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论诗的著作。《诗品》初名《诗评》,隋代或名《诗品》,唐宋时两名并行,宋以后便只有《诗品》一个名称,直到现在。《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122人,计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在《诗品》里,钟嵘论诗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强调赋和比兴的相济为用,强调内在的风力与外在的丹采应同等相待。他在《诗品序》里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第二,反对用典。在序里他说:“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
第三,反对沈约等人四声八病的主张。沈约等提出的四声八病的诗律,人为的限制过于严格,连他们自己也无法遵守,钟嵘批评他们“襞积细微,专相陵架。故使文多拘谨,伤其真美”,他说:“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
第四,善于概括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概括诗歌风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论赋比兴。例如,他说阮籍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二是论风骨和词采。例如,说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三是重视诗味。例如,他说五言诗“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四是注意摘引和称道诗中佳句,称之为“胜语”。例如,论谢灵运诗,称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五是善于运用形容比喻的词语来描绘诗歌的风格特征。例如,评范云、丘迟诗说:“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丘诗点缀映媚,如落花依草。”
第五,有一定的历史观。他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有过概括的论述;对每个诗人风格,总是指出其“源出”某人。
第六,一方面他反对某些形式主义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受到南朝形式主义潮流的影响。他品评诗人,往往把词采放在第一位,很少涉及他们作品的思想成就。
钟嵘的《诗品》,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唐代司空图,宋代严羽、敖陶孙,明代胡应麟,清代王士祯、袁牧、洪亮吉等人论诗都在观点上、方法上,或词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诗品》版本颇多,明清时各种丛书多有收录,文字互有出入。为《诗品》认真注疏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以陈延杰《诗品注》、许文雨《诗品释》(后经修订收入《文论讲疏》)较好,解放后都有重版,可供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