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生态效益预评估指标体系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生态效益预评估指标体系

    8.4.2 生态效益预评估指标体系

    土地整治规划应注意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森林植被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效益预评估应坚持以下原则: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功能规划的要求;应从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角度进行论证,力求规划方案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效益预评估通常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8.4.2.1 生态效益定量分析指标

    生态环境效果是评价规划对规划区域内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从而促进生态环境趋向平衡的项目效果。可以参照当地已实施的项目,分别选用以下计算指标,通过对特定项目前后对比,预测规划期内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

    1.生态资源利用程度的指标

    (1)土地垦殖率,即已开垦为耕地的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img56

    (2)绿色植被覆盖率,即绿色植物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计算公式为:

    img57

    (3)林草覆盖率,即林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img58

    (4)草场载畜量指数,即草场实际载畜量与允许载畜量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img59

    2.环境质量影响的指标

    分析土地整治实施后对土壤、水体、生物、大气等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主要指标有以下三项。

    (1)水土流失面积指数,即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img60

    (2)土地退化面积比率。土地退化指土壤沙化、次生盐渍化、潜育化、沼泽化等的总称。

    img61

    土地退化面积减少越多,说明土地整治效果越好。

    (3)旱涝灾率。

    img62

    8.4.2.2 定性分析指标

    在运用定量评价指标的时候,必须紧密结合定性分析方法。由于规划涉及区域宏观层面,有些指标难以定量化测评,因此,有些指标也可以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

    在生态环境效益评价中,通常采用的定性分析指标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状况,水资源节约利用状况,灌溉水和人、畜饮用水资源的余缺状况;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状况,已有耕地是否得到合理利用;对缺能地区,特别是生活缺能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的效果;有无废气、废渣、废水、噪声,对环境有无污染,采取的环保措施是否得当;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建设的效果和影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