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2〕。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3〕,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4〕,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5〕折中于夫子〔6〕,可谓至圣矣!
【注释】
〔1〕止:语助词。高山:比喻道德高尚。景行:大路,比喻光明正大。
〔2〕乡:同“向”。
〔3〕低回:徘徊。
〔4〕布衣:平民。
〔5〕六艺: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6〕折中:作为判断事物的准则。
美文共赏
这篇文章是《史记·孔子世家》的结束语。孔子不是王侯将相,但是司马迁却把他列入世家,在这里司马迁是把孔子当作精神领袖来看待的。在写作手段方面,本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开篇以《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话语抒发自己对孔子的仰慕,中间叙述自己在孔子故居的见闻感受,结尾用“至圣矣”对孔子进行了直接的评论。高度赞扬了孔子以道德和学问受到后人的景仰,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无比崇敬。
本篇名句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太史公说:《诗经·小雅·车辖》中有这样的句子:“仰望巍巍的高山,它令人崇敬;走上平坦的大道,才好阔步前进。”虽然不能人人都能登上那高山绝顶,踏上那大路坦途,但心总是向往着它。我读着孔子的书,好像是见到了他本人,感悟着他人格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