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八年来,我一直在举报庞家钰”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八年来,我一直在举报庞家钰”

    “八年来,我一直在举报庞家钰”

    韦洪乾

    “我举报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庞家钰的举报信,被有关部门当做举报样板了。”魏建军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将盛满举报材料的一个大提包放在了记者面前。

    “你看,这封举报信被有关部门批示过。”魏建军停顿了一下,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当时庞家钰还是宝鸡市市委书记,举报信被批示后有关部门查了三个月。安全过关后,2003年1月庞家钰又官升一级,当上了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今年2月5日,中纪委开除庞家钰党籍后,将案件移交最高人民检察院,高检院指定甘肃省检察院具体查办。“这次中纪委、高检院彻查庞家钰,也是由于我的举报。”魏建军向记者展示着他的几封举报信。

    今年5月底,记者在西安、宝鸡采访期间,多次与魏建军交谈。他告诉记者,自己与庞家钰较量最早是在1985年。当时庞家钰任宝鸡市晶体管厂副厂长,有人举报晶体管厂把工业用的黄金倒卖了。魏建军刚大学毕业分到纪委工作,查起案子来非常仔细和认真,结果把庞家钰得罪了。后来的较量是魏建军通过公开招考当上某局副局长后,庞家钰找了个理由,把他的副局长给免了。使较量进一步升级的是,魏建军多次参加省内、省外副厅级干部公推公选,结果都遭到庞家钰的干预甚至压制。

    “八年来,我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举报庞家钰!”魏建军昂起头来,运足了气力,用叶剑英元帅七律诗《远望》中的一句诗词来概括他八年来的艰辛举报历程:“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朋友的提醒,让我判断庞家钰有问题”

    魏建军是农民的儿子,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4年,1981年以初中学历参加高考,考入西北政法大学,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魏建军后来的工作也很顺。1995年宝鸡市公推公选副处级领导干部,魏建军考上了副局长的职位。当了三年副局长的魏建军,有一天突然被叫到组织部谈话:免去副局长职务,改任助理调研员。

    “因为当时我正准备参加陕西、广西、甘肃等地副厅级干部的公推公选,所以对免职这事就没去深究。心想免就免了,我再考,本来这个副局长也不是谁提拔的,全靠党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努力。所以,我把精力主要用在学习应考上了。”魏建军把话锋一转,来气了,“考试没问题,我不怕考。但人家来宝鸡市考察我,市委的意见是我这人‘不能用’,当时庞家钰是市委书记,按照组织原则,提拔副厅级干部需要征求一把手的意见”。

    魏建军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单纯了”。“一位朋友告诉我,当时如果我送给庞家钰5万元钱,问题可能就化解了,但我不是那种人。况且,我没有错误,是他报复整人,反过来要我向他屈服,这还有天理吗!”

    朋友“提醒”魏建军给庞家钰送钱,这让魏建军有了一个判断,“庞家钰有问题”。

    几名老干部透露了许多一手材料

    在一次与庞家钰的激烈争吵之后,魏建军向庞家钰公开摊牌:“你在宝鸡做了那么多坏事,你自己心里最清楚。如果没人告,没人揪,也许你会安然无恙,青云直上。但如果有人告,有人揪,也许你就会粉身碎骨。我比你年轻15岁,我一辈子不会和你善罢甘休。”

    魏建军很形象地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庞家钰大怒,拍着桌子说不怕。我也不示弱,走着瞧。我把门一摔,走出了他的办公室。”

    开始,魏建军心里也没底。因为举报需要真凭实据,而他一个人知道的东西太少了。魏建军首先想到的是市里的一些离退休老干部。他们见多识广,信息灵通,与高层联系广泛。通过走访,有几名老干部对庞家钰不满,透露了许多一手材料。譬如,庞家钰的两个女儿都在美国读书,他哪来那么多钱?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就有很多人向魏建军提供情况,这些人大都是市直机关县处级干部,也都与庞家钰有交锋。譬如宝鸡市某局副局长乔某,因为与庞家钰提拔的人有矛盾,庞要市纪委想法处理他,先把他“双规”,然后查找问题。

    “庞家钰要是盯上谁,非拿下来不可,”乔某告诉记者说,“有一次我替局长去人大开会,庞家钰在主席台上看到了我,就大声说,怎么还不处理乔,让他走。”

    乔某说,庞家钰打击正派的人,受其“迫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就有30多人,因此是“庞家钰自己培养了掘墓人”。

    因为庞家钰在宝鸡可以“一手遮天”,所以魏建军的调查是秘密进行的。“材料整理得差不多了,我想找个地方打印出来,但打字社的人一看是举报庞家钰的,没人敢接这个活。后来一个打字社要价500元,给打印了三页。”魏建军感觉那段时间自己就像地下工作者,神神秘秘的,连老婆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锲而不舍举报

    2001年8月,魏建军将举报信整理后,通过特快专递寄给国家有关机关和有关领导。在每封信的后面,他都留有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详细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

    “只有这样,领导才可能相信是真的。匿名举报效率低。”魏建军对举报信也颇有研究,“还有一个技巧,举报信不要太长,一般两页半最好,长了,领导没时间看”。

    举报信寄出后,魏建军感觉心里不踏实,又专门跑了一趟北京。“见到了在北京工作的一些老同学,他们都不赞成我举报庞家钰,劝我说,这样的举报信都是用麻袋装,你白费力气,这些人有权有势,报复你易如反掌,因此不如趁精力充沛,挣点钱算了。我告诉这些同学说,举报也许有结果,也许没有结果,但不举报永远没有结果。”

    这封举报信引起了当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作了批示。有关部门派出工作组,前往宝鸡查案。当时工作组一位成员告诉记者说,“这次调查,让庞家钰侥幸过关”。

    2003年1月,庞家钰当上了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庞家钰履新职前,专门在市委常委会议室召见了我。当时就我们两人,桌上摆放了许多水果,他说话很客气,开始承认免我的副局长有点‘粗糙’。”魏建军回忆说,“庞家钰让我不要再举报他了”。

    庞家钰离开宝鸡后,举报他的队伍又扩大了:这次举报,我们选择了七人署名。“还有人想署名,我说,以后再说吧,就婉拒了。”魏建军用手指着这七个人的亲笔签名对记者说,“我们七个人,都是在职的县处级干部,都很正派。这样,就使举报更具有真实性”。

    2005年8月25日,与第一次举报相同,魏建军把举报信快递到了北京。“我不把举报信在社会上到处散布。”

    两个月后,彻查庞家钰的序幕于是拉开。

    “等庞家钰判刑了我就复婚”

    在协助有关部门对庞家钰调查过程中,魏建军经常用林则徐的一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来激励自己的斗志。

    “有一次,我正在西安协助调查,家里突然打电话给我,说姥姥病故了。我只好给舅舅打电话,说我有一件非常紧急的事情,离不开,等办完事马上回去。”说起这事,魏建军一直感到十分内疚。

    为了不影响家人,魏建军在决定举报庞家钰之初,就与老婆离了婚。“我作好了最坏的打算,把财产给了老婆孩子,离婚是不想连累她们。等庞家钰判刑了,我们就复婚。”

    让魏建军不解的是,对他的举报,有人还冷嘲热讽,说什么,就凭你的举报,中央就来调查了?哪有那么容易的事。“他们就是不相信,庞家钰是我告倒的。还有人认为,我是吹牛皮,说大话。”

    记者在宝鸡采访时,当地一些知名人士都让记者捎话给魏建军,要他注意安全。其中一位老干部说,有人要报复魏建军,要他不要一个人走路。

    “我倒不关心自己的安危,而是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保护举报人的具体措施,不让举报人流血又流泪,国家要善待举报人。”魏建军说。

    ——《检察日报》2007年7月5日

    ◎阅读提示:庞家钰腐败案件披露后,对于他是如何落网的,社会上有许多版本,最典型的是说庞家钰被11名情妇所告倒。不过,这条独家新闻报道通过当事人的口吻来进行解释,还原了事实真相,澄清了种种误传。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沸沸扬扬的传言,采用调查采访的方式,具体、全面介绍了庞家钰落马的来龙去脉,内容经过多方求证,写作和表达方式不落俗套,可读性非常强,是一篇全面、权威、翔实解释庞家钰犯罪事实披露过程和查处过程的完整报道,拓展了关于省部级高官腐败案件的报道边界和模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