,这就与哲学中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谋而合,这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真理使然。所谓的人文意识就是能够关注社会现象,对关于人与世界的问题有深刻的思考与分析,并且能够理智的做出解决的方法。这样子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是很复杂的,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创新。同时,不能将数学孤立起来,要与社会的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要积极地用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来解决重要的社会问题。比如说,很多重大实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对社会生活很有用的东西,虽然这些都不是刻意去发现的,但是在整体的作用中,还是值得人们去骄傲。

二、数学教育中人文氛围的营造

伟大的进步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和促进。为什么要这么说,就像时势造英雄一样,伟大的发现与进步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客观环境来影响的。在这里。重点讲的是良好的环境氛围的积极影响作用。营造人文主义的氛围离不开老师的帮助,现在的教学有很多的模式,在不断地创新中教育事业已经开始腾飞了,不再像中国传统教育那样死板和僵硬。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并且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教育的模式也会进行变化和改进。老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活跃,既可以是在讲台之上进行传授知识,也可以在教室里与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与探讨,一改往日那种严肃认真的面孔,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放松他们紧张的心态和恐惧的心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人文意识,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团结同学,通过学习来相互了解和进步。

三、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美学品悟

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产生很多疑惑,数学与美学有什么关系,数学是计算的过程,而美学是用来研究美的。其实,这两者有很大的联系,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过。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是极其复杂的世界,《汉书•律历志上》有言:“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数的观念是人类在不断地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假如没有数,这个世界就会混乱不堪。在西方,从毕达哥拉斯时代开始,人们认为对音乐的研究本质上是对数学的研究。数学是音乐的基础,音乐必须有美的音调。希腊人发现最和谐的音调是由比1:2:3:4确定的。再比如说。黄金分割线是0.618,人的上半身与下半身的比例是0.618,就表示这是最美的人体分割线。这类例子数不胜数,想要表达的就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更值得人们重视的是数学的人文意识的培养和养成。尤其是要从小学生抓起,在数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做好这项工作,是很重要的。

四、数学教学中的人文魅力培养

教育的目的就是塑造良好的人格,对人的价值的最大发挥和教育。数学教学也不会脱离这个主旨,无论在学习知识还是对更高层次的人格的培养,教育都有无法逃避的责任与义务。就此,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人文意识的研究,可以注重对人格魅力的培养。拥有良好品德的人会不自主地去关注人类和社会,并且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体现这样的美德。数学教学通过对学生传授理性的思考方式,可以让他们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并且运用数学的理性思维去严格地衡量和观察世界。数学注重的是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在具体的生活中,数学人文意识的觉醒可以指导人的行为意识,通过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并且,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不至于在社会中吃亏。小学数学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数字敏感的,还要加强他们对周围生活中对抽象数字的敏感度。比如说父母的生日,现在很多的孩子在学习上成绩很优秀,但是在情感上就像弱智儿一样,缺乏对亲情的感知能力。父母对此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教育的影响,注重教授科学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教育和重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意识觉醒的教育,做一个理智与感性的综合体,避免出现畸形的生长现象。综合上面所述,大家也充分地认识到了数学教育中人文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也明显的感受到了在这一方面孩子能力欠缺的部分。所以,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教育孩子成熟健全的人格和关注社会的积极性,要对小学数学人文意识的觉醒重视起来。

作者:洪秀兰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黄浦小学

第十篇: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而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逻辑思考能力一般取决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的过程可以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以便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性格活泼好动,但知识储备较少,缺乏耐心,所以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比较低,而这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为了更好地增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多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以便增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对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是为了传播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以达到增强学生综合实力的目的。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以便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改善数学教学环境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记忆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但是,传统教育方式导致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重视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以至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另外,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太过严谨,不仅会压抑学生的性格,也会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被抑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极为不利,严重情况下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为了更好地改变这种数学教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对数学教学环境进行改善,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以便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得到更好地培养和锻炼,从而达到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科学、有趣的方法开展数学教学,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而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很有帮助。例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两声跳下水。根据这句话,数学教师可以增加青蛙数量并提出问题,“三只青蛙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几声?”等等,然后鼓励学生举手回答。在此过程中,青蛙数量的逐渐增大,可以促使学生去分析青蛙数量增加与腿、眼睛、嘴及扑通声增加之间的联系,而这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

(二)教学方法要新颖有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数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而且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这对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会受到影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以便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倍数的认识”这节内容的讲解中,教师为增加教学趣味性,可以让学生猜测自己的年龄,并给出提示,自己的年龄是5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根据这些提示,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得到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取决于其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来实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当采用适宜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刘博文 单位:集宁区建国四路小学

参考文献:

[1]丰化清.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现代交际.2023,(3).

[2]张玉梅.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1).

[3]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育.2023,(3).

[4]李晶晶.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3,(1).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