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大椎(~)()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大椎(~)()

    

    【特异性】 交会穴之一,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标准定位】 在项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图2-13,图2-14,图2-15)。

    

图2-13 大椎图

    【取法】 俯卧或正坐低头位,于颈后隆起最高且能屈伸转动者为第7颈椎,于其下间处取穴。

    【刺灸法】

    刺法:

    (1)患者俯卧,直刺椎间隙0.8~1.2寸,进针宜缓,勿刺太深,避免大幅度提插,其酸胀或麻电感可向脊柱下方或上方颈部传导,针刺中若针下阻力突然消失而有脱空感时,说明针尖已进入椎管内之膜外腔,则不可继续进针;若患者在针刺术中,忽然出现身体抖动,应立即出针,以免损伤脊髓;

    (2)如前法,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沿皮呈25°~40°向左右肩峰或肩胛内缘斜刺0.8~1.2寸,使针感向肩关节、上臂方向传导;

    (3)如上法,可将针尖提至皮下,将针垂直上下沿皮刺,使针感有上下传导;

    (4)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图2-14 大椎图

    灸法:艾炷灸5~9壮,艾条灸或温针灸10~20min,或药物天灸。强身保健用瘢痕灸,每年1次,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1/d,每月20次。亦可采用累计灸法。

    【主治】

    外感疾患: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肩背痛,风疹。

    胸肺疾患:肺胀胁满,咳嗽喘急。

    心神疾患:癫狂,小儿惊风。

    本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疾患: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肩颈疼痛。

    【临床应用】 本穴为临床常用要穴,主治范围较广泛。孙氏认为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对诸阳经病变取大椎穴,施以不同手法可收桴鼓之效。均单取大椎,进针1寸左右,行捻转手法以有针感沿脊柱或向两肩、两肘、腰部放散为佳,留针30min左右,重症可针上加灸,1/d,治数次可见疗效。

    【注意事项】 针尖可经棘突间穿过黄韧带刺入椎管内,再向内为硬脊髓、蛛网膜。如果针尖通过蛛网膜有可能刺中脊髓。因此,从解剖学角度,针刺时不宜刺破硬脊膜,以免损伤脊髓。《新针灸学》提出针4分深。进针方向需循棘突之方向。

    (1)大椎为诸阳之会,可治诸阳经部位的病症,但针刺深度一般都超过1寸以上。

    (2)本穴的取效关键是,针感一定直达病所,否则无效。

    

图2-15 大椎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