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变换分析法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_语言学讲义

    

    提起“变换”,我们会自然想到肯定句是怎样变为否定句的,陈述句是怎样变为疑问句的,例如:

    (14)他来。→他不来。

    (15)他来了。→他没来。

    (16)He is a student.→Is he a student?

    (17)He lives in Shanghai.→Where does he live?

    等等。这些变换都影响了原句意义上的根本变化。变换分析法中的“变换”则对原句的意义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在日常语言运用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几个格式不同的句子,彼此的意义基本相同,如:

    (18)老虎吃了人。/人被老虎吃了。/老虎把人吃了。

    (19)墙上挂着一幅画。/一幅画挂在墙上。

    像这种基本意义相同而格式不同的几个句子之间就存在着变换关系[30]。变换前后的句子必须由同一组实词构成并且意义相当。变换,是句子不同格式之间的变换,它不是某个具体句子的变换。因此,能作某种变换的句子不仅仅是那些特定的句子,许许多多在结构上与此相同的句子都可以作同样的变换。例如:

    (20)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21)门口站着一个人。→一个人站在门口。

    (22)床上躺着一个人。→一个人躺在床上。

    (23)墙上挂着一幅画。→一幅画挂在墙上。

       …… ……

    这些原句,尽管具体的意义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格式却是相同的,都是“NP处所V着NP”;其变换句的格式也是相同的,都是“NP V在NP处所”。必须指出的是,原句与变换句尽管在格式上发生了变化,但这种格式所表示的语义关系不能变,例如原句中的“台上”是表示“处所”的,变换句中的“台上”也表示“处所”。否则就不能作相应的变换,如“沟里流着水”这句,变换成“水流在沟里”以后,“沟里”的语义发生了变化:在原句中,它表示“水流”的处所(水在什么地方流),在变换句中,它却表示“水流”的终点(水流到了什么地方)。

    正因为变换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变换来为语法分析服务。

    第一,变换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分别表面上相同但实际上并不相同的句子,使语法研究进一步深化。比如:

    (24)在黑板上写字→把字写在黑板上

    (25)在衣领上绣花→把花绣在衣领上

    (26)在阳台上看书→*把书看在阳台上

    (27)在河边上洗脚→*把脚洗在河边上

    由此可见,前两例能变换,属于一类;后两例不能变换,属于另一类。再看下面的例子:

    (28)在草坪上踢球→把球踢在草坪上

    上例(28)似乎可以变换,可以把它和例(24、25)归为一类;但实际上并不可以,因为上例的“在草坪上”与动词语的语义关系发生了变化,在原句中它表示处所,在变换句中它表示终点,它不符合同类格式的变换要求。

    第二,利用变换分析,可以帮助分化歧义句式,例如:

    (29)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台上正在坐主席团。

    (30)台上唱着梆子戏。→*梆子戏唱在台上。/台上正在唱梆子戏。

    (31)台上摆着酒席。→酒席摆在台上。/台上正在摆酒席。

    由上例可以看出,(29)句、(30)句只有一种变换,它们的变换句是相互对立的。其中,例(29)原式表示“某处存在某人或某物”,例(30)原式表示“某处正在进行某项活动”。例(31)原式可以有两种变换形式,说明例(31)是例(29)和(30)这两种格式的叠合,因而例(31)具有例(29)和(30)这两种格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个歧义格式。

    变换分析还可以用来解释其他语法现象,这里就不多说了。

    变换分析只是一种语法分析手段,它不是一种析句方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