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的奥秘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太空中存在太阳、地球、月亮、星星及其他一些星体。
2.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太空的光盘、幻灯片或图片等资料。
2.幼儿准备:学前班教材《科学》上册第30、31页。
活动过程
◎观看录像。
1.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介绍太空的影像资料,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
2.教师提问:太空里有哪些星体?(太阳、地球、月亮、木星、水星、金星,等等)
3.教师展示宇宙图片,向幼儿补充太空的一些知识。
我们生活的太阳系,它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与环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所有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转动。
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巨大火球,温暖的阳光能使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得以生存。地球就是我们所生活的地方,它是靠近太阳的第三颗星球,因为不断地围绕着太阳转,这才有了四季的区别,而地球本身也在转动,所以有了白天和黑夜的区别。
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转,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皎洁的月亮,以及月相的不停变化。
◎观察活动。
1.教师展示太阳、地球、月亮的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它们之间的不同。
2.教师提问:为什么太阳、地球和月亮的颜色不一样?为什么地球会自转?为什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为什么一天之中有昼夜之别?为什么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不是?教师鼓励幼儿积极讨论问题,看哪些小朋友回答得正确。
3.教师总结: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相比较,太阳最大,地球次之,月亮最小。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宇宙释放能量,所以看上去是火红的颜色;地球上海洋所占的面积很大,陆地和冰川所占的面积相对较小,所以在太空中看起来是蓝色的;月亮自身不会发光,但能像镜子一样反射太阳光,所以看起来是银白色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以才有一年四季的变化。地球本身也会自转,所以才有了昼夜之间的交替。月亮围绕地球公转,满月与残月是由月亮、地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的。目前,据科学探测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的存在。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与探测手段的不断进步,人类将会对太空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认识太阳系里的行星。(见活动资料)
活动资源
太阳系的行星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小最轻的行星。常和太阳同时出没,我国古代称它为“辰星”。水星在大小上甚至小于木星的两个卫星。
金星是靠近太阳的第二颗行星,在全天中除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或太白金星。它有时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星”。
火星是靠近太阳的第四颗行星,因为它的颜色有时被称为“红色行星”。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深受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目前人类已经向火星发射了几次火星探测器,发现含二氧化碳的冰层和洪水的痕迹,大气的成分也与地球较接近,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火星会如科幻小说和电影中讲的一样,成为人类的第二故乡。
木星是靠近太阳的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是所有其他的七颗行星的总和质量的2.5倍,是地球的318倍,体积为地球的1 316倍,被称为“行星之王”。木星有66颗已知卫星,4颗大的卫星是由伽利略发现的,另外还有60颗小卫星。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古代称为镇星,土星有很漂亮的光环和18颗已被命名的卫星,还有许多未被命名的卫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从大小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
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海王星和天王星都有漂亮的光环。
上一篇:化脓性球菌
下一篇:数字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