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政声人去后_关于伍修权的故事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政声人去后_关于伍修权的故事

    政声人去后_关于伍修权的故事

    中共中央发布了伍修权逝世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11月9日零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

    伍修权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在长达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遇到任何艰难曲折,始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公道正派,不畏邪恶,敢讲真话。他顾全大局,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团结同志,爱护下级,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自觉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廉洁自律,艰苦朴素,严格要求亲属子女及身边的工作人员,教育他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衷心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他以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身体力行实践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

    伍修权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无私的革命品德,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伍修权同志永垂不朽![7]

    1997年11月20日下午,安放着伍修权遗体的玻璃棺,由礼兵护卫着安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灵堂中央。

    伍修权病重期间和逝世后前往医院看望或以各种形式向其亲属表示慰问的,几乎涵盖了当时党和国家的所有领导人、健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界名人。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伍修权的定评。

    1997年11月20日伍修权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

    在八宝山送别次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六幅反映伍修权革命历程的照片。按时序为:长征胜利后在陕北;1950年在联合国安理会上;1960年陪同毛泽东会见古巴人民社会党总书记罗加及其夫人;1980年审理林彪、江青“两案”;1983年与邓小平、乌兰夫会见原莫斯科中山大学老同学;1993年在住处与去探望的江泽民亲切交谈。这组照片,是伍修权长达七十余年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生涯的剪影,也是从职务、级别来说,在送别人员身份、数量上超规格的原因。而遗体告别仪式中来自战友、亲朋的感人至深的哀思,源自他的人格魅力。“俄罗斯、日本、韩国、波兰、德国、美国等国驻华使节和友好人士发来唁电或唁函”,则凸显了国际社会对作为外交家的伍修权的广泛认同。

    政声人去后,民望闲谈中。从政者的声望中最具天然去雕琢属性的是民望,即老百姓的口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伍修权的业绩和声望,不因“人去”而淡化。阅读写伍修权和伍修权所写的书籍,寻访伍修权的革命历程和思想轨迹,聆听调研采访中人们对他的由衷赞美,在脑海中聚合成的伍修权形象,竟应验了“仰之弥高”的古训。

    武汉黄鹤楼下,有一个“毛泽东词亭”,亭名是伍修权所题。硕大的石碑上,刻着毛泽东手书的《调寄菩萨蛮·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王定国的一首诗,却把伍修权的口碑留在字里行间:

    一回追忆一怆然,

    耄耋之年忆修权。

    六十年前同抗战,

    一生几度系祁连。

    ……

    悼文虽短溶思念,

    旧事旧情字行间。

    若有九泉冥冥界,

    当慰伍老心一片。[8]

    这情真意切的口碑之歌,不由得令人联想起臧克家的诗《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95年金秋十月,是臧克家的九十诞辰。老诗人托人捎话,邀请伍修权参加自己的生日宴会。伍修权来了,颤巍巍地来了。鲐背之年的老诗人和米寿老革命家执手问候,举杯相祝。老革命家的耳畔,回荡着臧克家的人生之歌;老诗人的脑际,浮动着伍修权的如诗人生……

    【注释】

    [1]大金省道,起于大冶市区,止于其与武昌、咸宁、鄂州交界处的金牛镇。

    [2]《伍修权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412页。

    [3]吴学谦:《可敬可亲的良师益友》,见《历史风云中的一代英杰——伍修权》,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4]徐信:《将军之风 山高水长》,见《历史风云中的一代英杰——伍修权》,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第254页。

    [5]杨清华:《光辉的榜样 不尽的思念》,见《历史风云中的一代英杰——伍修权》,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6]唐启荣:《永久的怀念》,见《历史风云中的一代英杰——伍修权》,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

    [7]《伍修权同志生平》,《人民日报》1997年11月21日,第4版。

    [8]王定国:《月明千里思旧事》,见《历史风云中的一代英杰——伍修权》,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第22—23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