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熟悉蓄电池的结构特点。
2.了解蓄电池的充电方法。
3.掌握蓄电池的充电规范。
技能目标:掌握蓄电池充电方法和充电规范的选择;学会蓄电池的充电步骤和注意事项,能进行蓄电池的充电操作。
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细心踏实、思维敏锐、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
任务引入:蓄电池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之一,发动机的启动以及停车后车上所有的用电设备全靠它来供电,因此,它的性能对汽车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学场景
实训楼汽车电气设备实训室。
相关知识
1.检查预习情况
提问:蓄电池的充电方法有几种?若进行蓄电池的补充充电,应如何选择充电电流?
2.布置实训任务
掌握蓄电池充电方法和充电规范;掌握蓄电池的充电步骤和注意事项,能进行蓄电池的充电操作。
3.演示讲解
(1)仪器的使用方法。
充电机的类型、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训注意事项。
①充电时,蓄电池上部有易爆气体,不得在附近吸烟、使用明火或制造火花。
②不得向蓄电池中添加自来水、井水、河水等代替蒸馏水。
③蓄电池大电流放电和添加蒸馏水后,不应马上测量相对密度。
(3)蓄电池的充电方式。
①定流充电。
定流充电的定义→特点→适用的条件→线路连接方法→充电前的检测→充电规范的选择→充电过程中注意事项→充足的标志→充电结束。
②定电压充电。
定压充电的定义→特点→适用的条件→线路连接方法→充电前的检测→充电规范的选择→充电过程中注意事项→充足的标志→充电结束。
4.指导学生操作
观察学生实际操作并及时纠正学生不当的操作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解决操作中所遇到的疑问。
任务实施
一、实训器材
蓄电池、充电器、高率放电计、密度计等。
二、操作内容及步骤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分为初充电和补充充电,其最常用的充电方法是定流充电、定电压充电法,所以,该实验课以这两个种类和方法为主。
1.定流充电
初充电一般采用定电流充电方法。首先应选择相应的充电机,其接线方法是以串联为主并联为辅,所接入蓄电池的总电压不得超过充电机最高电压,并且,各蓄电池的容量应尽可能相同,否则充电电流以小容量的蓄电池来计算。接线方法见图1-6所示。定流充电的方法步骤如下:
(1)按以上接线方法与要求将所要充电的蓄电池连接好,并将其所有的加液空盖打开。
(2)接通电源和充电机开关,进行第一阶段充电,按其充电种类根据表1-4选择充电电流,并调整好充电电流,到蓄电池单格电压为2.4 V、电解液中冒出气泡为止。
(3)进行第二阶段充电,将充电电流减小一半,直到单格电压上升到2.5~2.7 V、电解液中冒出大量气泡,称“沸腾”状态,且电池端电压和电解液相对密度2小时保持不变,表示已充足电。
(4)充电完毕,将电解液密度调整为15℃的标准相对密度,并调整好液面高度。最后将电池外表冲洗干净后待用。
在充电过程中应定时检查充电的具体情况:测量电解液温度,若超过45℃应适当减小充电电流或停止充电;要经常检查和调整充电电流,使其保持标准的充电电流。
2.定电压充电
这种充电方法,首先也要选择相应的充电机,其接线方法是以并联为主串联为辅,所接入蓄电池的总电压不得超过充电机最高电压,并且,各蓄电池的容量应尽可能相同,否则充电电流以小容量的蓄电池来计算。接线方法见图1-7所示。定电压充电的方法步骤如下:
(1)按以上接线方法与要求将所要充电的蓄电池连接好,并将其所有的加液空盖打开。
(2)接通电源和充电机开关,进行第一阶段充电,按其充电种类根据表1-4选择充电电流,并调整好充电电流,到蓄电池单格电压为2.4 V、电解液中冒出气泡为止。
(3)进行第二阶段充电,将充电电流减小一半,直到单格电压上升到2.5~2.7 V、电解液中冒出大量气泡,称“沸腾”状态,且电池端电压和电解液相对密度2h保持不变,表示已充足电。
(4)充电完毕,将电解液密度调整为15℃的标准相对密度,并调整好液面高度。最后将电池外表冲洗干净后待用。
在充电过程中应定时检查充电的具体情况:测量电解液温度,若超过45℃应适当减小充电电流或停止充电;不需经常检查和调整充电电流。
表1-4 铅蓄电池的充电电流规范
3.实验纪录
表1-5 蓄电池充电纪录用表
4.质疑
免维护蓄电池是否需要补充充电?
5.总结
由老师引导思路,同学们一起对本次实训内容进行系统回顾。
6.作业
(1)蓄电池充足电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定电流充电与定电压充电的不同之处主要有哪些?
(3)何为初充电和补充充电?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训练评价
考核要求: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发电机发电量过大、过小或不发电的故障排除。
2.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应及时指正。
3.符合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
考核标准:
上一篇:《隋书·经籍志》的学术价值浅析
下一篇:多元评价理论的分析与比较