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中的故事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从冷寂中写出繁华,从访友不遇感悟到意外机缘,以小见大,耐人寻味,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今古名作。

    

    诗作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细微之处见情感,处处藏而不露,处处蕴含着诗人的真切、细腻情感。一个“怜”字让我们想象,这一定是一个连日阴雨之后的晴天。诗人从春雨声声中得到杏花悄然开放的消息,雨住之后踏春访友,朋友家的小路已经生满了青苔,诗人担心自己的木屐踏在青苔上留下齿印·····显然,诗人是一位珍惜春色的人,诗人的朋友可能是一位清净、逍遥的人,小路的青苔为逍遥与清净而生。

    

    所谓“小扣柴扉久不开”,是说诗人为小园的宁静美所慑服。既不想破坏了这种宁静之美,又不忍搅扰了朋友的清净,于是,他只能“小扣”,轻轻地叩击柴门,诗人敲敲停停,守候许久。这个“久”愈显诗人,对清新春色与逍遥自放的生存境界的流连。本来,探访不遇总不免令人惆怅、失落,然而本诗的两位审美主体的双向对话,却并没有因为“不遇”而终止。相反,正是这次“不遇”,反而使静静守候的诗人,在不经意之间蓦然窥见一枝娇艳的杏花,正幽幽地探出朋友家的墙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惜春的情感、人生境界的守望,探访不遇的惆怅,都因为这一次瞬刻的、美的机缘,而翻为一次审美的对话。青苔自生、柴门自闭、红杏自出墙,出墙的红杏使一次不遇升华为生命境界、美学境界的发现,升华为以美为契合点的双重对话。

    

    中国古代文人有着很高的美学、人生素养,他们的访友诗常常寄托着人的终极追寻,即道的追寻。“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又向哪儿去?”困扰着今人的问题也曾经同样困扰着先人。庄子认为人生的终极意义和至高境界,就是与道合一。一枝出墙的红杏,让人窥见满园春色,这种偶然性的机缘,这种新的了悟,这种不遇和遇的过程,表现的恰恰是一颗内在的潇洒心灵,一种人生的审美态度,和一种审美的对话。中国古诗词,从古诗十九首到黛玉葬花词,无不咏叹着这样的主题,由对生命的眷爱执着、了悟生命的虚幻,又从幻灭中归入永恒的自然大化,这种人人都会遭逢的偶然与必然的追寻,当然会超越时空,感动一切人。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祖籍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今浙江龙泉叶氏。长期隐居钱塘西湖,是江湖派著名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还有《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孝、光、宁宗四朝轶事,有史料价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