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育改革方案
洪仁玕1859年总理朝政,撰写了《资政新篇》,向洪秀全建议仿效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教等各项制度,把中国建立成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中对教育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对当时的太平天国文化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指导。
首先,改变人的思想道德是改革内政的首要。在《资政新篇》中,要求领导者躬行实践,改变当时社会上的骄奢之习、迷信之气。要用新的道德观念教育人、用新的行为规范管理人、用新的精神思想改造人。
其次,将科学技术引进学校中进行传授。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提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主张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开人之蒙蔽以慰其心,广人之智慧以善其行”[7],从而改变当时流于形式的教育制度。
再次,改革教育机构。他主张建立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鼓励开学馆用以教育新一代的青年;设立市民公会促进兴办教育,建立特殊学校教育以教跛盲聋哑人技艺,不让社会上闲置一个废人。他还主张兴建现代的福利机构,让那些孤寡老人能老有所养,体现了一种平等的、人性的社会观念。而且对于外国的文化工作者,同意他们在不干涉太平天国内政、不传经授教的条件下,在太平天国境内传授科学知识。
《资政新篇》中的教育改革方案,基本上是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的新教育体系。但太平天国建立之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尚未形成,客观上缺乏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再加上多年征战,最终未能实行。经济贫瘠落后,没有过多的精力进行教育建设,这样教育改革方案
图7-7 《资政新篇》
总之,太平天国的教育是太平天国革命的重要工具。在这场社会变革中,他们对封建的孔孟儒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改革传统教育的文字、文风和科举考试制度,实行了普遍平等的教育,为培养太平天国的新人进行了大胆的教育改革尝试。后期,洪仁玕还提出过发展资本主义教育的主张,这些对后来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启迪和促进作用。虽然由于农民自然经济基础的阶级限制,他们没能摆脱封建主义教育的羁绊,也有很多迷信的内容,但依然对当时封建传统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