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报表的统计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报表的统计

    6.4 报表的统计

    设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综合,因此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排序、分组、计数、寻找(最小)最大值、计算和值和均值等统计运算。

    6.3.1 报表的排序

    在报表中,数据显示的顺序是数据源中的默认顺序。通常用户需要按照指定的一个或者多个字段进行排序输出。在Access 2010的向导中,可以设置四重排序。操作方法:

    (1)在报表的“设计视图”下,单击“报表设计工具”的“设计”上下文选项卡,单击“分组和汇总”组中的“分组与排序”,在“设计视图”下方,自动出现“分组、排序和汇总”生成器。如图6.21所示。

    (2)单击“添加排序”。例如:以“学生”表为数据源报表,选择“高考成绩”。如图6.49所示。

    img330

    

    图6.49 一级高考成绩排序

    (3)单击“更多”,如图6.50所示。

    img331

    

    图6.50 设置排序选项

    (4)单击“排序依据”右侧的不同选项,可以设置不同的排序方式。即

    单击“字段下拉列表”,可以选择排序字段。单击最下方的“表达式”,可以在“表达式生成器”中输入一个表达式,并按照表达式的值进行排序。例如:对于“姓名”字段,如果按照“姓”排序,则可以在“表达式生成器”中输入“=Left([姓名],1)”。

    单击“升序/降序下拉列表”,可以选择排序的方式(升序或者降序)。

    单击“内容下拉列表”,可以选择排序的内容(按整个值、按5条、…、自定义等);

    单击“汇总下拉列表”,可以选择排序的汇总方式(汇总方式、类型、显示总计、显示组小计占总记的百分比、…、在组页脚中显示小计等)。

    单击“有标题”右侧的“单击添加”,可以添加排序标题。

    单击“有/无页眉节下拉列表”,可以显示/隐藏“组页眉”节。

    单击“有/无页脚节下拉列表”,可以显示/隐藏“组页脚”节。

    单击“放置方式下拉列表”,可以设置排序组的放置方式(不将组放在同一页上或者将整个组放在同一页上等)。

    (5)单击“上移”和“下移”按钮,可以移动多重排序的顺序。

    (6)单击“删除”按钮,可以删除排序的字段。

    【例6.8】在学籍数据库中,利用“报表设计”,以“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如图6.51所示的学生高考成绩排序报表。报表中控件的其他属性,使用默认值。操作如下:

    (1)打开学籍数据库。

    (2)单击“创建”选项卡,单击“报表”组的“报表设计”,设置报表的数据源为“学生”表。

    (3)调出“报表页眉/页脚”和“页面页眉/页脚”。

    (4)单击“快捷访问工具栏”的“保存”按钮,在弹出的界面中,输入“例6-8高考成绩—排序”,单击“确定”。

    (5)在“报表页眉”节,添加标题为“学生高考成绩排序表”的标签。

    (6)单击“报表设计工具”的“设计”上下文选项卡,单击“工具”组中的“添加现有字段”。

    (7)选中“主体”节,在“字段列表”中,依次双击“学号”“姓名”“性别”“生日”“政治面貌”和“高考成绩”,在“主体”节中,添加相应的组合控件。

    img332

    

    图6.51 高考成绩—排序

    (8)通过“剪切”和“粘贴”,把“主体”节中组合控件的“标签部分”,移到“页面页眉”中,设置位置和大小等属性。

    (9)在报表的“设计视图”下,单击“报表设计工具”的“设计”上下文选项卡,单击“分组和汇总”组中的“分组与排序”,在“设计视图”下方,自动出现“分组、排序和汇总”生成器。

    (10)单击“添加排序”,选择“高考成绩”,单击“升序/降序下拉列表”,选择降序。如图6.52所示。

    img333

    

    图6.52 高考成绩排序—设计结果

    6.3.2 报表的分组

    在报表中,为了体现报表数据的分类特征,通常需要按照指定的字段对记录进行分组,分组是指根据用户需要,按照一个或者多个字段的值是否相等,把记录分为不同分组的过程。在Access 2010的向导中,可以设置四重分组。操作方法:

    (1)在报表的“设计视图”下,单击“报表设计工具”的“设计”上下文选项卡,单击“分组和汇总”组中的“分组与排序”,在“设计视图”下方,自动出现“分组、排序和汇总”生成器。如图6.21所示。

    (2)单击“添加组”。例如:以“学生”表为数据源报表,选择“性别”。如图6.53所示。

    img334

    

    图6.53 一级性别分组

    (3)单击“更多”,如图6.54所示。

    img335

    

    图6.54 设置分组选项

    (4)单击“分组形式”右侧的“字段下拉列表”,可以选择分组的字段;

    单击“升序/降序下拉列表”,可以选择分组字段的排序的方式(升序或者降序);

    单击“内容下拉列表”,可以选择分组字段的排序内容(按整个值、按第1个字符、…、自定义等);

    单击“汇总下拉列表”,可以选择分组字段的汇总方式(汇总方式、类型、显示总计、显示组小计占总记的百分比、…、在组页脚中显示小计等);

    单击“有标题”右侧的“单击添加”,可以添加分组标题;

    单击“有/无页眉节下拉列表”,可以显示/隐藏“组页眉”节;

    单击“有/无页脚节下拉列表”,可以显示/隐藏“组页脚”节;

    单击“放置方式下拉列表”,可以设置排序组的放置方式(不将组放在同一页上或者将整个组放在同一页上等)。

    (5)单击“上移”和“下移”按钮,可以移动多重分组的顺序。

    (6)单击“删除”按钮,可以删除分组的字段。

    【例6.9】在学籍数据库中,利用“报表设计”,以“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如图6.55所示的学生高考成绩分组排序报表。报表中控件的其他属性,使用默认值。操作如下:

    img336

    

    图6.55 高考成绩—分组

    (1)打开学籍数据库。

    (2)复制“例6-8高考成绩—排序”到“例6-9高考成绩—分组”。

    (3)使用“设计视图”,打开“例6-9高考成绩—分组”。

    (4)在报表的“设计视图”下,单击“报表设计工具”的“设计”上下文选项卡,单击“分组和汇总”组中的“分组与排序”,在“设计视图”下方,自动出现“分组、排序和汇总”生成器。

    (5)单击“添加分组”,选择“性别”,单击“升序/降序下拉列表”,选择升序。单击“上移”按钮,把“性别”分组移到“高考成绩”排序的上方。

    (6)单击“无汇总”下拉列表,选择汇总方式为“学号”,选择“类型”为“记录计数”,勾选“显示总计”和“在组页脚中显示小计”。

    (7)在“性别页脚”节中,修改文本框的“控制来源”的值为“="人数小计:"&Count([学号])”。

    (8)在“报表页脚”节中,修改文本框的“控制来源”的值为“="人数总计:"&Count([学号])”。

    (9)单击“有标题”右侧的“单击添加”,在弹出的界面中,输入“性别:”,单击“确定”,并在“性别页眉”节中,设置该标签的位置和大小等属性。

    (10)在“性别页眉”节中,添加一个文本框(删除该组合控件中的标签),在其“属性表”中,设置“控制来源”的值为“性别”。

    (11)在“性别页眉”节的顶部、“性别页脚”节的底部和“报表页脚”节的顶部,分别添加一条直线,设置其位置和大小等属性。保存结果。如图6.56所示。

    img337

    

    图6.56 性别分组—设计结果

    6.3.3 报表的统计计算

    在报表中,不但可以对记录数据进行排序和分组,而且可以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对记录计数、计算“和值”和“均值”等统计计算。

    操作方法:

    (1)在报表的“设计视图”下,单击“报表设计工具”的“设计”上下文选项卡,单击“控件”组中的“文本框”,在“设计视图”的指定“节”中,添加“文本框”。

    (2)选中“文本框”,在“属性表”的“数据”选项卡中,设置“控制来源”的属性值为指定的“=表达式”。

    ▲提示:统计计算的常用函数:Count(),Max(),Min(),Sum(),Avg()等。

    ▲技巧:把“文本框”的“控制来源”的属性值,设置为指定的“表达式”,并且在表达式的前面必须添加一个等号“=”。

    【例6.10】在学籍数据库中,利用“报表设计”,以“例4-10总成绩”为数据源,创建如图6.57所示的学生成绩统计报表。报表中控件的其他属性,使用默认值。操作如下:

    img338

    

    图6.57 学生成绩—统计

    (1)打开学籍数据库。

    (2)单击“创建”选项卡,单击“报表”组的“报表设计”,设置报表的数据源为“例4-10总成绩”。

    (3)调出“报表页眉/页脚”和“页面页眉/页脚”。

    (4)单击“快捷访问工具栏”的“保存”按钮,在弹出的界面中,输入“例6-10学生成绩—统计”,单击“确定”。

    (5)在“报表页眉”节,添加标题为“学生成统计表”的标签。

    (6)单击“报表设计工具”的“设计”上下文选项卡,单击“工具”组中的“添加现有字段”。

    (7)选中“主体”节,在“字段列表”中,依次双击“学号”“姓名”“课程名”“学分”和“总成绩”,在“主体”节中,添加相应的组合控件。

    (8)通过“剪切”和“粘贴”,把“主体”节中组合控件的“标签部分”,移到“页面页眉”中,设置位置和大小等属性。

    (9)在报表的“设计视图”下,单击“报表设计工具”的“设计”上下文选项卡,单击“分组和汇总”组中的“分组与排序”,在“设计视图”下方,自动出现“分组、排序和汇总”生成器。

    (10)单击“添加组”,选择“学号”,单击“升序/降序下拉列表”,选择升序。

    (11)单击“无汇总”下拉列表,选择汇总方式为“学号”,选择“类型”为“记录计数”,勾选“显示总计”和“在组页脚中显示小计”。

    (12)在“学号页脚”节中,修改文本框的“控制来源”的值为“="门数:"&Count([课程名])”。复制该控件4份,依次修改每个文本框的“控制来源”的值:

    “="学分:"&Sum([学分])”,

    “="最高:"&Max([总成绩])”,

    “="最低:"&Min([总成绩])”,

    “="平均:"&Round(Avg([总成绩]),1)”。

    (13)复制该4份控件,到“报表页脚”中。

    (14)在“学号页眉”节的顶部、“报表页脚”节的顶部,分别添加一条直线,设置其位置和大小等属性。保存结果。如图6.58所示。

    img339

    

    图6.58 性别分组—设计结果

    ▲思考1:如果“总成绩”不使用“例4-10总成绩”中的“总成绩”,而是使用“平时”“期中”和“期末”,按照10%、30%和60%的比例计算。如何处理?

    ▲思考2:如果“门数”的格式,显示为“占总计的百分比”,如何处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