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经典引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译文:如果对国家有帮助,出生入死都在所不惜;怎么会因为担心福祸而避开呢?
经典溯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资料链接
2010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谈话时,四次引用成语和诗联,让人们见识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在答记者问时,他引用了林则徐的两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并说:“这就是我今后的工作态度。”
一心卫国的邓世昌
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一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我也来讲讲这样的爱国志士。
1841年,由于投降派的陷害,林则徐被以“办理不善”的罪名革职降级,充军伊犁。这首七律是他1842年途经陕西西安与家人告别时所作。虽然他蒙受冤屈,但报国之志并未稍减,依然表示:即使被谪贬边疆,只要对国家有利,也将不顾个人的生死祸福为之奋斗。
活动角
我们自己主持,举办一次爱国故事大赛。
我们自己组织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队会。
观看爱国主义电影。
古言养心
1.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战国·楚·屈原《国殇》
5.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7.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唐·李梦阳
8.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春秋·管仲《管子·牧民》
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