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杂交手术室的设置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杂交手术室的设置

    

    一、杂交手术的概念

    杂交(hybrid)手术是在实时影像学的指引下,采用介入技术联合外科技术手段治疗复杂的疾病,以达到减少创伤,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甚至避免体外循环,提高整体疗效的目的。由于病人无需在介入导管室和外科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从而避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缺氧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等风险。因此,又称其为一站式杂交手术(one-stop hybrid procedure)。杂交手术尤其适合于应用单一的介入或外科手术无法取得满意结果的情况。杂交手术具有创伤、痛苦最小化,疗效最大化的特点,既满足了病人的需要,又代表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

    杂交手术,又称混合技术、镶嵌技术、复合技术,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杂交手术的概念最早是1996年由英国学者Angelini提出来的,当时是指分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旁路移植(搭桥)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2002年,Jortdal等人明确提出使用hybrid procedure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理念。经过10多年的发展,杂交手术不仅扩展到先天性心脏病,还扩展到主动脉疾病、瓣膜疾病及心律失常等治疗领域,在神经外科、脊柱外科也得到了应用。

    二、杂交手术室的概念

    杂交手术的核心内容是在一个特殊的手术室内,在实时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由内、外科医师合作,结合常规的外科和介入治疗手段完成复杂疾病的治疗。这个特殊的手术室,称为杂交手术室(hybrid operating room)。

    三、杂交手术室建设的基本要求

    将现代手术室与DSA这样大型的医疗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各种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条件,又必须考虑层流净化、放射防护和多种图像信息融合的要求。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洁净度的要求

    内科介入治疗对空气净化的要求较低,外科手术对空气净化的要求较高。为了满足“杂交手术”中外科手术部分的需要,杂交手术室的净化条件必须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表5-1)的相关规定。根据洁净手术室的分级要求,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的需要,杂交手术室的净化标准应达到特别洁净手术室的Ⅰ级标准,即使不开展心脏外科手术,至少应达到标准洁净手术室的Ⅱ级标准。为此必须建设良好的通风系统。根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Ⅰ级和Ⅱ级手术室采用局部集中送风方式,即把送风口直接集中布置在手术台的上方。洁净手术室和主要洁净辅助用房的等级标准的指标应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和洁净辅助用房的等级标准(空态或静态)要求见表5-2。

表5-1 洁净手术室的分级

    

表5-2 洁净手术室辅助用房分级

    

    (二)净化空调系统空气过滤的设置要求

    至少设置三级空气过滤。第一级应设置在新风口或紧靠新风口处;第二级应设置在系统的正压段;第三级应设置在系统的末端或紧靠末端的静压箱附近,不得设在空调箱内。杂交手术室设计时,如送风口下方安装有阻挡洁净空气输送的设备,则容易形成局部湍流,从而使手术区域内无法达到净化要求。这就要求细致规划送风口、血管造影机、手术无影灯、吊塔、灯带的位置。DSA的C形臂必须具有灵活和大范围移动的能力,既要保证在手术状态下符合洁净度和手术人员、器械对场地的需求;又要满足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各种投照角度的严格要求。

    (三)对DSA的要求

    1.图像质量 图像质量是血管造影机的生命,杂交手术室要求血管造影机能够及时提供赖以达到最佳诊断效果的优质图像,精确显示最微小的病变,并提供足够大的成像视野,以便与外科手术及其他形式图像信息结合,支持正在进行的介入手术或外科手术。优质的图像质量将会对诊断性手术和手术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在血管外科、心胸外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等杂交手术中尤为显著。

    2.机架灵活性 灵活的机架系统能够提供大范围投照覆盖和高速机架定位。杂交手术室需要机架具备最大的灵活性,以满足复杂的投照要求,以及在复杂外科手术条件下在避开床边各种外科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大范围走位。

    3.机架空间占用 手术室内遍布各种仪器设备,DSA的C形臂机架如占用空间太大,会大大影响外科手术操作和辅助设备应用。在杂交手术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内并不需要进行血管造影,如手术准备和收尾的时间、仅需进行外科手术操作的部分等。在这些时间中,就需要C形臂机架完全移出手术床范围,远离手术床,尽可能的少影响外科手术操作。

    四、杂交手术室的人员配置

    杂交导管室的人员配置改变了传统导管室只需要介入医师、护理和技师三类人员的观念,强调介入治疗团队的理念,这一团队包括了心血管外科医师、介入医师、超声科医师、电生理医师、麻醉医师、麻醉护士、体外循环师、介入护士、介入技师等。

    (毛燕君 许秀芳 刘新杰)

    参考文献

    [1] 王滨,曹贵文.介入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29.

    [2] 周立,王蓓,毛燕君.介入治疗护理管理与操作.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1-16.

    [3] 毛燕君,张玲娟,杨继金,等.综合性介入治疗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护理管理杂志,2007,7(1):44-45,47.

    [4] 侯桂华,霍勇.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实用技术.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5] 王仁鸿,王新芝,刘继英.介入诊疗与护理.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

    [6] 马建中,荣秋华,刘冬华.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手册.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

    [7] 易滨.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与监测.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23(6):522-52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2009.

    [9] 张议钊.浅谈数字化手术室示教管理系统设计和建设.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8,9(7):23-24.

    [10]王国宏,郑富强,孙文泽,等.数字化手术室手术示教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0):23-24.

    [11]杨国华.一体化手术室是设备数字化集成的新模式.中国医学装备,2007,4(10):789-790.

    [12]荆晶,陈韵岱,辜小芳,等.数字化导管室超媒体信息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中国数字医学,2012,7(4):56-59.

    [13]林玉英,廖瑞珍,梁玉珍,等.介入导管室的护理管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3):122-123.

    [14]张素霞.介入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5):458.

    [15]王沈萍.洁净手术室环境管理初探.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87-88.

    [16]黄桂传,陈容.导管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0):2700.

    [17]于恩杰,刘洪.复合型手术室的建设与管理.天津护理,2012,20(5):313-314.

    [18]梁明,孙景阳,姚天明,等.移动导管手术室内开展肝动脉损伤介入救治的实验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0):915-918.

    [19]毕淑军,朴燕洁.介入导管室的护理管理.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225-226.

    [20]唐文捷,许秀丽,宋秀棉.“杂交”手术治疗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病人的护理配合.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6):4505-4506.

    [21]王小会.影像科介入导管室的护理管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0):23-25.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