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几点问题与对策[1]1
张晓磊[2] 吴金明[3]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摘 要: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形成学生统计专业综合能力最集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本文阐述了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工作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问题;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或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必经环节。旨在检验学生大学四年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许多学者指出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本文针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1.对毕业论文采取过分宽松的政策。对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采取迁就的态度,论文成绩评判和答辩过程过于宽松,几乎没有通不过答辩的论文。因此,尽管指导老师一般在第七学期初早早布置了毕业论文的任务和要求,但是大多数学生一般都不会去动手查阅论文和收集必要的资料文献,而是不慌不忙等到第八学期毕业实习完毕,然后再抽一个月突击完成毕业论文。事实上学生在第八学期普遍忙于找工作或准备研究生复试等事情,前松后紧的状况使得学生最后很难真正静心写作与思考,这直接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2.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的成绩不影响工作单位的选择,很多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之前就落实了工作单位,即使是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学生也认为毕业论文成绩对找工作没有直接影响,这些也使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对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进度不以为然,临近答辩时,匆匆应付、东拼西凑、甚至抄袭。
3.社会和学校普遍重视就业、考研、出国等因素,直接导致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一直以来学生似乎总结出这么一条规律:只要找到工作,只要考上研究生、公务员或出国就一定可以顺利且风光地毕业,无论你的毕业论文做好或做差甚至于不做都可以。
(二)教师积极性不高,指导不到位
1.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十分繁重。高校的本科生一般在第七学期选择毕业论文题目和指导老师。学院要求老师及时下达和明确毕业论文任务,对每位学生每月指导次数不少于2次,指导内容还包括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英文翻译、文献综述,格式要求等。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还要面临学校和省教育厅的抽查,同时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考核压力巨大,这使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2.大多数指导教师和毕业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交流(浙江高校的老师大多住在杭州市区而本科生大多都住在下沙),导致毕业论文任务下达较迟,或者仅仅下达了任务却缺乏必要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等具体指导,使学生对毕业论文内容不太清楚无从入手,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偷懒心理。
3.由于高校扩招本科生规模在迅速增长,因此每个指导老师需要指导6名左右的学生,造成一些指导老师精力不足,缺乏责任心,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对学生要求不严,没有定期检查和监督,甚至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写作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
(三)专业训练不足
由于一些学生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很少看专业期刊论文和相关文献,普遍缺乏专业论文写作的基本功,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连简单的专业知识都出错,交代的参考文献读不懂的情况。在选题时,有些学生往往只选择那些容易找到参考资料或计算机应用的题目;在查阅资料时,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上哪儿查资料怎么查,连一篇像样的与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的英文文献或查不到或读不懂,最后只好把相关参考资料的内容堆砌到毕业论文中。可以想见,这根本就称不上一篇文章,如此完成的毕业论文就是一个形式上的论文,仅仅用来应付毕业论文这一环节。
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对策
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改进毕业论文选题办法
论文题目应该由指导老师把握方向,老师们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学生学习兴趣上报所有的题目以供学生选择,可以加入优秀学生的自选题目(例如参加过数学建模,统计调研大赛的题目),甚至可以加入兄弟院校本专业的论文题目。组织2—3名专家参加选题论证和开题报告,严格把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既能选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课题,又能紧扣专业。严格限制每位指导老师所指导学生的人数,保证指导老师有精力去指导每位学生,对每一篇毕业论文严格把关。
(二)实行毕业论文分流管理
正如浙江工商大学对教学中某些课程实行分层教学一样,可以对毕业论文也实行分流管理。我们对就业和考研不能一刀切,在大学第六至七学期左右,给就业的学生尽快布置毕业论文任务,以利于这部分学生在第八学期安心找工作、面试或者参加岗前培训和相关实习。对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的学生可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开学布置毕业论文任务。此外,可以将英文翻译和阅读文献放在第五学期的日常教学中,稳步提升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在学校鼓励学生进行学术创新的大环境下,应尽快确定指导老师,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学生可以在学院网站查询各位指导老师的相关信息,争取在第四至第五学期主动加入到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中去,同时,学院可将学生的成绩、特长、兴趣等情况挂在网络上,供教师选择学生。双向选择不仅可增加学生专业学习和科研兴趣,使其了解撰写论文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参与科研,了解到该专业的发展动向,接触到一些学科前沿的知识,获取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手资料,为写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为更好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学院可邀请国际、国内著名学者给本科生办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学术动向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学院应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校级和厅级乃至于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给予一定的经费和技术支持。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并帮助学生发表论文,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四)实行答辩不及格制度,引进毕业论文奖惩机制
学生的毕业论文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查通过后方可答辩。应严格答辩程序,按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合理地进行答辩,详细记录答辩内容,客观地考核、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实行答辩不及格制度:凡是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进行论文修改,进行第二次答辩。若三次答辩不通过者,取消毕业资格。同时,大学生评价体系中应对毕业论文有所体现。比如,高校实行的研究生推荐免试制度,在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中,可以规定只有取得良好以上的学生,才有保送研究生的资格。再比如,可以规定毕业论文只有达到良好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参评优秀毕业生或者申请其他奖项。
(五)提高指导教师待遇,引进指导奖惩制度
毕业论文工作的好坏和总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高校引进的老师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应该引导他们发挥主观积极性去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可是,指导毕业论文的工作既费时又费力,所以应适当提高指导老师的报酬。此外,可建立指导毕业论文奖惩制度,对于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应当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不合格的论文指导教师,应客观评价其原因,若认定主要责任在指导老师,应取消其1—2年内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资格。
参考文献
[1]白先春,朱龙杰.统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对策[J].统计教育,2006(1):40—42.
[2]陈家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2):43—44.
[3]宋媛,刘艳改,黄朝晖.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和几点建议[J].中国地质教育,2006 (2):83—85.
[4]吴红波.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8(15):209—211.
[5]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6]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S1:110—111.
【注释】
[1]浙江工商大学校级高教研究项目。
[2]张晓磊,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计算几何。
[3]吴金明,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计算几何、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上一篇:“营改增”的计税会计处理
下一篇:钱卫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