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配合比调整等三个阶段,其主要任务就是确定粗骨料、细骨料、矿粉和沥青材料相互配合的最佳组成比例,使之既能满足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如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平整度等)又符合经济的原则。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常按下列两步进行,首先选择矿质混合料的配合组成符合级配规范的要求,即粗骨料、细骨料和填料应有适当的配合比例;然后确定矿料与沥青的用量比例,即最佳沥青用量。

    在混合料中,沥青用量波动0.5%的范围可使沥青混合料的热稳定性等技术性质变化很大。在确定矿料间配合比例后,通过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等试验数值选择出最佳沥青用量。

    一、选择矿质混合料配合比例

    确定沥青混合料所用公路等级、路面类型,哪一结构层以及具体要求,选择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并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推荐的级配(表9-11)作为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测定矿料的密度、吸水率、筛分情况和沥青的密度;采用图解法或数解法求出已知级配的粗骨料、细骨料和矿粉之间的比例关系。

    

    表9-11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img338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规定的设计级配范围。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宜根据公路等级、气候及交通条件按表9-12选择采用粗型(C型)或细型(F型)的混合料,并应在表9-11范围内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通常情况下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不宜超出表9-11的要求。其他类型的混合料根据设计要求宜按JTG F40—2004的规定确定。

    

    表9-12 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img339

    二、确定沥青最佳用量

    采用马歇尔试验法来确定沥青最佳用量,按所设计的矿料配合比配制五组矿质混合料,每组按规范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加入适量沥青,并按0.5%的间隔递增,拌合均匀制成马歇尔试件。进行试验、测出试件的密实度、稳定度和流值、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空隙率等,并确定出最佳沥青用量。

    三、配合比实例

    例9-1 某路线修筑沥青混凝土高速公路路面层,试用“图解法”计算矿质混合料的组成,用马歇尔试验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设计原始资料

    1.路面结构: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

    2.气候条件:属于温和地区。

    3.路面型式:三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

    4.混合料制备条件及施工设备:工厂拌和摊铺机铺筑,压路机碾压。

    5.材料的技术性能

    (1)沥青材料:沥青采用进口优质沥青,符合70号沥青指标,其技术指标如表9-13。

    

    表9-13 沥青技术指标

    img340

    (2)矿质材料

    粗骨料:采用玄武岩,1号料(19.0~13.2 mm)密度2.918 g/cm3,2号料(13.2~4.75 mm)密度2.864 g/cm3,与沥青的黏附情况评定为5级。其他各项技术指标见表9-14。

    

    表9-14 粗骨料技术指标

    img341

    细骨料:石屑采用玄武岩,其密度为2.812 g/cm3,砂子密度为2.63 g/cm3,矿粉密度为2.67 g/cm3,含水量为0.7%。

    矿质骨料的级配情况见表9-15。

    

    表9-15 矿质骨料筛分结果

    img342

    设计要求

    1.确定各种矿质骨料的用量比例。

    2.用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解

    矿质混合料级配组成的确定

    (1)由原始资料可知,沥青混合料用于高速公路三层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依据有关标准,沥青混合料类型可选用AC-16。参照表9-11的要求,中粒式AC-16型沥青混凝土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如表9-16。

    

    表9-16 矿质混合料要求级配范围

    img343

    (2)测出骨料和沥青的各项指标,以及矿质骨料的筛分结果,列于表9-17。采用图解法或试算(电算)法求出矿质骨料的比例关系,并进行调整,使合成级配尽量接近要求级配范围中值。经调整后的矿料合成级配计算列于表9-17。

    

    表9-17 矿质混合料合成级配计算表

    img344

    由此可得出矿质混合料的组成为:

    1号碎石33%、2号碎石24%、石屑23%、砂14%、矿粉6%。

    2.沥青最佳用量(或油石比)的确定

    (1)按上述计算所得的矿质骨料级配和经验确定的沥青用量范围,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的沥青用量为4.0%~6.0%,采用0.5%的间隔变化,配制5组马歇尔试件。试件拌制温度为140℃,试件成型温度为130℃,击实次数两面各夯击75次。成型试件经24 h后,测定其各项指标,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实测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为纵坐标,画出沥青用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9-3。

    (2)从图中取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a1,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沥青用量为a2,相应于规定空隙率范围中值的沥青用量a3,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a4,以四者平均值作为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1

    从图中可看出,a1=5.4%,a2=4.95%,a3=4.95%,a4=5.65%。则

    img345

    根据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JFG F40—2004),对高速公路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稳定度不小于8 kN,流值在1.5~4 mm,空隙率3%~6%,饱和度65%~75%,分别确定各关系两线上沥青用量的范围,取其共同部分,可得:

    img346

    

    图9-3 马歇尔试验各项指标与沥青用量关系图

    img347

    以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标准的沥青用量范围OAC min~OAC max的中值作为OAC2

    img348

    考虑到气候条件属温和地区,以及高速公路,为防止车辙,则沥青的最佳用量OAC的取值在AOC1与OAC2的范围内确定,结合工程经验取OAC=5.3%。

    (3)按最佳沥青用量5.3%,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测得试验结果为:密度2.547 g/cm3,空隙率3.8%,矿料间隙率14.5%(宜不小于13%),饱和度72.0%,马歇尔稳定度9.6 kN,浸水马歇尔稳定度7.8 kN,残留稳定度81%,符合规定要求(>75%)。

    (4)按最佳沥青用量5.3%制作车辙试验试件,测定其动稳定度,其结果大于1000次/mm,符合规定要求。

    通过上述试验和计算,最后确定沥青用量为5.3%。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