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彬的2008——访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董事长魏文彬
张姝
说起中国广电业的发展,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湖南广电。说起湖南广电的点点滴滴,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魏文彬。
从1993年执掌湖南广电的帅印至今,十几年过去了。湖南广电在中国广电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无论是独立制片人制,还是平民视角,百姓情怀;无论是成功上市的电广传媒,还是气势恢弘的金鹰城,落地长沙的金鹰节;无论是娱乐中国的《快乐大本营》,还是唱响中国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魏文彬一直率领着湖南广电挺立在中国广电业发展变化的风口浪尖,为人所未为。
告别那最后几缕炊烟
面对这些可以用辉煌来形容的成就,本以为见到的会是一个满面春风的魏文彬。谁知,仔细端详坐在对面的他,在他脸上却找不到丝毫的志得意满,眉梢眼角深锁的竟然全都是浓得化不开的忧虑。
“我承认,我在湖南广电有些特殊作用,有很高的权威”,魏文彬说道。当然,这种权威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如此庞大的团体要建立对某一个人的信任,需要经历一个不短的过程。从怀疑,不信,到相信,甚至往往要历经九死一生,才会产生一个领袖式的人物,从此收服众人心。从43岁担任湖南广播电视厅党组书记、厅长起,魏文彬所经历的风雨坎坷,其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但点滴在湖南广电人的眼中心头,他完全是凭着自己的胆识与魄力成为了湖南广电的灵魂人物。
但是,很早魏文彬就意识到了这种权威里面存在的隐患。“一个媒体,一个传媒集团,如果过分地依赖某一个人的能力与权威,这是不安全的。”信任、权威走向极致就是盲从:对也听他的,不对也听他的。
“中国文化中有绵延了几千年之久的家长制,由一个家长控制家族中所有的一切,每个人都要看这个家长的脸色行事。于是乎,讲假话的人来了,争风吃醋的人也来了。”魏文彬说,“不管这个家长是英才还是庸才,都不能让这种体制继续下去了!”因为,无论这个家长有多么出类拔萃,多么天赋异禀,他一个人的智慧都无法超越一群人的智慧。在魏文彬看来,这就是专制与民主的区别所在。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告别这中国文化中的最后几缕炊烟呢?”魏文彬点燃了一根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雾氤氲。
作为一个别人眼中的“家长”,魏文彬却站了起来,大声疾呼,要大家齐来打破“家长制”、“一言堂”的氛围。大概早在5年前,他就在湖南广电提出要建立一个健康的,能充分发挥每个人个性与创造力的文化环境。“环境不好,草木不生啊”,一句话道尽了他的心思。他魏文彬在乎的并不是个人的荣辱得失,真正挂心的是湖南广电这份事业的前途。
养情养性,养知养志
“我昨天说了一句很怪的话”,聊着聊着,魏文彬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人的智慧创造了高科技,但是高科技回过头来又破坏人的生活,扼杀人的智慧,让人变得很简单,很懒惰,变得很可怕。”他举了网络这个现成的例子,在他看来,世界上,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东西比网络更可怕的,任何另类的观点、行为,都能通过网络找到传播的途径。
“我确实感到很忧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加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泱泱大国,怎么能没有自己核心价值体系,没有自己民族的主流意识?而建立与完善这种核心价值体系,媒体责无旁贷。“我们媒体生产的文化产品应该是养情养性,养知养志的”。说到兴起处,魏文彬提笔凝神写下了“养情养性,养知养志”这八个字。情也好,性也好,知也好,志也好,他认为,这些就是我们民族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软实力。
那么如何生产出不断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引领人们追求高尚生活的文化产品?自然离不开创新。魏文彬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创新是我们所有的传媒人,日思夜想的问题,永恒的主题。创新是我们的生命啊。”
“今天中午跟联想的老总一起吃午饭,说起湖南广电靠创新闯天下,他突然问我一个问题:你觉得创新要靠什么?”魏文彬说,“他问得我一愣,可我还就喜欢这样突如其来的问题。”他略作沉吟,跟那位老总说,创新需要“四懂”:
一要懂政治。“我讲的懂政治,你可不要以为是那些条条框框,空话套话”,魏文彬强调,“我说的是,不要为了唯利是图、沽名钓誉、哗众取宠而创新,而要为国家大义而创新,为民族未来而创新,要为建立、完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而创新。这才叫懂政治。”
二要懂民情。要真正深入地了解老百姓,了解各个年龄层、各种文化程度、各个地域、各种信仰的民众的特点和需求。只有懂民情,才能扎稳自己的根,才能找到自己创新的源头,得到潺潺不断的活水。
三要懂历史。不知道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对人来说,对媒体来说,同样如此,需要以史为鉴。
四要懂趋势。不仅要知道昨天的事,也不要老盯着今天的事,还必须知道明天的事。
饭桌之上,突然之中,却将创新的根本数语道破,看似急智,其实只是借此机由将他多年来对创新孜孜以求之的深沉思索与现实作为凝结成珠玑数语,怪不得连他自己也颇觉满意。
知我者谓我心忧
当我问起他闲来喜欢做些什么,有些什么业余爱好的时候,魏文彬停顿的时间超乎寻常的久。并且,最终他竟然给不出我一个答案。因为他实在想不起来自己有什么闲暇的时间可以去爱好些别的什么。
2008年,缠绕在魏文彬心头的最大的事是什么呢?
“中国的传媒产业还不成气候,不成规模”,他的语调缓慢而沉重,“构成产业的关键是核心企业,但我国传媒产业的核心企业在哪里?像维亚康姆、新闻集团、迪斯尼这样的传媒集团,我们有几个?”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我正想开口,他却自问自答了,语气略微有些激动:“一个也没有。不对,半个也没有!那我们何谈传媒产业?”
那么出路是什么呢?他说自己反复思考的结果就是改革,除了改革,还是改革。
“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改制。我们应该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企业,体制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且最好是由国家控股的。但首先,它一定要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就湖南广电来说,就是要改制。改制的核心是要组建一个新的市场主体,并且把它的命运交给市场,兴衰成败,都将由市场决定,而不再依靠任何行政的力量。
“我觉得我们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传媒产业的航空母舰”,这个向来敢想敢做的湖南汉子一如既往的果敢,“我将把湖南广电的资源,包括人才资源,尽可能地注入这个市场主体。这些资源只有放到市场中去竞争,跟各种因素、力量进行结合、碰撞,才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而如果继续放在行政的、事业的体制下,这些资源就只是一堆破铜烂铁,谁也不会去盘活它。”
事在人为,路要靠脚走。“什么都靠上面,等政策的话,我觉得这不叫改革”,寥寥数语,掷地有声。
这就是魏文彬2008年想得最多的一件事。“今天中午我还接到办公室主任的电话,告诉我这个新的市场主体的注册资金已经到位了,工商、税务方面的登记也做好了,这些事情的进展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我,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我最为牵肠挂肚的。”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湖南广电这份事业虽然不算很大,但是我为它付出了半辈子的心血,甚至是一切。所以,怎么能不让我情牵之,梦绕之,魂守之?”
周华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戏剧戏曲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兼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获政府特殊津贴。
上一篇: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温州电视台台长王晓峰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