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孝文帝以“抵”术实现迁都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孝文帝以“抵”术实现迁都

    

    南北朝时期,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不过拓跋宏迁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费尽了周折。

    当时,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是北魏的国都,此处偏远,地瘠民贫。孝文帝一心想要实行改革措施,所以首先要完成迁都一事。但是,由于鲜卑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平城,这无形中便增加了迁都的难度,孝文帝每天为此事烦恼,他茶不思饭不想,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如何能迁都成功。后来,孝文帝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外示南讨,意在谋迁”。因为反对迁都是正常的,但没有人敢反对南征,否则就是叛乱。

    

孝文帝

    公元493年,孝文帝把大臣们召集到明堂进行斋戒,他让太常卿王堪进行占卜,意在预测南伐之事是否可行。王堪仔细占卜,结果便得一“革”卦,即可行之意。

    孝文帝见此,非常高兴。他当即宣布,南下伐齐。群臣见状,没有一个人敢提反对意见,只好听命。于是,开始大范围的发布檄文,征召兵士,声势浩大,不知真相的人还真以为孝文帝准备大举南征呢。

    公元493年8月,大军从平城出发,可是天公不作美,从平城到洛阳,一路上大雨下个不停,道路非常泥泞,士兵走起来很费力。终于在第二个月,到了洛阳,此时士兵们早已累得精疲力竭,而且很多人还因此染上了可怕的瘟疫。

    几天后,孝文帝命令军队继续南进。这期间,天空始终的乌云密布,阴雨连绵,人马疲惫不堪,若是再往前走,积水就更厉害了。孝文帝就乘机告谕天下,大举迁都洛阳。孝文帝试问王公大臣们对这个决定的意见如何?这时,前南安王拓跋桢站出来,说:“陛下停止南征,迁都中土的决定,正是振兴国邦的重要举措,这也是我们群臣的心愿,此乃苍生之大幸也。”

    大家听他这么一说,都高呼“万岁”。

    就这样,孝文帝迁都洛阳一事就决定下来了。

    【运用经典】

    鬼谷子云:“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任何事物都会出现裂痕,而且这种裂痕会由小变大。在裂痕刚出现的时候,都是有迹可循的,此时就要设法“抵”住,以便防止和消灭裂痕。若裂痕太大无法消除,就要彻底将其消除,然后弃旧取新,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孝文帝正是一个运用“抵”术的成功典范,他在发现迁都无法顺利进行时,及时采用了“外示南讨,意在谋迁”的策略,自编自导了一幕精彩的迁都戏,消除了内部障碍,终于获得成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