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许穆夫人简介资料_许穆夫人生平介绍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

许穆夫人简介资料_许穆夫人生平介绍

    许穆夫人简介资料_许穆夫人生平介绍

    许穆夫人,姬姓,春秋时期卫国人,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是卫公子顽和宣姜的女儿。因其嫁给了许国国君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儒家的经典《诗经》,收录了许穆夫人创作的三首四言抒情诗《诗经·卫风·竹竿》《诗经·邶风·泉水》《诗经·鄘风·载驰》。这三首诗,备受推崇、流传至今,特别是她所赋的《载驰》,反映其爱国热情和奋不顾身的勇气,许穆夫人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爱国女诗人”。

    据《左传》《史记·列女传》有关记载,许穆夫人嫁给许穆公时,大约是在卫懿公刚刚当上国君的时候。虽然卫懿公违背许穆夫人的意愿把她嫁给了许国,但许穆夫人并没有因此怨恨卫懿公。在卫懿公战死、卫国灭亡的关键时刻,许穆夫人挺身而出,为故国复国而奔走。本来狄人进攻卫国时,临近的齐国如果及时出兵救援卫国,卫国是不会灭亡的。但是,由于卫懿公将许穆夫人嫁给许国,使齐国的面子很不好看。于是,齐桓公坐看卫国遭劫。“败然后救者,存霸主之公义。”等卫国灭亡了,再出手相救,这只不过是作为霸主维持诸侯秩序和显示自己维权的一个手段。有鉴于此,清代学者王先谦认为:如果当初许穆夫人嫁给齐国,卫国可不至于被灭。从这一方面看,许穆夫人出嫁前的见识与魄力,是非常令人感佩的。

    卫国被狄人攻灭大约发生在许穆夫人30岁的时候。由于许穆夫人的果敢和努力,卫国在齐国和宋国的帮助下得以复国。在促使宋国和齐国入援卫国的过程中,许穆夫人的《载驰》一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有学者认为,在姻亲之邦卫国遭受危难之际,最应该伸出救援之手的许国畏首畏尾、束手坐观,而对卫国素有嫌隙的东方霸主齐桓公,之所以重手出击,救援卫国,其一是显示自己的霸主威力,其二也是为许穆夫人的这首诗作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之情所打动。按照《左传》对此事的记载顺序,许穆夫人赋诗《载驰》之后,齐桓公才出兵援卫,其中暗含着《载驰》对齐桓公援卫决策的促进作用。

    在救援卫国问题上,许穆夫人的姐夫宋桓公出手在前,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稍晚出手的齐桓公。

    诸侯霸主齐桓公不仅保证了卫国的复国,而且在一些复国的细节上也颇具人文关怀。卫国被狄人突然袭击,宫室财产被洗劫一空,卫戴公即位时,像样的马匹、祭服都成了问题。为此,齐桓公赠给卫戴公驾车的马匹,另赠送祭服五套,牛羊猪鸡狗各300头,以及做门户的木材,解了卫戴公的尴尬。此外,齐桓公还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南卫王殿)为卫国筑了都城。在齐桓公的接济下,卫戴公住进了宫殿,坐上了国君级别的马车,穿上了符合国君身份的祭服。对于许穆夫人,齐桓公赠送上等车辆和上等锦缎30匹,作为对她勇救故国的嘉许。

    许穆夫人的《载驰》一诗在当时就产生了广泛影响,被各诸侯国反复传颂。其中《左传》就记载:“郑子家赋《载驰》”、“穆叔见叔向赋《载驰》”。

    许穆夫人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西汉末年刘向编《列女传》时,专为许穆夫人立传。因为许穆夫人殚精竭虑,拯救故国,既有仁义又反映出其智慧,所以把许穆夫人收入“仁智”篇,并盛赞许穆夫人“慈惠而远识”,从而使许穆夫人的事迹代代相传下来。

    许穆夫人的言行处处体现出她浓厚的爱国情感。她的三篇诗歌,体现出她的爱国精神的逐步递进。《竹竿》一诗反映的是少女初嫁后的思乡情绪,思乡情绪中体现出热爱故国的思想因素。

    另一首思念家乡的抒情诗《泉水》,应当是比《竹竿》更晚一些的作品。此时,已经嫁给许穆公相当一段时间的许穆夫人,在思念家乡的同时,热爱故国的情感更加强烈,开始由爱家乡向爱故国的方向转变。《载驰》一诗的时代比《泉水》更晚。此时,已经30岁左右的许穆夫人,爱国思想不但更为成熟,而且将热爱故国的情感转化为拯救故国的勇敢行动,将爱国主义升华到思想与行动高度统一的境界。

    许穆夫人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女诗人”。在卫国存亡之际,她的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救卫国于水火之中,使其免于灭亡。许穆夫人无愧于“中华第一爱国女诗人”的桂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