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译文

    山川景色的壮美,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赞赏的。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澄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作家作品简介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信。

    三、词语解释

    1.字义梳理。

    [1]晓雾将歇:歇:消散。

    [2]夕日欲颓:颓:坠落。

    [3]沉鳞竞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2.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院坍塌。

    四、问题设计

    1.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秀美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为什么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热心仕途,心浮气躁的人是不会真正欣赏山川之美的,只有抛弃尘世喧嚣,寄情山水的人才能够欣赏山川之美。而这样的人,自谢灵运以后,就很少见了。

    3.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淤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对偶)

    于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对偶)

    4.说说文中描绘的美在哪里?

    答: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其四,动静相衬之美。

    5.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答: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6.文中呈现绚烂辉煌景象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一日之内变化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的?

    答:一是形体的动静:流水为动,高峰为静。

    二是光色的动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

    五、主旨

    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