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适应证

    (1)需测定中心静脉压。

    (2)需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能快速大量输血输液、输注刺激性药物或急救药物,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二、穿刺途径

    主要包括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

    三、穿刺方法

    1.颈内静脉穿刺

    依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的解剖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3个方向进针。

    (1)前路:患者平卧,头略转向对侧,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确认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进针,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静脉。

    亦可在颈动脉三角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在搏动的外侧旁开0.5cm,相当于喉结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为进针点,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进针方向与颈内静脉一致,指向颈动脉三角。此法可避免气胸,但易于误伤颈总动脉。

    (2)中路:在颈动脉三角顶端距离锁骨上缘2~3横指处为进针点,针干与皮肤冠状面呈30°,与中线平行指向尾端。

    (3)后路:患者平卧,肩部垫高,头转向对侧,在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中下1/3交界处锁骨上2~3横指处为进针点,针干保持水平位,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进针不宜过深,以免损伤颈总动脉。

    2.锁骨下静脉穿刺

    (1)锁骨下入路:患者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保持锁骨略向前,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锁骨下方1cm为进针点,针尖向内指向胸骨上窝或甲状软骨。当进针超过第一肋骨,或穿破锁骨下静脉前后壁和/或锁骨下动脉后,困难会伤及胸膜和肺。

    (2)锁骨上入路:体位同锁骨上入路,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约1cm为进针点,穿刺针与矢状面呈45°、与冠状面呈15°,指向胸锁关节进针1.5~2cm即可。

    3.股静脉穿刺

    患者仰卧,大腿外展、外旋。常规消毒皮肤后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右手持穿刺针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股动脉内侧0.5cm处,与冠状面呈45°进针,针尖指向脐部。

    四、注意事项

    (1)凝血机制障碍患者避免反复穿刺。

    (2)局部感染者禁忌作为穿刺点。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操作规程。

    五、并发症的防治

    (一)危险因素

    (1)术者因素:未经正规培训的操作者、左利手操作者、过度依赖超声引导技术而忽略解剖定位者。

    (2)患者因素:包括婴幼儿、高龄、肥胖、恶病质、颈项屈曲、血管栓塞、甚至先天性血管解剖异常、穿刺部位放疗和手术史、低血容量等。

    (3)环境因素:在急诊室、普通病房进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缺乏有效的指南和操作流程也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4)技术因素: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和不同的穿刺方法讲话有不同的并发症。

    (二)基本策略

    (1)在模拟人基础上的教学培训,以及在合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50例的技术操作。

    (2)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的患者,合理的治疗。

    (3)制定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流程和相关制度,确保操作规范化,首选抗菌导管。

    (4)通过超声引导技术或心房内心电图P波实时变化,指导导管尖端的定位。对于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者,导管应漂浮于上腔静脉中央并与血管走向评选,尖端位于心包折返上方2.5cm。

    (5)对于并发症的处理,强调及时、有效、告知、检讨、持续改进的原则。

    (三)常见并发症

    1.感染

    重在预防。

    (1)穿刺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术后加强局部护理,每24h更换一次输液装置,按时更换敷料。

    (2)尽量避免或减少经中心静脉采血,并保持三通、传感器等衔接部位的相对无菌。

    (3)当疑似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如穿刺点皮肤红肿、化脓、发热,需及时拔出导管。

    (4)有需要者可以重新穿刺,切忌通过导引钢丝更换导管。

    2.出血、血肿

    多为穿刺误伤动脉所致,应及时局部压迫止血,避免血肿扩大影响脑循环。

    3.心律失常

    多为导引钢丝刺激或导管接近窦房结所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减少其发生率。

    4.心包填塞

    多为导管置入过深心脏穿孔所致。预防措施包括:

    (1)严防导丝及导管置入过深;

    (2)妥善固定导管。

    严重的心包填塞需开胸探查并止血。

    5.血/气胸、胸腔积液

    主要见于锁骨下入路,可经X线摄片确诊。肺压缩≥20%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6.血栓形成、栓塞

    (1)多系长期置管及静脉高营养治疗,其预防为保持输液的连续性和定期肝素冲管和封管,防止血液反流。

    (2)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需科学评估其危害,积极溶栓治疗,严重者需在有体外循环准备的条件下实施取栓手术。

    7.空气栓塞

    多见于穿刺过程中未取头低位或导管留置≥14d拔出导管后未妥善处理局部伤口。

    8.其他

    神经损伤、淋巴管损伤、导管折断、椎动脉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颈动脉粥样斑块脱离或内膜撕裂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