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从默会知识角度看作业设计的基本思路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从默会知识角度看作业设计的基本思路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夏惠贤

    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其中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但也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源头之一,也是实现减负增效的主要抓手。作业设计与不同的知识观有关,波兰尼提出的默会知识理论对于认识作业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默会知识的内涵

    英国科学家波兰尼在其1958年撰写的《个人知识:迈向后批评哲学》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知识观: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这一概念的提出,改变了我们的知识观和对知识性质的认识,中小学的作业设计也与此概念有关。

    波兰尼说:“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We can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知识,即明确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明确知识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是事实和原理性的知识,如实验、测量、计算、制作图表等方面的知识。它们有助于我们又快、又精确地完成各种活动。这类知识需遵照严格的规则和按部就班的操作活动,不给人留有解释的余地。这类知识具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可以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对错、是非等)。明确知识属于公共知识的范畴,可以分享和迁移。

    默会知识是指未被表述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主要体现为怎么想,怎么做,其本质是理解和领悟。它大量存在于个人经验(个体性、小组性)中,是嵌入各种活动中(情境性)的知识,是协助个人了解世界意义的知识,受个人的信念和价值的影响。默会知识属于个人知识范畴,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只有通过相关转化后才可以分享(个人知识的社会化)。

    波兰尼将这两类知识的关系用一个“冰山模型”加以概括,明确知识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大量的默会知识则淹没在水中。比喻为冰山而不是浮冰的原因是冰山下面有一个庞大的基座。人类的知识也是如此。也有人认为,默会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明确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而已。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联系在一起才构成了人类知识的连续体。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可以相互转换的关系,即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之间均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才能相互转换,这两种知识之间存在四种转换关系(如图所示):明确知识向明确知识的转化是通过口耳的言传来完成的,以学生听讲和接受为主;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的转化是通过学生的内化实现的,其中要突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个人化的理解),是对明确知识的融会贯通;默会知识向明确知识的转化是通过外显的方法实现的,是对默会知识逐步清晰化,最终达到言明的程度(口头的或书面的文本);默会知识向默会知识的转化程度更深,是通过具有类似默会知识(共同话题)的人的意会实现的。其中渗透着个人的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活动。

    从评价的角度分析,只有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才可以用纸笔测验或标准化考试来进行,而由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以及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的过程均需要学生的融会贯通、深刻理解或“做中学”才能实现,无法用考试的形式来进行衡量。这就为我们中小学的作业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图 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的关系

    二、作业设计与默会知识的内在关系

    作业可分为短作业(常规书面作业)和长作业两种,其内涵如下:

    

    短作业(常规书面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运用于一定的情境中,其主要特点为识记—复习—迁移。短作业主要考察学生的明确知识,是对知识量的衡量与甄别。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书面作业的布置,只涉及明确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明确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口耳相传方式)变成学生的明确知识。学生虽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但并未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感悟、体验等活动。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的学生在各种考试中会取得不俗的成绩,但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表现平平,这与未开发学生的默会知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中,除了要认识短作业的价值外,还要从培养学生默会知识的“长作业”角度进行思考和设计。

    长作业是指那些以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以学生兴趣为核心,能充分展现学生综合素质,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作业。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其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长作业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以及在应用知识过程中创新性思维的激发和积极个性心理特点的形成。这其中都与默会知识有关,其路径有三条。

    路径一:通过长作业,使学生将教科书上的或教师讲授的明确知识进行内化,内化为学生个人的默会知识,从而使学生组织成个人有效的知识结构,便于日后在学习新知识时能不断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之融会贯通,不断形成带有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路径二: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按其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以其最擅长的方式,以长作业的形式表达或呈现出来。这种表达或呈现可以是书面的(如一份读后感等),也可以是作品(如一幅画,一个有创意的制作等)。这一路径是将学生所做的长作业以清晰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展示其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以及在运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思维类型和个性心理特点,便于日后在教师、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

    路径三:把学生的长作业进行交流,将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虑、所作所为等展现出来,分享各自的默会知识,发现学生在做长作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闪光点(新颖的想法等),为今后发现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长宁的实践思路

    从2009学年开始,上海市长宁区推出了小学“快乐拓展日”活动。小学“快乐拓展日”活动涉及教与学的方式变革、长作业设计和评价等一系列改革。

    1.梳理学科核心知识点,优化短作业设计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作业的设计与检查,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力、创新力和协作力。但也不否认,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作业设计目的性不明确,过于随意以及机械重复性练习过多的现象。这也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源头之一。为了切实落实减负增效的举措,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与区教育学院教研员一起,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核心学科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梳理出学科核心知识点与作业的内在关系,过滤掉那些机械重复的作业,确保作业的有效性与知识的掌握。

    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上海市长宁区成立作业效能检测中心,对作业设计、实施、效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指导,提高教师作业布置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合理有效的作业,使教材中的明确知识有效地转为学生个人的明确知识。

    2.以学科类长作业为抓手,内化所学知识

    “快乐拓展日”活动的当天(周三上午)以基础型课程为主,但在实施方式上与常规教学有所不同,要求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变化,如由以教师讲授为主逐步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由单独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为长作业的设计做好铺垫。上海市长宁区各小学从周三上午的基础型课程中引申出学科类长作业,其重点在于将平时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并纳入学科评价范畴,约占总评价的15%。从一个学期的实践效果来看,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并没有因15%的介入而出现知识量减少的现象。相反,学生对这种新颖独特的长作业却赞赏有加,并乐于从事这类长作业。

    学科类长作业侧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内化所学的学科知识,突出学生的活学活用。这是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的过程(书本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的过程),通过长作业的习作,学生可以将明确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默会知识,达到历事练心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增加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3.以综合学习类长作业为抓手,鼓励学生创新

    “快乐拓展日”活动的当天(周三下午)开展以学生自主选择的主题式、体验式、探究式的课程活动。它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爱好相关的主题,体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如“趣味科普英语”“智慧零食”等。这类长作业相当于国外的项目学习(project learning),笔者习惯于将它称为“长期专题作业”。

    这类长作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项目主题,学生自己计划、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它要求学生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段时间内解决问题,其具体表现为构想、验证、完善、制造某种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有形的由学生制作的物品,如读书报告、一项小制作或小发明等。

    这类长作业旨在通过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与热爱,领略知识获得与运用知识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对其学习方法的把握与创造性思维的习得(新颖的想法或好的点子等)。这类作业也是明确知识转化为默会知识的过程,但程度上比学科类的长作业更进一步。它不仅要求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而且要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于其感兴趣的领域,并且还要通过一定的作品形式呈现其对学习的认识与理解(感悟)。同时,学生做出来的作品是对其学习过程的描述,是学生学习的综合表现(performance)。而通过对学生系列作品的评论,教师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情)和学习过程。因此,这类长作业的评价方式不再是简单的分数或等第,而是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由此可见,这类长作业一定是周期较长的,是围绕主题来展开的,是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与明确知识中通过口耳方式的接受学习形成鲜明对照。

    此外,学生通过长期专题作业所呈现出来的作品是其个人默会知识的体现,让学生对其作品的公开陈述或答辩是其与同伴分享默会知识的过程(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在分享过程中习得那些无法用口耳传授的东西,如对问题把握的敏锐性,独特的学习方法要领,新颖的想法(创意)以及发现问题的意识,开展长作业中所表现出的恒心等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你有一只苹果,我有一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仍旧是一个人一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想法,我也有一个想法,我们交换一下,我们各自就有两个想法。”长作业就是“交换想法”的课程活动。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过分强调复现书本知识的作业(短作业),长期忽视学生的长作业,与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历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默会知识理论为我国中小学的作业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