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准电压 为便于心电图的测量及前后对比,在每次描记心电图前,必须精确地定准电压。即外加1mV电压使描笔恰好摆动10mV(特殊情况下可使描笔移动5mm或20mm)。如<10mm,描出图形波幅较实际小,反之则大。这两种情况,均可造成分析上的错误。
2.皮肤阻力及电极阻力 人体的皮肤电阻很高,在放置电极板前,必须使用良好的导电糊或导电胶涂擦局部皮肤,使导电糊易于渗入皮内,从而减低皮肤的电阻。肢体上安放电极板的部位,应选择在两侧腕关节上方3~4cm及两下肢内踝上方5~6cm处。电极板应与皮肤紧密接触,松紧适度。在描记胸导联时,若遇有体格消瘦者尤其应注意。每次描记结束,宜用温水洗净并擦干电极板,勿使其上有残存的导电糊,以免发生腐蚀而增加电极阻力。当皮肤阻力或电极阻力增加时,将影响心电图波形的振幅,使其较实际的波幅低。
3.阻尼 为消除电流计的弦线或线圈在心电流中断后的连续振荡,从而防止心电波的变形失真,在心电图机内均有特殊装置,称为阻尼。理想的阻尼应是与心电流的断续完全和谐,刚好能抵消电流计本身的振荡运动。否则,即为阻尼不足或阻尼过度,二者均可造成波形失真而影响诊断。如图5-6所示:①为阻尼适当,描得的方形波四角锐利,无圆钝曲折;②为阻尼不足,可见方形波的上升及降落开始处均有小的曲折,说明电流计本身仍有连续的振荡运动;③为阻尼过度,波形圆钝,上升及降落均较延缓。
图5-6 阻尼试验
A.正常阻尼;B.阻尼过小;C.阻尼过大
4.交流电干扰(图5-7C) 表现在心电图上呈规律性每秒50次(国内用交流电一般是每秒50周)的细小波纹。发生交流电干扰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附近有交流电设备,如X线机、电疗机、电动机、电吸引器、电风扇、电冰箱等。
(2)病人身体与金属物件接触。如在坐位录取心电图,常为两脚着地而未予绝缘。
(3)心电图机的地线接触不良。
图5-7 交流电干扰及其他干扰导致的伪差
正常心电图、肌肉震颤、交流电干扰、呼吸过度导致的基线漂移
(4)心电图机与其他金属物接触。
(5)导线线端折断或半断。
(6)电极板不洁生锈。
(7)电极板松脱离开皮肤。
5.肌肉震颤(图5-7A) 在情绪紧张、精神失常、寒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脑出血或帕金林病等情况下,均可因骨骼肌的肌肉震颤而使心电图受到干扰,其中以情绪紧张引起者最为常见。表现为不规则的细小波纹,易误认为心房颤动。因此,在描记之前,应先让病人静卧几分钟,使全身肌肉松弛。在冬季应注意保暖,避免寒战。同时应向病人进行适当的解释,以消除对心电图检查的误解。
6.导联线松脱和断离(图5-7B) 会使描记的心电图在一段时间内无波形出现,很易误认为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若导线使用日久或保护不善,往往使导联线铜丝折断或半断,造成时而接触,时而断离,因此描出的心电图可时有时无。凡遇有上述情况,必须及时检查电极板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脱,导联线的线端有无铜丝脱落、折断等情况,并及时做好相应处理。
7.心电图基线不稳(图5-7D) 描记心电图时,若患者躁动不安、身体移动或过度呼吸,则必然出现基线上下摆动或突然升降,往往遮盖了ST-T的正确判断。在遇有基线不稳时,应仔细检查电极板与皮肤接触有无过松或过紧;电极板是否生锈腐蚀影响导电;导电糊涂擦有无过多或过少;导联线是否牵拉过紧;病人有无过快呼吸、情绪紧张等。此外,若心电图机内部干电池电源耗竭或交流电电源不稳,亦可使基线上下摆动。
8.导联线连接错误 常见的是左右上肢导联线连接颠倒,描记出的6个肢体导联心电图图形酷似右位心,即Ⅰ颠倒,Ⅱ与Ⅲ互换,av R与av L互换,av R正常。但观察胸导联中的图形,并无右位心的特征性改变。还应注意下列几种可能发生的差错。
(1)左手与左足连接颠倒:Ⅰ实际为Ⅱ,Ⅱ实际为Ⅰ,Ⅲ颠倒,av R正常,av L与av F交错。
(2)右手与左足连接错误:Ⅰ实际为颠倒的Ⅲ,Ⅱ颠倒,Ⅲ实际为颠倒的Ⅰ,avR与avF交错,av L正常。
(3)左手与左足连接错误,左足线错接于右手,右手线错接于左手:Ⅰ实际为Ⅲ,Ⅱ实际为颠倒的Ⅰ,Ⅲ实际为颠倒的Ⅱ,av R实际为av L,av L实际为av F,av F实际为av R。
上一篇:随机抽样每个样本被抽中的概率
下一篇:贝尔发明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