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转换生成语法教程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转换生成语法教程

    讨论与思考

    1.结构主义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法学的差别体现在哪些地方?

    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学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3.乔姆斯基是怎样看待语言与语法的?

    4.什么是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5.如何理解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6.怎样理解核心句和深层结构?

    7.标准理论和早期模式存在着哪些方面的差异?

    【注释】

    (1)徐烈炯(1988)用“生成语法”来概称转换生成语法(前言:第3页)

    (2)此例源于2005年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入学考试中由徐盛桓老师所命的“语用学试题”中的题目。

    (3)此例源于2005年6月由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的徐盛桓老师主讲的“认知语言学讲习班”中所举的例子。

    (4)按照惯例,带*号的句子属于“不合格”或“不合语法”的句子;带?号的句子表示在“合格性”或“合语法性”方面有疑问。

    (5)此处说的描写是科学上的描写,具体地说是指理论描写(theoretical description),具有临时性、试验性、根本性和整体性四个特点(徐烈炯,1988:46脚注)。

    (6)此分类源于宁春岩(2000年)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教程》(Vivian Cook and Mark Newson,2000)所写的《导读》,F19。

    (7)此例源于李凤琴(2005)主编《中国现代语法学研究论文精选》所收录方立(1984)“乔姆斯基的早期句法理论与当前语言学界的争鸣”,第125页。

    (8)此例源于李凤琴(2005)主编《中国现代语法学研究论文精选》所收录陈平(1988)“句法分析: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到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第116页。

    (9)此例源于殷钟崃、周光亚(1990)主编的《英语语法理论及流派》,第225页。

    (10)∑指生成某一语句过程中所有标记的总和。

    (11)殷钟崃、周光亚(1990)将the morphophonemic rule译为“形态音位规则”,第247页。

    (12)此例源于赵世开(1989:138)。

    (13)此对比内容主要源于周光亚教授所授“转换生成语法学”课堂讲授内容。

    (14)殷钟崃、周光亚(1990)将该书译为《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赵世开(1989)将其译为《语法理论要略》。

    (15)此例源于赵世开(1989),第148页。

    (16)此表主要源于殷钟崃、周光亚,1990:第256页。

    (17)此例源于章振邦主编《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四版,第584页。

    (18)此例源于张韵斐(主编),《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1987:166练习。

    (19)此部分内容可参阅殷钟崃、周光亚,1990:274~276。

    (20)有关局部转换的内容,请详见殷钟崃、周光亚,1990:280~289。

    (21)此节所举实例大多源于周光亚教授所授“转换生成语法学”课堂讲授中所举例子。本书作者对每例作了必要的阐述。

    (22)补语化成分(complementizer)主要包括for-to结构,Poss(’s)-ing结构,that-S分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