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超抗原、丝裂原和佐剂
一、超抗原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是一类特殊的抗原,在极低浓度下即可激活多克隆T、B淋巴细胞,引发强烈免疫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根据超抗原作用的靶细胞分类,可将其分为T细胞超抗原和B细胞超抗原。
T细胞超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它们无需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处理,能以完整蛋白形式,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多克隆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2%~20%)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作用于αβT细胞的超抗原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和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作用于γδT细胞的超抗原有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
B细胞的超抗原有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us protein A,SP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gp120,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超抗原可能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反应,可能与细菌性食物中毒、某些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二、丝裂原
丝裂原(motigen)是指能够非特异刺激多克隆T、B淋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主要包括:植物血凝素、刀豆蛋白A、美洲商陆、脂多糖等。
三、佐剂
佐剂(adjuvant)是指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后,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佐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①生物性佐剂,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百日咳杆菌、细菌脂多糖、分枝杆菌的胞壁酰二肽和细胞因子等;②无机化合物佐剂,如氢氧化铝、磷酸铝和磷酸钙;③人工合成佐剂,如多聚肌苷酸和多聚腺苷酸。
目前在人体疫苗中添加的佐剂主要是氢氧化铝、磷酸钙。
佐剂的作用机制如下:①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抗原降解和排除,更加有效地刺激免疫应答;②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强它们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能力;③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半抗原是指具有下述特征的物质( )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
B.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反应原性
C.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D.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反应原性
2.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
A.抗原分子质量的大小
B.抗原分子的物理性状
C.抗原分子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
D.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3.交叉反应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A.自身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共同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4.对于人体而言,下列哪种物质抗原性最强( )
A.马血清
B.兔血清
C.猴血清
D.细菌
5.下列哪种物质的抗原性最强( )
A.淀粉
B.RNA
C.蛋白质
D.脂肪
6.胰岛素较明胶抗原性强的原因是( )
A.分子量大
B.化学组成和结构复杂
C.亲缘关系远
D.有异物性
7.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体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天然抗原
8.外斐反应是利用( )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体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天然抗原
9.下列不属于异种抗原的是( )
A.细菌
B.外毒素
C.肿瘤特异性抗原
D.病毒
10.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的特点是( )
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的辅助
B.诱导产生的抗体IgG和IgM
C.可引起体液免疫
D.可引起免疫记忆
11.对人体而言,属隐蔽自身抗原的物质是( )
A.Rh抗原
B.眼葡萄膜色素抗原
C.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D.甲胎蛋白
12.AFP是指( )
A.外毒素
B.异嗜性抗原
C.甲胎蛋白
D.癌胚抗原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抗原特异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特异性即针对性
B.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C.抗原的特异性是由异物性决定的
D.抗原的特异性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免疫反应性上
2.关于抗原决定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抗原与抗体的结合部位
B.与抗原的特异性无关
C.半抗原没有
D.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3.抗原的免疫原性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分子的大小
B.化学组成
C.物理状态
D.宿主
4.胸腺依赖性抗原的特点是( )
A.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需T细胞辅助
B.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C.产生的抗体多为IgG
D.能引起回忆反应
5.属于自身抗原的是( )
A.眼晶体
B.甲状腺球蛋白
C.精子
D.血小板
6.下列物质中属于抗原的是( )
A.外毒素
B.动物免疫血清
C.抗毒素
D.类毒素
7.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 )
A.Rh抗原
B.人类白细胞抗原
C.甲胎蛋白
D.超抗原
三、填空题
1.构成抗原的首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来源不同异物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抗原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________________。
4.需要巨噬细胞及T细胞辅助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抗原。
5.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异嗜性抗原。
6.新生儿溶血症与红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7.肿瘤抗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抗原,它有哪些基本性质?
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交叉反应,在医学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4.比较TD-Ag和TI-Ag。
5.举例说明动物免疫血清的二重性。
(戴 颜)
上一篇:香农—韦弗模式
下一篇: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