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稿网!

赖氨酸发酵实训

范文之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赖氨酸发酵实训

    技能训练 赖氨酸发酵实训

    一、能力目标

    ①通过本实训项目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氨基酸发酵生产基本理论的理解。

    ②使学生掌握赖氨酸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进一步了解氨基酸生产的关键技术。

    ③提高学生的生产操作控制能力,能处理氨基酸生产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二、赖氨酸的结构和性质

    赖氨酸存在于所有蛋白质中,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其化学名称为2,6-二氨基己酸或α,ε-二氨基己酸,分子式为C6H14N2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6.20,结构式为

    img154

    赖氨酸在乙醇水溶液中可得针状结晶,其盐酸盐为单斜晶,系白色粉末,无臭、味苦,熔点为263~264℃,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和乙醚。pI为10.56。

    三、工艺流程

    赖氨酸工艺流程如图5-5所示。

    img155

    

    图5-5 赖氨酸发酵工艺流程

    四、实训材料

    1.原料

    菌种为北京棒状杆菌AS1.563、葡萄糖、牛肉膏、琼脂、CaCO3、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铵、玉米浆、毛发水解废液、甘蔗糖蜜、甘油聚醚、活性炭。

    2.仪器与设备

    烧杯、试管、三角瓶、732铵型离子交换树脂、量筒、容量瓶、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离心机、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振荡培养箱、发酵罐等。

    五、操作要点

    1.菌种培养

    菌种为北京棒状杆菌AS1.563。斜面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0.5%,牛肉膏1.0%,琼脂2.0%,pH7.0。种子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0%,CaCO30.5%,磷酸氢二钾0.1%,硫酸镁0.05%,硫酸铵0.4%,玉米浆2.0%,毛发水解废液1.0%,pH6.8~7.0。

    种子培养基接种斜面培养菌种,30℃振摇(冲程7.6cm,频率108次/min),培养16h。二级种子培养接种量为2.5%,培养48h。

    2.灭菌、发酵

    发酵培养液成分为:淀粉水解糖13.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硫酸铵1.2%,尿素0.4%,玉米浆1.0%,甘蔗糖蜜2.0%,pH6.7,灭菌前加甘油聚醚1L(指5m3发酵罐)。发酵罐中的培养液,在1.01×105Pa压力下加热至118~120℃灭菌30 min,立即通入冰盐水冷却至30℃,按10%(体积分数)比例接种,以1∶0.6通气量于30℃发酵42~51h,搅拌速度为180r/min。

    3.发酵液处理

    发酵结束后,离心除去菌体,滤液加热至80℃,滤除沉淀,收集滤液,经HCl酸化过滤后,取清液备用。

    4.离子交换

    上述滤液进离子交换柱(732铵型离子交换树脂),至吸附饱和。然后用去离子水按正、反两个方向冲洗至流出液澄清为止。用氨水洗脱,分步收集洗脱液。

    5.浓缩结晶

    将含赖氨酸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溶液达到1.091~1.107g/mL,用盐酸调pH为4.9,再减压浓缩至溶液密度为1.180~1.190g/mL,5℃放置结晶过夜,滤取结晶的赖氨酸盐酸盐。

    6.精制

    将上述赖氨酸盐酸盐粗品加至去离子水中,于50℃搅拌溶解,加适量活性炭于60℃保温脱色1h,趁热过滤,滤液冷却后于5℃结晶过夜,滤取结晶于80℃烘干,得赖氨酸盐酸盐成品。

    六、检验

    L-赖氨酸盐酸盐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含量应在98.5%~101.5%,干燥失重不超过0.4%,炽灼残渣不超过0.1%,氯含量应在19.0%~19.96%,硫酸盐不超过0.03%,砷盐应不超过1.5×10-6,铁盐不超过0.003%,重金属应不超过0.0015%。

    含量测定:本品干燥后,精确称取100mg,移置125mL的小烧瓶中,以甲酸3mL、冰醋酸50mL的混合液溶解,采用电位滴定法,用0.1mol/L的高氯酸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结果以空白试验校正即得。1mL 0.1mol/L高氯酸溶液相当于9.133mg C6H14N2O2·HCl。

    七、实训报告

    写出书面实训报告。

    八、实训思考题

    1.写出赖氨酸的生产工艺路线,并说明每一步骤的作用。

    2.如何进行赖氨酸盐酸盐成品的检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