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现浇板的构造要求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现浇板的构造要求

    2.1 现浇板的构造要求

    2.1.1 板的厚度要求

    (1)现浇板常用厚度

    现浇单向板的常用厚度可参考表3.2.1。

    

    表3.2.1 单向板厚度mm

    img292

    续表

    img293

    

    注:l0为板的计算跨度,g+ q为作用于板上的总荷载(不包括板自重)设计值。

    (2)按预埋管道直径确定现浇板的厚度

    当现浇板内需要预埋管道(如电线套管等)时,在不显著有损板的强度和其他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可允许在板内预埋管道,此时板的最小厚度应大于3倍预埋管道外经;当有交叉管道预埋在板内时,板的最小厚度还需适当增加。预埋管道应放置在顶部和底部钢筋之间,且混凝土保护层不宜小于40mm。在与预埋管道垂直的方向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沿预埋管道产生裂缝(如加配防裂钢筋网等)。对住宅中的现浇板,当预埋单根电线套管直径为25mm时板的最小厚度通常为100mm,当板中有交叉套管(2φ25)时,板的最小厚度通常为120mm。

    (3)按耐火等级确定现浇板的厚度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一级和二级时,满足耐火极限需要的现浇整体式板的最小厚度见表3.2.2。

    

    表3.2.2 满足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现浇板最小厚度

    img294

    2.1.2 现浇板的受力钢筋

    1.受力钢筋的直径

    采用绑扎钢筋配筋时,板中受力钢筋的直径宜符合表3.2.3的规定。采用焊接网时,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5mm。

    

    表3.2.3 受力钢筋的直径mm

    img295

    2.受力钢筋的间距

    板中采用绑扎钢筋时,受力钢筋的间距宜符合表3.2.4的规定。

    

    表3.2.4 板的受力钢筋的间距mm

    img296

    当采用钢筋焊接网时,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伸入支座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其间距不应大于400mm,且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

    2.1.3 受力钢筋的锚固

    (1)上部钢筋

    采用绑扎钢筋的板,上部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l按下列规定确定。

    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简支板,板上部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l= a-10,如图3.2.1(a),a为板在砌体墙上的支撑长度。

    与边梁整浇的板,无论设计上在板与边梁相连处,板的支撑情况是按固结还是按简支假定,此时板的上部钢筋伸入边梁的长度l应不小于l a,l a应按相关规范规定确定,见图3.2.1(b)。

    img297

    

    图3.2.1 上部受力筋的锚固长度

    

    (a)嵌固于砌体墙内的简支板(b)与边梁整浇按简支或固结计算的板

    当采用钢筋焊接网时,对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板,其上部焊接网的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不宜小于110mm,并在网端应有一根横向钢筋,如图3.2.2(a),或将上部受力钢筋弯折,如图3.2.2(b);对与混凝土梁相连的端跨板,当连接处按构造要求设置上部钢筋连接网时,其钢筋伸入梁内长度不应小于l a,当梁的宽度较小时,应将上部钢筋弯折(图3.2.3)。

    img298

    

    图3.2.2 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简支板上部钢筋焊接网

    

    (a)焊接网端有一根横向钢筋(b)上部钢筋弯折

    img299

    

    图3.2.3 板上部构造钢筋焊接网与混凝土梁的连接

    (2)下部钢筋

    当采用绑扎钢筋配筋且V≤0.7f t bh0时,简支板或连续板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锚固长度la不应小于5d(d为受力钢筋直径),如图3.2.4所示。板与梁整体浇筑或板与墙体浇筑时下部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受力钢筋直径),如图3.2.5所示。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img300

    

    图3.2.4 简支板支座处下部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

    

    (a)简支于砌体墙上(b)嵌固于砌体墙内

    2.1.4 分布钢筋

    板中分布钢筋的作用是:承受板上局部荷载产生的内力,在浇筑混凝土时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抵抗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的沿分布钢筋方向的拉应力。

    单向板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绑扎钢筋)或5mm(焊接网)。

    img301

    

    图3.2.5 板与梁整体浇筑或板与墙体浇筑时下部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

    

    (a)板与梁整体浇筑(b)板与墙体整体浇筑

    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上述限制。

    单向现浇板按受力钢筋配筋量确定的分布钢筋最小直径及最大间距如表3.2.5所示。

    

    表3.2.5 单向现浇板的分布钢筋最小直径及最大间距mm

    img302

    

    注:本表适用于绑扎方式配筋的板。

    2.1.5 构造钢筋

    1.绑扎或焊接方式的现浇板构造钢筋

    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采用绑扎钢筋或焊接钢筋网配筋时,在板的上部均应设置构造钢筋。

    ①构造钢筋应垂直于板的嵌固边缘配置并伸入板内。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见图3.2.6(a)。

    ②对两边嵌固于砌体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其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四分之一,见图3.2.6(b)。

    img303

    

    图3.2.6 嵌固在砌体墙内的板上部构造钢筋的配置(绑扎钢筋)

    

    (a)其他嵌固处(b)板角处

    ③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

    ④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与梁或墙整浇的现浇板构造钢筋

    周边与梁或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配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

    ①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img304

    

    图3.2.7 周边与梁整浇的单向板上部构造钢筋(边支座按简支计算)

    

    注:l1短向计算跨度

    ②构造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图3.2.7),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图3.2.8)。

    ③在板角处构造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

    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墙的柱角或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图3.2.9)。

    img305

    

    图3.2.8 双向板支座按简支计算时的上部构造钢筋

    

    注:l2长向计算跨度

    ④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墙内或柱内。

    ⑤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

    img306

    

    图3.2.9 双向板在柱角处的上部构造钢筋(l1<l2)

    

    1—柱;2—墙或梁

    2.1.6 板的支承长度

    ①板的支承长度应满足下部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l as的要求。

    ②现浇板搁置在砌体墙上时,其支承长度a一般不小于板的厚度,且不小于120mm,见图3.2.10(a)。

    ③预制板的支承长度:搁置在砌体墙上时,当钢筋混凝土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在外墙的支承长度a不应小于120mm,在内墙的支承长度a不宜小于100mm,且不应小于80mm,见图3.2.10(a);搁置在钢屋架上时,板的支承长度a不应小于60mm,见图3.2.10(b);搁置在钢筋混凝土梁及屋架上时,板的支承长度a不应小于80mm,见图3.2.10(c)。

    img307

    

    图3.2.10 板的支承长度

    

    (a)搁置于砌体墙(b)搁置于钢屋架(c)搁置于钢筋混凝土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