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医疗设备的信息内容与分类代码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医疗设备的信息内容与分类代码

    二、医疗设备的信息内容与分类代码

    (一)医疗设备信息的内容

    医疗设备是医院进行正常医疗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设备都制定了完整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则按照这些管理办法和制度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在医疗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就会接触和产生大量的信息,包括规划计划、选型论证、安装验收、使用保管、维修、计量、档案资料、统计报表、检查考核、事故处理、调剂报废及经费管理、效益评估等。这些信息都是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决策时的重要依据,也是对医疗设备进行有效调控的基础数据。

    医疗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分为前期管理、使用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各有不同。

    1.医疗设备前期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1)计划信息 中长期规划、当前购置计划,财务预算计划、资金来源等。

    (2)合同信息 合同号码、批准证号、装备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数量价格、技术指标、功能特点、配件种类、消耗材料、化学试剂、资料图纸、订货日期、到货日期、电话传真等。

    (3)管理信息 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固定资产管理手续、财务手续等。

    (4)进口信息 外商名称、注册证号、代理授权证书、招标程序、专家论证、外贸合同、付款方式、运输方式、运费保险等。

    (5)到货信息 报关免税、商检索赔、单据验收、安装调试等。

    2.医疗设备使用期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1)出入库信息 建账建卡、建数据库、使用分类代码等。

    (2)使用信息 项目内容、使用制度、操作规程、使用部件、性能状态、开关时间、人次数量、标本数量等。

    (3)档案信息 申购资料、订货卡片、合同发票、货单运单、进口批文、使用手册、维修手册、故障记录、维修记录、计量记录等。

    (4)计量信息 人员状况、送检免检、强制检测等。

    (5)维修信息 装备名称、损坏部位、调换零件、工时费用等。

    (6)考核信息 计划执行、库房管理、档案资料、效益评估、维护保养、使用维修、调剂报废等。

    (7)效益信息 诊疗人次、科研成果、培养人才、课题数量、教学任务、收入支出、开发服务等。

    3.医疗设备后期管理中的有关信息

    (1)调剂信息 条件标准、审批权限、调剂原则、保管维护等。

    (2)报废信息 条件标准、审批权限、资产处置、财务处理等。

    4.根据医疗设备信息不同的来源,又包含如下内容:

    (1)来自国家机关的信息 国家公布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国家规定的特定产品目录、特定产品招标办法、《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办法》、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指导装备机型、进出口商品检验、海关报关免税的规定和政策等。

    (2)来自医院内部的信息

    ①医院的等级、规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等。

    ②医院的医疗项目、科研项目、教育项目、增设项目、调整项目等。

    ③医院的经费来源、政府投资、自筹经费、使用情况等。

    ④医疗设备使用科室的要求、用途、目的等。

    ⑤医疗设备的安装环境、房屋水电、安全防护条件等。

    (3)来自厂家的信息

    ①国内外厂家的基本状况:如厂名厂址、独资合资、工商执业证书、产品合格证书、在国内注册证书、代理授权证书、资信名誉、其他医院的评价等。

    ②装备质量的情况:如厂家技术力量、服务维修力量、装备的档次、精度、升级换代的情况等。

    ③技术信息:如装备新技术的应用、维修技术要求、操作使用程序、线路图、安装图以及更新换代技术进步的状况等。

    (4)来自国内外的经济、技术信息

    ①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变化、国民经济总产值的增加或减少、国家地区卫生规划的调整等。

    ②医疗技术的新发展,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

    (二)信息系统的医疗设备分类与代码

    1.分类与代码含义 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的医疗设备分类与代码与我们在第一章中讨论的设备分类并不矛盾,这里说的分类只是第一章中讨论的其中一种分类方法,即国家和行业信息交换用的标准分类与代码,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也主要是信息交换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用。

    一般物品的标准分类与代码是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将生产部门的产品、商业流通领域中的商品和使用单位中所用的物资(即产品、商品、物资,统称为物品),按照科学方法进行统一分类,并分别给以不同的数字代号,形成一物一个数码代号,以满足主管部门的统计、分析、决策和管理需要,对全国各行业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是极为重要的。

    医疗设备的分类与代码是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将卫生系统所用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药品生产等方面的仪器设备和有关材料在国家物品分类与代码(GB7635—87)的基础上,进行拓延、细化,编制出来的,并注意保持了与国际的兼容性。

    无论是国家范围的物品分类与代码,还是医疗设备的分类与代码,都要力求科学性、标准化,并保持一物一码的原则。

    2.医疗设备分类与代码的产生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者,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在账、物、卡的管理中,均使用各种不同的分类编码方法,有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自行编制的,有采用其他有关单位使用的分类号,也有采用有关系统,如国家教委制定的编码的。分类编码的不统一,给单位间和卫生系统内外的信息交流带来了很多困难。为此,1984年卫生部《医学技术装备》丛书编委会提出并起草了医疗设备分类编码初稿,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1987年卫生部计划财务司正式发文组织编写医疗设备分类与代码标准,并委托北京医科大学牵头,会同山东医大、上海医大等15所医学院与科研院所的25位专家教授组成编写组。在国家统计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的指导下,经过三年多的调查研究、资料收集与单位协商合作、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等大量的工作,于1990年编制出了《卫生专业物品分类编码标准》,即《全国卫生系统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WZB 01—90),于1990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发布试行。

    3.医疗设备分类与代码标准的执行与修订 《全国卫生系统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WZB 01—90),在全国卫生系统组织了多次宣传贯彻、培训和推广应用活动。1999年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各方面的信息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内容,还纳入了1992~1993年两部两局讨论统一审定的有关内容。经与国家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协商,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WS/T 118—1999),1999年1月2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1999年7月1日实施。并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2000年3月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卫生部《医学技术装备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疗设备协会组织编写了《汉英医疗设备科学仪器分类词典》,作为与其配套使用的科学分类、释义的专科性工具书。

    《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WS/T 118—1999)保持了与国家标准《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GB 7635—87)的兼容性,是它的子标准。它是现阶段卫生行业统一核算的基础标准,是卫生行业经济技术信息交换的共同语言,是卫生行业进行的各种汇总统计和报表的依据。

    4.医疗设备分类与代码表示方法 《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采用了国家标准《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GB 7635—87)中的门类和四层八位分类与代码。为了保持国家标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也为了应用的方便,并保证与国家标准的兼容性,全部采用了国家标准中的A、B、C、D、E、F、G、H、J、K、L、M、P、Q、R、S、T、U、V、W、X、Y、Z等23个门类及其名称,同时,也全部采用了01、02、03……92、99等共87个大类的代码及其名称。

    四层八位分类与代码的含义是将物品分成一、二、三、四四个类目层,分别代表大类、中类、小类和品名类四个层次,再分别给每个层次以不同的数字代号,每层的数字代号均以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整体上说,就是四层八位的分类与代码。一般表示方法如下:

    img158

    例如:

    68          医疗器械的分类代码是68

    68 21        医用电子仪器的分类代码是68 21

    68 21 14      监护仪器的分类代码是68 21 14

    68 21 14 05    胎儿监护仪的分类代码是68 21 14 05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